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92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56篇
综合类   1055篇
基础理论   523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61.
改性麦草秸秆对水中磷酸根吸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将麦草秸秆化学改性成一种可以有效吸附水体中磷酸根的阳离子型吸附剂.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磷酸根溶液初始pH、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改性麦草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投加量为4 g·L-1和磷酸根溶液初始pH为4.0~7.5条件下,改性麦草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均高于90%;改性麦草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式,饱和吸附容量为2.38 mmol·g-1;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快速反应过程;反应活化能为12.6 kJ·mol-1,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2.
研究了转cry1Ab基因水稻(克螟稻)中Cry1Ab毒蛋白的表达、根系分泌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分蘖始期至成熟期,克螟稻地上部和根部中的Cry1Ab毒蛋白的表达量(FW)分别为3.23~8.22 μg/g和0.68~0.89 μg/g.生育期间克螟稻根系分泌的Cry1Ab毒蛋白含量仅为1.66~48.02 ng/(株·d).试验证实,克螟稻根际土中的Cry1Ab毒蛋白残留含量低于检测限(<0.5ng/g 干燥土).生物测定还表明,克螟稻根际土及其提取液对棉铃虫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不产生致死性效应.相对于Cry1Ab毒蛋白的根系分泌转移,克螟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3.
通过对高效粗磨机粉碎秸秆(RS-HECGM)和传统的切割机粉碎秸秆(RS-CTM)在酸解处理、厌氧消化、能耗、粒径分布等方面的比较,探究高效粗磨机粉碎的优劣.与RS-CTM相比,RS-HECGM酸解后半纤维素降解率提高了13.23%.厌氧发酵后,RS-HECGM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8.85%、48.47%,比RS-CTM分别提高了23.58%、29.15%;累积产气量达到10 375 mL,产气率为0.3127 L/gVS,较RS-CTM分别提高了17.43%和16.21%.RS-CTM发酵体系的总固体质量分数由发酵前的6.03%下降至3.94%,而RS-HECGM发酵体系的总固体质量分数则降至3.27%.高效粗磨机的能耗为68.75 kW·h/t,虽较切割机高8.56%,但处理量却是切割机的2.67倍,为0.8 t/h.RS-HECGM粒径分布较为均匀,10 mm以下的稻草占总量的74.08%;而RS-CTM粒径较大,10 mm以下的稻草仅占总量的39.74%.使用10 L发酵罐验证,与添加RS-CTM的发酵体系相比,添加RS-HECGM的发酵体系在产气率提升19.01%的前提下,厌氧消化搅拌能耗降低了56%.  相似文献   
164.
有机物料对于土壤中镉(Cd)的有效性和作物Cd累积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结合化学连续提取形态分级方法,探讨了有机物料中的主要活性组分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及其不同比例组合(HA/FA)对于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土中Cd赋存形态和有效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腐殖酸(HAs)对土壤Cd有效性和水稻籽粒Cd累积的影响受其活性组分含量比例制约.HA/FA≥4/6处理对土壤Cd起钝化作用,Cd有效性明显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相较于对照CK降低了15.2%~33.3%.HA/FA≤2/8处理对土壤Cd起活化作用,Cd有效性明显增加,水稻籽粒Cd含量相较于CK提高了24.2%~42.4%.HAs活性组分含量比例影响土壤Cd的形态转化,与CK处理相比,HA/FA≥4/6处理使土壤Cd由活性高的EX-Cd向活性低的CA-Cd和FM-Cd转化,而HA/FA≤2/8处理则相反.HAs对土壤pH和有效硫含量的影响随其活性组分的不同而异,水稻分蘖期土壤中pH与HA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FA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硫含量与FA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为保障水稻品质安全,应选择配...  相似文献   
165.
