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93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水土化学体系中钙镁对土体结构强度贡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区域的土体环境一般是处在常态即常温、常压、缓变异的水化学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影响土体稳定的要素-土体中的化学组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对诸如地面沉降、土洞的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土体稳定受其结构强度控制,钙镁是土体结构构成中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分析表明,在常态水环境下,其对结构往往起着控制作用,在常态水环境中,土结构的破裂面并不是通过颗粒本身,而是通过颗粒、颗粒集合体与集合体之间粒间连结。设计的常态水环境下的化学组份变异与CO2分压增高水环境下的室内模拟试验,揭示了化学组份钙镁对土体结构的贡献与对宏观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有机物在水/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化学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宝梁  朱利中 《环境化学》2002,21(3):240-244
研究了苯酚、苯胺、对硝基苯酚等极性或可离子化有机物在不/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化学行为,定量描述了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对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大小与改性时加入的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成与配比有关。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40TMAB/60DTAB和40TMAB/200TMAB对苯酚的吸附,在低浓度时以表面吸附为主,在高浓度时以分配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3.
污染物与蒙脱石层间域的界面反应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系统地评述了无视、有机阳离子、农药分子、细菌等环境污染物在蒙脱石层间域中的吸附、脱附、氧化还原、催化降解等界面反应机理,并指出它们的环境化学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4.
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合评述了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并进行了展望。国际上十分重视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的研究并已有一定基础,生物扰动作为海洋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展了工作,但直到10余年前才真正开始定量研究,进入了实验模拟、现场观测与建立模型相结合的新阶段。国内的生物扰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技术方法落后,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层-底栖界面生物扰动效应研究基本上都在海洋中开展,尤其在河口、近岸和浅海水域进行,湖泊和河流研究明显薄弱。作为水生态动力学的重要分支和前沿领域,生物扰动研究具有广阔前景。急需针对我国水域特点,引进先进的现场观测和室内测试手段,进一步揭示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机制,更精准和更详细地掌握水域中各种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全过程,为控制水体内源污染释放、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建模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杨敏  豆小敏  张昱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0):1581-1585
固液界面吸附是环境水化学及水处理技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目前固液界面吸附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对吸附剂表面性质、吸附络合物形态、表面反应描述中使用的一些重要实验技术、理论计算方法和模型模拟手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展望了固液界面吸附研究的发展趋势.表面表征技术、理论计算及表面络合模型的发展、应用和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人们对各种固液界面体系吸附机制的深入理解,对于阐明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及开发新型吸附剂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6.
七月初,已到了江南梅雨的末期,纷纷细雨中从古都南京出发,汽车在宁高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个小时后,就到了一个清凉静谧的地方——一位于江苏西南边界与皖南接壤处的素有“古吴圣地,江南水乡”之称的高淳县。  相似文献   
117.
对长江口北支地区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交换通量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由于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交换行为受到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随着季节更替,氮的界面交换行为有较大的差异。一方面,滨岸地区的沉积物对水体中的氮有着良好的去除能力,是水体中硝氮、氨氮的汇;另一方面,由于河口滨岸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并且处于动态变化的系统,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河口沉积物--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可能从营养盐的汇转化为营养盐的源,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研究揭示:生物活动、温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在沉积物--水界面氮的季节交换行为中作用明显,而盐度、Eh等因子的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18.
在湖泊环境的研究中,采到保持原状的沉积物─水界面样品是一项基本工作。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在前期研制的沉积物─水界面采样装置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取样器。本取样器由四部分组成,即连接构件、配重、悬挂密封机构和取样管。取样器是靠自重插入湖泊沉积层,悬挂密封机构将样品封闭于取样管内。本取样器能在深水湖泊中取到30~50cm的湖底沉积物柱及10~30cm的界面水柱。整个取样器重量轻(只有7.5kg),易于携带和野外操作,并配有野外分样装置。本取样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取样器,适合于各种环境研究监测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119.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Ⅱ组成及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球化学界面的三个组成部分 (环境条件突变界面、流体性质演化界面、流体 -环境作用界面 ) ,地球化学界面的标志及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0.
无机态氮素转化机制及水土体氮源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梁杏  孙立群  张鑫  张洁  付鹏宇 《环境科学》2020,41(9):4333-4344
氮素在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有机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也是土壤的主要养分.对于氮污染的研究首先要明确各种氮形态转化机制,这是解决各种氮科学问题的基础,也是研究者容易忽略的重点.本文论述了氮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过程及作用机制的基础,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土中氮源分析的研究方法及氮同位素分馏作用,重点综述了地表水及地下水体中氮源识别方法与应用,包括定性识别和模型识别方法.指出利用水化学方法与多种同位素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识别水土氮污染来源.针对传统亚硝化反应中氧原子来源识别中的问题,提出了反应过程的现代观点,解释了二次氧化反应过程中δ~(18)O-NO~-_3的富集原理.提出盆地含水层中原生铵态氮对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贡献,并给出了新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