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8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2109篇
安全科学   896篇
废物处理   320篇
环保管理   555篇
综合类   5479篇
基础理论   740篇
污染及防治   933篇
评价与监测   313篇
社会与环境   167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为探讨纳米材料的慢性生物效应以及材料结构对生物富集的影响,开展了A-TiO2(锐钛型纳米TiO2)和R-TiO2(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斑马鱼(Danio rerio)体内的长期富集和清除试验.采用半静态暴露试验,试验周期为46 d(暴露阶段28 d,清除阶段18 d),每种晶型设置2个处理组(ρ分别为4.0和10.0 mg/L),测定各时间点斑马鱼体内不同晶型纳米TiO2含量(以w计);以暴露阶段的BAF(生物富集系数)以及清除阶段的排出速率常数、总量清除率为终点,比较斑马鱼对2种晶型纳米TiO2的富集、清除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暴露阶段,A-TiO2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量显著高于R-TiO2,10.0 mg/L处理组斑马鱼体内富集量均显著高于4.0 mg/L处理组;4.0和10.0 mg/L的A-TiO2处理组的BAF分别为76.7和105.4 L/kg,略高于R-TiO2(41.6和36.1 L/kg),二者在斑马鱼体内均不具有生物蓄积性.在清除阶段,斑马鱼体内的2种晶型的纳米TiO2均可被排出,清除阶段的清除率为88.0%~100%;斑马鱼体内2种晶型纳米TiO2富集量的下降均符合一阶指数衰减方程,排出速率常数在0.26~1.01 d-1之间.  相似文献   
942.
根据湿污泥与建筑垃圾的组成成分和形态特征,将二者结合合成多孔质陶粒,在陶粒基础上通过水热反应使陶粒沸石化,生成功能性吸附材料。沸石化处理的最佳条件为:Na OH浓度4 mol/L,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12 h。水热反应产物为八面沸石,是单一晶相的沸石化陶粒。在沸石化陶粒表面八面沸石晶体以柱状晶体堆积形成球形凸起,在孔壁上柱状晶体呈簇状分布。沸石化陶粒比表面积约50 m2/g,较沸石化处理前的污泥-建筑垃圾陶粒提高了近20倍。浸出实验结果显示,沸石化陶粒实现了有害重金属的有效固定,满足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3-2007)的要求。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沸石化陶粒对Ni2+的吸附等温曲线与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较好,说明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其中化学吸附占支配地位。该沸石化陶粒廉价易生产,适合用于环境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943.
采用账户核算方式框算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2001-2010年间云南省的水足迹,重点分析了水足迹规模、强度和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省水足迹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其中农业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所占比例较大,平均为82%和10%,工业水足迹所占比例较小,仅为5%左右;总水足迹强度和农业及工业水足迹强度呈下降趋势,年均分别下降11.5%,5.5%和11.1%;尽管用水效率有所改善但与经济发展仍未脱钩,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并未改变。据此建议云南省积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排污总量,持续提高工、农业用水效率,着重优化用水结构,降低农业水足迹占比。  相似文献   
944.
《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yies.org.cn;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原《云南环境科学》)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945.
河流氧化亚氮产生和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重要温室气体.由于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导致河流系统中氮的可利用性增加,河流生态系统的N2O排放量正日益增长.本文对国内外河流水体N2O溶存浓度和饱和度、水-气界面排放通量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并总结和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中N2O的产生机制及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46.
为弄清水库沉积物间隙水中汞及甲基汞的分布及扩散特征,于2009年春、夏两季对东风水库进行了采样,分别采用两次金汞齐-CVAFS法和蒸馏-乙基化结合GC-CVAFS法测定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态(DHg)和甲基汞(DMeHg)浓度。结果表明夏季沉积物间隙水DHg浓度远高于春季,而DMeHg浓度却略低于春季;沉积物间隙水中DHg和DMeHg均有向上覆水体扩散的趋势,其夏季扩散通量高于春季;间隙水中DMeHg对上覆水体的贡献率大于DHg,最高可达30%,再次证明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DMeHg是其上覆水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47.
针对低温低浊高色水源水质特征,对近年低温絮凝剂、低温强化混凝技术、低温膜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通过对低温混凝剂的絮凝机理与效果、各技术低温保持水质达标的应对策略的深入剖析,预测低温低浊高色水处理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开发低温专用的高效低耗、质优价廉、无毒无二次污染的载体絮凝水处理剂,探索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工程造价条件下对低温期及平常期水处理均有效的工艺,是低温低浊高色水源水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8.
为了研究降水过程中汞浓度变化规律,采集了上海市区2009年7月6日一次连续降水过程中的分时段12个雨水样品,利用冷原子荧光测汞仪测定了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浓度.分析结果显示,降水过程各时段雨水样品的总汞浓度变化范围为0.26~0.53 μg·L-1之间,其中溶解态汞占总汞的比例为67.9%~96.8%;总汞浓度和颗粒态汞浓度的总体变化规律较一致,降水事件的前30分钟内浓度较高,之后逐渐降低,最终趋于稳定;溶解态汞浓度从降水事件开始由高到低逐渐变化,最终也趋于稳定.通过清除比计算云下冲刷过程对雨水中总汞浓度的贡献,发现云下冲刷的贡献大于40.9%.  相似文献   
949.
将国内外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虚拟水研究进行系统概括,认为按研究层面可以归纳为区域之间的虚拟水贸易和产业间部门用水关联两方面,并指出:(1)目前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虚拟水研究基本建立在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实际上将产业虚拟水替代了原本产品虚拟水的概念.(2)目前针对工业品、服务品的虚拟水量化研究不足,并未独立研究非农产品虚拟水量化时的差异性.最后文章提出产业生态学中近年来发展的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Hybrid life-cycle assessment,HLCA).  相似文献   
950.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统称地下水。本文通过对地下水的监测,全面了解地下水变化情况,分析地下水污染物污染成因,为政府管理和决策,尤其是合理调整地下水保护和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