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769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75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61.
焦琰 《环境保护》2021,49(9):48-51
饮用水水源保护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牵动着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在国家立法中已有大量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规定,为执行这些规定,各地方一直将饮用水水源保护作为重点立法事项.但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方立法的立法目标内部不协调、立法模式单一,同时,在法律制度上也暴露出很多缺陷.这就需要进一步通过优化立法目标...  相似文献   
962.
于2010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4次采集江苏WX和SZ地区长江、太湖水源水及相关自来水厂出厂水共43个水样,通过XAD-2树脂吸附、洗脱、浓缩其中的非挥发性有机物(non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NVOCs);应用重组酵母雌激素筛检试验(recombinant yeast estrogen screen,YES试验)检测和比较水中有机物雌激素活性水平.结果表明所有长江、太湖水源水样均具有雌激素活性,太湖水源水的雌二醇当量(EEQs)为0.04~2.07 ng.L-1,EC25-E2水样量为5.78~207.98 mL,长江水源水的雌二醇当量(EEQs)为0.69~1.15 ng.L-1,EC25-E2水样量为9.06~31.62 mL;SZ地区太湖水源水中具类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程度(0.69 ng.L-1)高于WX地区(0.44 ng.L-1);长江、太湖水源水经自来水厂常规净水工艺处理后,58.3%的出厂水样未检出雌激素活性,长江水源自来水厂可降低雌激素活性80.3%~100%,而太湖水源自来水厂可降低55.5%~100%.  相似文献   
963.
江苏省盐城市开展了利用人工湿地技术改善微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探索,并于2012年成功建设了盐龙湖水源生态湿地工程,同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近一年通过对湿地工程进出水水质主要超标因子的总体去除效果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Ⅲ类水标准,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盐城市区饮用水质得以明显改善,为区域安全供水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为苏北里下平原河网地区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生活饮用水水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64.
微污染水源水的基本特征是含有少量的有机物且水质受到了氨氮污染.此种水源水使用常规工艺进行处理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处理后的水质很多情况下达不到国家制定的饮用水标准.本文在对我国目前的微污染水源水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使用的各种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作更好的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65.
李家河水库污染物来源及水体分层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对污染物来源和水质演变规律的深入认识是水源水库水质污染控制的前提.李家河水库是西安市的重要水源地,为加强李家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逐月对李家河水库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是上游来水,其对高锰酸盐指数、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达99. 52%、99. 41%和99. 23%;上游东采峪葛牌小学河段和草坪服务区以上河段污染负荷较高,西采峪主要污染源汇入点为养鸡场和渔场.夏秋季水库会形成热分层,水体稳定分层期,在外源污染汇入和底部厌氧释放双重作用下水体中TN、TP、高锰酸盐指数、TOC、Fe和Mn的质量浓度分别高达3. 32、0. 177、5. 21、3. 01、0. 21和0. 235 mg·L-1,其中TN、TP、Fe和Mn质量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限值;较高的营养盐水平促进了藻类的大量繁殖,水体稳定分层期表层水体藻密度最高达到2. 18×108个·L-1,优势藻种为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和束丝藻,对水质安全威胁较大.因此李家河水库水质污染控制的首要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藻类繁殖,同时加强水库上游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输入负荷.  相似文献   
966.
钱塘江作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最大的饮用水源,水质与人民群众的生体健康息息相关,钱塘江来源极其复杂,流经路程长,五水共治后,水质有了整体较大改善,但是异味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地表水水质标准中,未将嗅和味纳入控制指标,因此,对钱塘江水源异味状况成因进行研究,有助于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967.
水源型水库抗生素抗性基因赋存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饮用水水源地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会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为了探究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在金泽水源型水库中的赋存特征,以及水库净化措施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净化作用,选择微生物活性较高的夏季时期采集水样,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和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库检出62种ARGs;多重抗药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ARGs为水库内占主导的抗性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绝对丰度从水库的预处理区至生态净化区,再至输水区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水库净化措施对削减ARGs含量有一定作用.抗性基因丰度与可移动基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丰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MGEs对ARGs的水平转移、传播和富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8.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于保护中国大江大河源头区及水源补给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生态系统状况指数为指标,通过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2000-2010年中国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主。2000-2010年,三江源区和若尔盖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好转,甘南区、祁连山区和南岭山地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基本稳定大小兴安岭区、长白山区和阿尔泰山地区生态系统状况整体表现为轻度退化。大小兴安岭区退化面积占该区面积的比例最大,为42.54%;三江源区和祁连山区退化面积比例较小,分别为6.26%和6.93%。大小兴安岭区、长白山区和南岭山地区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主,阿尔泰山地区以中度和重度退化为主,甘南区以轻度退化为主。  相似文献   
969.
小南海水库、洞塘水库作为黔江区城区两大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点.根据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要求,"十二五"期间两大水源点的水质富营养化趋势有所上升,其中小南海水库的水质由Ⅱ类降为Ⅲ类,主要污染物是总磷.水源地水质主要受到库区养鱼、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污染、库区乡村游以及环境管理上的缺失等因素影响.为了黔江区实现"生态"绿色"发展目标,保障城区2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黔江区生活饮用水保持良好,提出合理保护措施供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970.
基于指示菌的温榆河微生物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组分,发挥着一定的景观娱乐功能,但污水处理厂出水和流域分散性污水等非常规水源补给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城市河流补给的常态.本研究在典型的非常规水源补给河流—北京市温榆河布设采样点,系统评估了2015年间河流的粪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3种指示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运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方法考查了非常规水源补给对河流微生物污染状况和微生物的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温榆河作为景观娱乐水体时,以不同表征方式表征的单次暴露微生物健康风险值为0.1~0.5,从风险角度考虑其作为景观娱乐水体是不可接受的;受非常规水源补给影响严重的下游河段单次暴露的健康风险可能比上游高出50%.从温榆河不同微生物表征的单次暴露健康风险来看,上下游暴露途径皆以游泳引起的风险为最高;从微生物年暴露健康风险来看,对河道保洁人员、游船驾驶人员这两类常年频繁接触温榆河水体的人群风险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