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31.
事故:2013年5月1日晚9时10分左右,湖南风凰县沱江下游的杜田道岔村桃花岛篝火晚会跨河吊桥因受力桥墩断裂,出现桥面倾斜,从篝火晚会散场的游客经过吊桥时落水。现场工作人员目击,桥上约有40人左右,其中约20多人落水。据官方通报,落水地点水深1米至1.2米。截止5月2日0:30分,落水游客己基本搜寻上岸,其中,24人送往医院检查,2人轻微伤留院观察,其余22人返回宾馆休息。  相似文献   
32.
目前常用的水深遥感反演模型有对数线性模型和对数转换比值模型,近年新发展了一种改进的对数转换比值模型。本文分别选取不同水体类型的蜈支洲岛和槟城为研究区,基于GeoEye-1多光谱影像开展如下水深反演研究:首先对改进的对数转换比值模型进行水深反演能力验证,然后从三个维度对三种模型反演能力进行剖析与比较。研究表明:(1)改进的对数转换比值模型基本可以真实的反映水下地形变化,且反演水深与真实水深差值绝大部分控制在2 m以内,在10~20 m反演效果尤佳,水深差在1 m水深处上下浮动。(2)多维度剖析:①整体精度评价:在清澈海域蜈支洲岛周边水深反演精度最高的是改进的对数转换比值模型,MAE为1.56 m,MRE为13.5%,对数线性模型MAE为1.71 m,MRE为14.8%,对数转换比值模型次于前两者,在浑浊海域槟城周边水深反演精度最高的亦是改进的对数转换比值模型,而对数线性模型反演精度有所下降;②分水深段精度评价:随着水深值的增加,三种模型在蜈支洲岛反演精度均呈上升的趋势,在槟城研究区,对数转换比值模型和改进的对数转换比值模型反演规律与蜈支洲岛相似,而对数线性模型在15~20 m水深段,反演精度明显下降;③模型稳定性:改进的对数转换比值模型在不同水深段反演精度变化幅度最小且反演精度最高,且在不同的水质环境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反演能力,对数转换比值模型其次,而对数线性模型易受海水环境影响,尤其在浑浊水体反演精度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33.
不同水深梯度对4种挺水植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了水葱(Scirpus validus)、菖蒲(Acorus calamus)、香蒲(Typha orientalis)、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4种常见的挺水植物,研究了静水条件下不同水深梯度(0cm(对照)、30cm(浅水处理)、60cm(深水处理))对4种挺水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结...  相似文献   
3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前期确定3种适宜太湖沿岸带生态修复的挺水植物为菰(Zizania latifoli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和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挺水植物对水深要求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水深高度都会限制其生长,为探讨不同水深对挺水植物的影响,确定这3种挺水植物最适宜的水深高度,该研究进一步设置不同梯度水深高度——高水深(40 cm)、中水深(20 cm)和低水深(10 cm),试验历时42 d,收获时测定这3种挺水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形态指标(地上部分干质量、地下部分干质量、叶面积和根系长度)、相对生长速率(RGR)指标和生理指标[总可溶性糖、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①不同水深对挺水植物性状指标均有显著影响,较高或较低的水深都会影响挺水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形态指标、相对生长速率指标和生理指标,且挺水植物可以通过调节形态和生理指标来适应和抵抗水深胁迫带来的不利影响.②在高水深这一胁迫条件下,3种挺水植物都倾向于产生更多的总可溶性糖、SOD和MDA,显示出植物对高水深这一胁迫的生理适应性.③高水深对慈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再力花对水深的耐受性高于慈姑,而菰对高水深的适应性最强.研究显示,不同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不同,在实际的生态修复工程中应使用不同挺水植物组合配置以抵抗水深变化.   相似文献   
35.
气温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给许多沿岸地区居民造成了安全威胁,航道内由于淤泥淤积所造成的水深变化也同样给通行船只增加了航行风险.遥感水深反演可以检测水深的变化状况,在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四波段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选取我国七连屿与甘泉岛地区作为典型试验区,开展水深反演研究.通过引入梯度提升决策树...  相似文献   
36.
