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中国园林再现山水、林木之美,把自然美和各种构筑的艺术美融于一体。“虽由人作,宛白天开”,勾画出了中国山水园林的内涵。我国造园艺术,巧妙地把气象万千,异彩纷呈的大自然浓缩于一园,加以概括、提炼、创意和再现,在世界建筑领域独树一帜,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始建于商周时代,至春秋战国,向人工造园转移,从生活步  相似文献   
123.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业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极大。我国地理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很大差异。我国的环境变迁是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些环境变化是“积极的”,如土地开发与绿洲建设、水利与灌溉、作物与家畜驯化、平原森林的营造等等,但更多环境变化是“消极的”,如旱灾、洪涝灾害、流沙、盐渍化、森林破坏、动物灭绝、土壤侵蚀、山地灾害等等。当地理环境利用得当时,积极的环境变化将占主导;但若利用不当或利用过度,消极的环境变化将最终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4.
一提起沙尘暴,许多人都会谈“暴”色变。其实,沙尘暴也是地球为了应对环境变迁的一种症候,就像我们感冒了会咳嗽是为了排除气管中的废物一样。而且,科学研究表明,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也是自然生态系统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沙尘暴可以算是一种自然界的“均营养”运动,沙尘暴把地表土卷入高空,矿物质、有机物等各种微粒在大气层中飘向远方,补充了沙尘沉降地土壤流失的微量元素。当然,同时也使沙尘暴形成地及加强地的土壤变得贫瘠。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利用2002年的ETM 图像和该地区1:5万DEM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辅以野外实测数据、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地区河道的演变特征和新构造进行详细解译.基本查清了新近系以来该地区河道的发展演变历程,岷江和青衣江都存在很大幅度的河道迁移现象,综合研究发现,河道迁移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6.
对福建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古地理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在1987年就开始对福建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前人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钻探、坑探、14C测年、微体古生物分析等工作,探讨了福建深沪海底古森林遗址古地理环境及海陆变迁情况。该海底古森林生长于全新世长乐组冲洪积地层中,距今约7 000~7 700 a,为湿热气候环境。牡蛎的生长环境为滨海泥滩环境,距今约26 000~27 000 a左右和距今约4 500 a,处于海侵影响范围。研究表明该处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  相似文献   
127.
在海风和陆地热边界层条件下,水陆边界处高架点源可能发生熏烟污染,通常可以应用熏烟扩散模式进行模拟。但是,常用熏烟模式中假设烟流进入边界层内后立即在垂直方向均匀分布,导致算出不合理的高浓度区。假设烟流进入边界层后.主要受到因为大气稳定度变化扩散条件因此变化的影响,改进了计算公式。把原有模式和改进模式分别应用于某滨海区的一个电厂高架点源,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式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因此建议类似工作采用改进后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8.
沙洲扩展,沧海桑田,湖泊干涸,岛岛相连。谁能想到,仅仅自1949年以来的半个世纪的时光,在自然和社会的综合作用下,中华大地水陆竟然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变迁。新近出版的《地图》杂志,将使人们对此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者陈潮是我国地图界的著名专家、原中国地出版社副总编辑,他追寻中华大地半个世纪的水陆变迁,首先以1949年编制的《中国人民地图集》为基础,然后再以2000年现行出版的地图相对照,现行地图呈现处处今非昔比。海岸沿伸。在黄河三角洲,从1953年至1982年间,就造陆1100平方公里。到1994年,河口地区已是一个近6000平方公…  相似文献   
129.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 ,分析了中国区域环境与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以建立一个高效、系统、完善的环境与资源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0.
苍洱地区居址环境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民族学和考古学资料进行的综合研究,可将苍洱地区居址环境划为4个历史变迁时期:4000多年前的先民们居住在沿海拔2500~2200米一线的一些向阳避风的苍山台地上。海拔2200~2000米一线的苍山脚下为汉晋时期先民们的聚居点。海拔2000米左右,沿滇藏公路一线的白族村落大致在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形成。海拔1975米左右,今洱海边的白族村落大多数在元明清时期形成。其趋势是从高处往低处下移,随苍山上升,洱海水位下降,利用滩地形成新的居民群。其形成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加强洱海保护是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