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湘北红壤坡地有人为干扰和无人为干扰两种方式下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人为干扰的坡地植被恢复在11年间经历了缓慢恢复和快速恢复两个阶段,不同坡位群落生物量稳步增长,正在逐步形成具有稳定群落结构的自然生态系统;人为干扰坡地植被恢复缓慢,由于水土流失,上坡位地下部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中坡位和下坡位地下部的生物量都大幅度的增加,此外人为干扰使得乔木类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从而不能形成具有明显垂直结构的稳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初步探讨了县域水土流失情况,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3.
李永贵 《青海环境》2012,(3):127-128
文章立足湟源县水土流失治理,分析了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并从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梳理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4.
黄河水环境特征与氮磷负荷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谞  潘保柱  陈越  刘亚平  侯易明 《环境科学》2021,42(12):5786-5795
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由于地形和降雨等自然因素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黄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为明确黄河干流水环境特征、水质现状以及流域氮磷负荷时空分布,本研究于2019年的4~5月和10~11月对黄河干流全河段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基于野外采样研究结果以及室内实验数据,结果发现:①从源区至河口多个水体理化参数逐渐上升的趋势反映了越来越频繁的人类活动以及中下游水土流失等的共同作用,此外,水库对溶质的截留与沉积具有显著的效果;②两个季节水质差异较小,从源区至河口水质等级由"优秀"下降至"一般";③降雨是黄河流域氮磷赋存形态及其负荷具有季节性差异的关键因素;④黄河流域内氮磷赋存形态及其负荷所具有的空间差异性主要受控于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控制黄河流域入河氮磷负荷以及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从常常被忽视的公路建设中的辅助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辅助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采料场、弃渣场、桥梁立交区、施工便道、拆迁安置区等,分别分析其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并强调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管理力度,才能做到防治结合,是水土保持防治工作走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6.
分析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措施的生态功效、内在关系,指出生态修复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具有覆盖面大、事半功倍、费省效宏的显著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水土保持的内涵。只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防、治并重,才能根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顺应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的自然规律,古人将自然奉为至高无上,可见当时的人类就已经知道了自然之伟大及其重要性。总结了我国古人经验和智慧的百科全书《周易》中提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本来就是统一的整体。然而,近代以来,人类战天斗地,向大自然进军,向荒山要粮,几乎开发了所有能被利用的土地,也把天然牧场逐步改变成为现代化的人工牧场。随着工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效应,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现象日趋严重。这是由于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自然界对人类实施报复的结果。严峻的现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难道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的进步,美好的环境就必定消逝?难道人与自然就是一个递减函数,你增就必定我减?  相似文献   
138.
1956-2010年三江源区水土流失状况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三江源区水土流失状况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基于1956—2010年三江源区水文、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遥感数据,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并采用双累积曲线、RUSLE(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分析了水土流失状况变化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① 三江源区输沙量表现为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输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6—8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翌年1月.② 各流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并且均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大.2005—2010年黄河源区输沙量较多年平均值减少32.25%,而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分别相应增加24.76%和41.86%.黄河源区土壤水蚀量增加明显,长江源区不同河段各有增减,澜沧江源区土壤水蚀强度降低.③ 引起水土流失状况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两个方面.即① 降雨量的增加导致降雨侵蚀力和径流量增加,使得土壤水蚀量和河流输沙量有所增加;② 生态工程实施后,土壤中w(有机质)虽有所增加,但仍明显低于1980年的水平.尽管植被覆盖度有所提高,但对水土保持功能起重要作用的根系层恢复却较为缓慢,因此,土壤保持功能基本上未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9.
李韧 《绿叶》2013,(10):103-111
五、励精图”治”决定生存命运的水土流失问题,要靠各级领导的有效组织、带领,全体民众的积极配合、群策群力和奋发有为才能解决。令人欣慰的是,20多年来,项南和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治理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支持,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胡平、陈光毅、王兆国、贾庆林、陈明义、贺国强、宋德福、卢展工、黄小晶、孙春兰、苏树林等都亲临长汀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过具体指导,并在项目、资金、政策、机构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龙岩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140.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近日表示,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用水正面临水资源短缺、工业和城市用水需求增加、用水管理粗放和水土流失严重这四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