分层水库水深对扬水曝气原位控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昕  许岩  王雪  刘伟  黄廷林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5):1166-1172
扬水曝气是分层水源水库原位藻类控制的有效技术.针对西安金盆水库扬水曝气水质改善工程典型设计工况,采用商业化Fluent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水深条件下扬水曝气器的外围流场,分析了水深对扬水曝气控藻区域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扬水曝气器外围流场稳定时,进水口附近的顺时针环流和其他区域的逆时针环流共存,进水口顺时针环流范围和强度不受水深影响,水流速度沿扬水曝气器径向减小.当水深从50 m逐渐增加到110 m时,扬水曝气核心控藻区域的百分比从12.5%增大到30.6%,核心控藻区域半径从60 m增加到175 m,藻类完全混合的时间从16 d增加到30 d.当水深不浅于65 m时,藻类在补偿点以下的停留时间均大于48 h,且随水深的增加而延长.非核心控藻区域内的藻类随逆时针环流被动迁移至核心区域,最终悬浮并滞留在扬水曝气器底部附近.分层水库中扬水曝气器合理设计间距为水深的1.2~1.6倍.  相似文献   
37.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世界百大入侵植物之一,因其入侵扩展蔓延速度快,从而对原生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目前关于凤眼莲入侵扩散机制已有一定研究,但关于在不同水深梯度下风眼莲入侵强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及种间关系影响的研究相对空白.因此,本研究以入侵植物凤眼莲和两种常见的沉水植物黑藻(Hydril...  相似文献   
38.
针对北京市沙河水库水体环境自净能力弱、水质较差等问题,通过构建“溞草共建”系统进行中试实验,研究水温变化期,水深对大型溞和沉水植物生长状况以及“溞草共建”系统对水库水体和底泥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前期,大型溞生长发育正常;但是系统运行后期,水温降低,大型溞的生理活动将被抑制,并产生休眠卵甚至死亡.3种沉水植物对水深的适应能力表现为:金鱼藻>黑藻>狐尾藻;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表现为:黑藻>金鱼藻>狐尾藻.系统运行前期,水体透明度、叶绿素a含量以及COD、NH4+-N、NO3--N、TN和TP的去除率均随着大型溞的投加和沉水植物长势渐好而逐渐增加,但系统运行后期,以上指标均随着大型溞和沉水植物的死亡而逐渐降低.系统运行前期,组合系统对底泥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底泥中有机质、TN、TP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7%、6.2%和19.3%.系统运行后期,底泥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逐渐上升.本研究可为北京市再生水补给河湖水库的水生态修复及其“溞草共建”系统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  相似文献   
39.
为探索水体中氮、磷浓度与水深的响应特性,选择重庆某典型山地深水湖泊——龙景湖,开展氮、磷浓度分布与深度相关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龙景湖总氮、总磷浓度均呈现沿水深增加的趋势.龙景湖总氮浓度为0.65~3.77mg/L,总磷浓度为0.016~0.65mg/L.龙景湖全区总氮浓度与水深成显著相关关系,回归方程F值的相伴概率小于0.05;95%的区域总磷与深度呈显著相关关系,总磷与水深拟合优度平均值为0.8734,平均F值相伴概率为0.024.可考虑通过调节水深的方式调节湖泊上层水体中氮、磷浓度,从而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40.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污水排放规模为10万m3/d,COD浓度为50 mg/L的情况下,计算并分析了24 h连续排放、高潮时至落急、高潮时至低潮时3种排污时段下分别位于-4 m、-6 m、-8 m和-10 m 4个水深位置的不同污水排海方式情况下,污染物输移扩散对南通通州湾海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动力条件的不同,不同位置排放口的绝对影响范围也产生变化,且随着水深的增加,水交换能力越强,污染物影响范围越小;在排放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时段排放时,污染物影响范围也不同,24 h连续排放对水环境影响最小,高潮时到落急、高潮时至低潮时时段排放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高浓度污染物扩散对近海海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