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9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3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149篇 |
综合类 | 784篇 |
基础理论 | 60篇 |
污染及防治 | 84篇 |
评价与监测 | 81篇 |
社会与环境 | 22篇 |
灾害及防治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生物操纵与人工湿地技术改善新建大房郢水库水质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在蓄水初期的大房郢水库采用投放滤食性鱼类鱼种、移殖螺、蚌、浅水区移植沉水植物、上游湿地扩大香蒲生长面积、消落区以上范围栽培杨树林和防护带等生物操纵与人工湿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改善水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该水库未再出现过蓝藻水华,水体富营养化得到了有效控制,水质已基本稳定在中-富营养型水平。由此认为,利用生物操纵与人工湿地技术结合为改善大房郢水库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中硝酸盐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试系统和大型工程 ,探讨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酸盐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酸盐氮的增加是氨氮生物硝化的结果 ;处理系统启动中硝酸盐氮变化率的变化反映了两类硝化细菌在生长速率和转化能力上的协调关系以及生物膜的成熟过程 ,启动结束时硝酸盐氮变化率趋于 1.0 0 ;稳定运行阶段各工况下处理系统硝酸盐氮变化率均在 1.0 0附近 ;水源水中少量的有机氮和亚硝酸盐氮对氨氮硝化过程无明显影响。硝酸盐氮变化率是描述微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系统氨氮硝化状况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3.
洋河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皇岛市主要水源地-洋河水库,目前的营养状况已达到富养水平,分析了洋河水库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的来源,并针对河河水库富营养化的善和特点,提出了操作较强的生物,农艺和行政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4.
结合宁波市水源涵养林2010—2014的造林试验,观测了宁波市两块试验地不同苗木生长、保存情况,重点分析苗木成活率与高程、淹没天数、淹没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木成活率与淹没天数、栽植高程极显著关系,与淹没水深相关性不明显;淹没天数是决定苗木成活率的最关键因素,淹没天数不宜超过10 d;起种高程不宜为平均水位,应至少提高2~5 m,并结合汛限水位综合考虑;苗龄不宜太大,苗龄小比苗龄大苗木易成活;早期养护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有重要作用;苗木支撑的牢固性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75.
Xiaojian Zhang Zilong Mi Yang Wang Shuming Liu Zhangbin Niu Pinpin Lu Jun Wang Junnong Gu Chao Che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14,8(3):417-426
A red water phenomenon occurred in several communities few days after the change of water source in Beijing, China in 2008. In this study, the origin of this problem, the mechanism of iron release and various control measur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ulphate concentr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new water source was the cause of the red water phenomenon. The mechanism of iron release was found that the high-concentration sulphate in the new water source disrupted the stable shell of scale on the inner pipe and led to the release of iron compounds.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iron release rate in the new source water within pipe section was over 11-fold higher than that occurring within the local source water. The recovery of tap water quality lasted several months despite ameliora- tive measures being implemented, including adding phosphate, reducing the overall proportion of the new water source, elevating the pH and alkalinity, and utilizing free chlorine as a disinfectant instead of chloramine. Adding phosphate was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practical than the other measures. The iron release rate was decreas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1.5 mg. L-1 orthophosphate- P, tripolyphosphate-P and hexametaphosphate-P by 68%, 83% and 87%, respectively. Elevating the pH and alkalinity also reduced the iron release rate by 50%. However, the iron release rate did not decreased after replacing chloramine by 0.5-0.8 mg. L-1 of free chlorine as disinfectant. 相似文献
76.
在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所有改善水质和扩大水源的方法,均为世人所推崇,其中,海水淡化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经历起步期之后,我国海水淡化领域正向产业化方向迈进,并取得了长足进步.2006年底,我国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15万吨,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这些淡化过的海水在作为工业用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78.
79.
80.
承德市御道口地区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组成部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2020年御道口地区的产水与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演变,并采用情景模拟法分析评估气候要素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产水量与水源涵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御道口地区平均产水深度与水源涵养深度分别为103.26,81.66 mm,产水量与水源涵养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空间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东北林、草地区域,低值区则主要集中于未利用地与西南部耕地区域;(2)各气候要素中,产水深度、水源涵养深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潜在蒸、散发量呈负相关关系;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平均产水量贡献率最大(51.23%),林地的平均水源涵养量贡献率最大(50.77%);(3)1990—2020年,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变化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4.99%和5.01%,对水源涵养量变化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2.21%和7.79%,气候变化是御道口地区产水、水源涵养功能时空演变的主导因素,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