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210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该文主要探讨福安市白马港下白石5000吨级通用码头在陆域回填过程中,因大量取土引起取土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2.
对抚仙湖的水质污染、水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环境安全、湖泊湿地与环境安全、水资源4方面进行了安全问题识别,在此基础上开展抚仙湖生态资源环境安全问题识别,包括农业耕作土污染的环境安全问题、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环境安全问题.结果表明:抚仙湖的生态安全面临一定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维护湖泊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3.
本文分析了龙江县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并提出了机关的防治对策,对今后的水土保养、合理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4.
采用类比法,结合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的调查进行综合分析,从基本建设期水土流失量,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量方面进行预测,得出该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总量49835t,新增水土流失量25458t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5.
中国水土流失及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人口膨胀对土地的压力增长,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土壤侵蚀量增多,目前我国水蚀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水土流失减薄土层,阻碍植被恢复,大大降低土地的蓄水库容,造成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同时,河床淤积使河流泄洪能力降低,洪水水位抬高,加剧洪涝灾害的发展,在同样降雨情况下,洪涝灾情比以往增加1倍。对水土流失采取综合治理可有效地减轻水旱灾害。江西兴国通过十年的综合治理,使兴国县水旱灾害频率下降48.8%,成灾面积减少50.7%。  相似文献   
156.
基于GIS和PSR的江苏省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是新一轮水土保持规划的现实需要。基于PSR概念模型,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求得指标权重,通过多级加权求和,对江苏省平原区进行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评价。该方法以250m×250m栅格为单元,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各层次指标的空间分布图,并分别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层次和综合目标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平原区水土流失压力分布较为普遍,Ⅲ级及以上压力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40.75%;Ⅰ、Ⅱ、Ⅲ、Ⅳ级易发区域面积分别为10.12%、42.90%、25.73%和1.24%,无Ⅴ级易发区域;最终划定江苏省水土流失易发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97%。具有现状数据的评价单元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一致,说明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结果能基本反映江苏省水土流失特点和状况,可作为江苏省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7.
本文介绍了凉山州长海子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与时段、内容与方法。通过采用类比工程法进行预测,得到了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确定了风电场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为交通设施区、弃渣场区,水土流失主要时段为施工期。据此预测结果,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水土保持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8.
陈佳  吴孔森  尹莎  杨晴青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0):1688-1701
适应性概念为可持续性科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维。论文在总结、梳理适应性内涵,整合相关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风险扰动的适应性分析框架,采用风险-适应能力指数评估区域人地系统适应性,将系统适应性分解为风险干扰和适应能力(包括生态、经济、社会能力3个参数)两个维度,从研究区水土流失风险出发,构建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与适应性函数模型,分析榆林市水土流失风险以及人地系统适应能力时空演化特征,在系统适应性水平评估基础上,揭示榆林市不同时期人地系统适应性演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1年榆林市水土流失风险显著下降,但时空演化明显,到2011年高流失区转移分布于西南部、长城沿线等县域;2)12 a间榆林市系统适应性水平整体呈增高趋势,但空间上出现两极分化,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其中北部县区(根据榆林市当地分区,北部县区包括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6县区;南部县域包括佳县、米脂、吴堡、子洲、绥德、清涧6县。)在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能力上明显高于南部,但南部县域适应性水平提升较北部更为明显;3)人地系统适应性演化驱动力由社会经济发展转化为生态环境修复、经济能力增强和社会保障提升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9.
准噶尔盆地荒漠区工程建设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的荒漠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环境极易遭到破坏,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加,由于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也逐渐增多.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尚需深入.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荒漠地区工程建设与水土流失的关系的分析,并借鉴其它地区的经验,指出新疆北部的荒漠地区由于环境脆弱,各类工程均可引发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也能影响工程本身的安全,工程建设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0.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219-22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整个黄河流域缺乏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且现有敏感性评价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该研究基于GIS采用改进的方法、对围绕高质量发展界定的黄河流域内的4种主要生态问题及其综合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主要生态问题依次是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冻融侵蚀及水土流失,其极敏感性面积分别为33.54、3.80、2.72和0.69万km~2,依次占流域总面积的16.20%、1.84%、1.31%和0.69%。(2)流域的综合生态敏感性较高,极敏感区面积为39.38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9.02%,集中分布在巴丹吉林、腾格里及乌兰布和沙漠及其周边、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阴山北麓至浑善达克沙地西部、黑河下游额济纳旗、柴达木盆地周边、青海东南部及邛崃山区。该研究可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