水稻田的甲烷释放特性及其生物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采用土柱法和田间原位法研究渍水稻田甲烷释放特性的结果。不同生育期的测定表明,早稻以分蘖盛期时释放量最大,以后逐渐减少,晚稻从分蘖始期起逐渐增加,至分蘖盛期、末期时达到最大,随后在孕穗期急剧减少,至生长后期又有所回升。以原位法测定表明,晚间和上午释放的甲烷量较多,中午几乎无甲烷释放,下午又有少量释放。不同施肥区稻田甲烷释放量明显不同,以施猪粪有机肥区为最高,次为施尿素无机氮区,不施肥区最低。但各施肥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甲烷释放趋势完全一致,以分蘖期释放量最大,稻田释放的甲烷主要是稻植株释放的,可占总释放量的85%以上。行株间土壤释放的量不多。田间水释放极少,就植株而言,甲烷释放部位主要是在与土壤密切结合的未扰动的根基和根系部位,水面下茎秆白色部分和水上绿色部分几乎无释放。根系也主要是靠近根基的上半部分,根尖部位甲烷形成活性明显小得多。且研究表明,产甲烷细菌附存于根表而不进入根内组织。根际土壤中产甲烷细菌、厌氧性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甲烷氧化细菌的数量以及总挥发有机酸含量都明显高于和行间土壤。  相似文献   
166.
用田间模拟试验法,研究了土壤中绿磺隆不同添加量与水稻危害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绿磺隆添加量超过0.375g(AI)/hm ̄2时,就可能对水用产生危害,在此用量水平下,绿磺隆在耕层土壤中的平均残留浓度为0.17μg/kg,按此推算,麦田按正常用量的2倍量(30g/hm ̄2)施用,在种麦期间绿磺隆在麦田土壤中的半衰期超过32.1d.即会对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67.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研究了施肥对不同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水稻土和潮土中,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大小顺序均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处理,但对脲酶来说,其活性大小顺序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处理>单施有机肥处理。从土壤类型来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大小以水稻土最大,潮土次之,红壤最小。3种土壤的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在培养的45~60d之间分别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部分单施无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最大值比单施有机肥处理、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提前15d。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及单施有机肥处理,3种土壤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脲酶及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单施无机肥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蛋白酶、脲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部分速效养分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8.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14C-绿黄隆进行麦茬土壤残留及其对后茬水稻影响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于麦地的绿黄隆经过麦季(206d)后有25%~30%残留于土壤;经过麦-稻两季(326d)后仍有约15%的绿黄隆残留在土壤中;麦茬土壤中残留的绿黄隆严重影响后茬水稻根系生长,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水稻植株残留量和转移系数是根系>>茎叶>稻谷,在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69.
本文以三种有机酸为代表,研究并建立了测定水稻土中有机酸的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三种有机酸的有色络合物具有相同的吸收光谱,且具有相同的最大吸收波长(λ_(mss)=500um)和相近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水分对酯化反应影响很大,含水量达4ml时,吸光值下降85%。酯化温度在10℃以上时,酯化率达最大值且保持稳定。在25℃时,显色反应20min趋干稳定,且在1h内吸光值下降不超过1.2%。土样中的有机酸采用NaCl溶液为提取剂,以3:1的液土比振荡提取30min,NaCl溶液浓度为1%就能达到良好的提取、过滤效果。提取液在烘干前需进行碱化,否则有机酸将损失30%以上。本法平均回收率为92.2%(n=5),标准差为0-0.0478cmol k8~(-1)(n=2-6),平均0.0142cmol kg~(-1)(n=26);变异系数为0—10%(n=2-6),平均4.87%(n=26);线性范围为0—0.0018mol L~(-1)。  相似文献   
170.
水稻精细胞差异表达基因RSG6的克隆和抗体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用在水稻精细胞和二细胞花粉的差减文库中获得的在精细胞中表达量显著增强且可能代表新基因的EST之一 (BF4 75 2 0 7)为探针 ,筛选水稻精细胞cDNA文库 ,得到一全长为 1176bp的序列 ,其开放读码框编码 2 81个氨基酸 ,与已知蛋白质无明显同源性 ,属于一新发现的基因 ,GenBank登录号为AF4 4 2 4 90 .这是第 1次从高等植物精细胞中分离到的全长基因 .RT PCR结果证明该基因在根、叶、二细胞花粉、成熟花粉、授粉子房和精细胞中均有表达 ,但在精细胞中的表达量要高得多 ,是精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将此基因命名为RSG6 (ricespermgene6 ) .将RSG6的编码区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上 ,构建重组质粒 .经IPTG诱导后 ,在E .coliM15 (pREP4 )中表达出了N端融合了 6×His的融合蛋白 .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 ,制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