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篇 |
环保管理 | 24篇 |
综合类 | 107篇 |
基础理论 | 46篇 |
污染及防治 | 6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31篇 |
灾害及防治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1.
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的动态分析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反映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10个总量和均量指标.通过1978—2004年各指标在长江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发现人口增加、国家宏观政策、粮食价格以及经济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影响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流域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主体地位逐渐下降。而且自2000年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不断下降。耕地压力指数不断加大。基于此种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从保证区域粮食自给、保持系统动态平衡以及协调好耕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关系等方面入手.站在保障流域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提出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调控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212.
荆江分洪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1986、1996 和 2002 年3期 Landsat TM\ETM 遥感图像,分析得到荆江分洪区 1986~1996年 和 1996~2002 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17年来,荆江分洪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强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通过吞食大量耕地、林地而得到迅速增加,年均增幅达到9.66%;林地大规模减少,主要向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转变;由于研究区域水旱轮作,水田、旱地年际变化很大,主要根据市场行情决定作物种植。水域和滩涂也逐年减少,年均减幅分别为1.85%和3.34%。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根据荆江分洪区在整个长江防洪工程中的总体地位,根据分洪区应有别于非分洪区的政策和法规,采取国家扶持和引导,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经济发展政策,调整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和控制人口增长,实现分洪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13.
根据江苏省不同来源耕地数据差异,适当修正得到1949~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江苏省近6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苏北滨海平原区、中部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及宁镇扬低山丘岗区耕地有所增加,而苏南长江三角洲平原区耕地则急剧减少,耕地重心呈现向后备资源丰富、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2020年江苏省耕地总量45449×104 hm2,人均耕地0053 hm2;要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江苏省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214.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采集PFC-HA絮体的单个样品和拍摄它们的二维图像,研究了在不同混凝条件下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水pH的下降滞后了PFC-HA絮体的出现.原水pH≥7.0时,随着投药量的增加,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D2(lgA-lgdL)和D3(lgV1-lgdL)随之降低,表明絮体的结构越来越疏松;而原水pH=5.0时,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存在波动.在PFC的最佳投药量时,水力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HA的去除效果,但随着原水pH的下降,HA去除效果的提高程度也随之减小.在最佳水力条件下,PFC-HA絮体的粒度为数百微米,其分形维数值较大,表明絮体的结构较为密实.此外,PFC-HA絮体的粒度分布具有(类)分形特征,最佳水力条件下正的D.值表明絮体的粒度分布趋向平稳.在整个混凝搅拌过程中,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的变化是与混凝的溶液化学条件、搅拌时间和分形维数类型有关,其D2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一过程中絮体结构先趋向密实,然后趋向疏松.而且慢速搅拌过程中絮体的尺度也是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215.
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分类收集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南京市高淳县的一个村为研究对象,依托新建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对该区域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组成成分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垃圾分类收集模式的运行效果和经济可行性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村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4 kg/d ,但随季节有一定的波动,这主要是由食品类消费的季节性变动而引起。垃圾组成以有机垃圾为主,约占55%,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所占比例分别为30.5%、14.2%和0.34%。通过认真的宣传和指导,村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都可以做到正确分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的户均建设成本为21元,运行费用比分类收集前每户每月增加3.2元 。 相似文献
216.
利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 ,处理了山东聊古 1井水氡 1 0多年来的观测资料 ,找出了水氡模糊分维值的 3次较大变化与相应 3次地震的关系。在这 3次地震前水氡模糊分维值都出现明显地小于 0 5 7的低值异常变化。这可能反映了系统在较大地震前的明显降维特征 相似文献
217.
江苏近岸辐射沙洲潮滩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滩是动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实现潮滩的大范围遥感监测,选择江苏近岸辐射沙洲作为研究区,以HJ 1A/1B和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基于遥感水边线集合的最外边界方法确定潮滩范围,实现了2009~2017年的潮滩面积提取以及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9~2017年潮滩面积减少量约为219.83 km2,减幅8.7%。在2009~2014年研究区潮滩淤长面积8.35 km2, 2014~2017年潮滩蚀退面积达228.88 km2,减幅9.18%。在2009~2017年,辐射沙洲北翼岸段和南翼岸段主要表现为侵蚀特征,內缘区和中部岸段表现为冲淤交替特征。该方法可以实现大范围、复杂地貌潮滩监测,为江苏省潮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18.
挠力河流域农垦开发中居民地景观生态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 IS、景观格局分析与聚落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挠力河流域在快速农垦开发中居民地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探讨了景观格局形成的机制。景观指数分析表明近50 a来居民地面积和数目激增,居民地斑块面积、聚集度增大,表明人类对挠力河流域景观扰动持续增强。在所有背景地类中,居民地与耕地的邻接比例最高。伴随居民地和耕地迅速扩张,两者邻接比例呈上升趋势,两者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不同时期居民地扩张强度高值区分布有所不同,主要分布在早期的耕地新增区,1954—2000年挠力河流域居民地扩张高值区最终主要分布于该流域的西部与中部。虽然居民地数目和面积均激增,各居民地之间的距离亦呈缩短趋势,但居民地最近邻点指数表明,近50 a来挠力河流域居民地分布类型一直为随机分布,农垦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为规划比城镇发达地区薄弱。 相似文献
219.
主持人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制度完善、安全文化建设等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另一方面,整体安全管理工作也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同时,安全管理也与企业发展一样,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