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54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34篇
综合类   1370篇
基础理论   634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14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广东沿岸不同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9月茂名、珠海及陆丰海域调查数据,对3个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组成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112种,其中硅藻87种,占种类数的77.68%;甲藻17种,占15.18%;绿藻5种,占4.46%;蓝藻3种,占2.68%。其中茂名海域出现了52种,珠海海域67种,陆丰海域63种。3个海域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茂名与珠海海域最高0.38。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茂名海域最高(356.21×104/L),其次为荷包岛海域(25.13×104/L),陆丰海域最低(1.66×104/L)。3个海域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共出现了10种,仅柔弱拟菱形藻(Pe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为共同种类;优势种优势度指数茂名海域极高,高达0.99,其次为陆丰海域0.5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珠海(2.98、0.60、1.13)、陆丰(1.57、0.35、1.03)高于茂名(0.11、0.03、0.73)。3个海域水质状况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显示,珠海海域水质状况最好,群落结构最稳定,茂名海域则最差。  相似文献   
92.
以四川省蓬安县为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蓬安当地实际,选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能力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获得蓬安县区域敏感性现状图,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该格局注重区域的内在机理与周围的相对联系,保证各生态环境功能区成为具有各自特点、功能和生命活力而又彼此联系的有机体,为其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设计规划提供基础支撑,阐明了生态敏感性评价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运用,为县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3.
餐厨垃圾乳酸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DGGE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餐厨垃圾乳酸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不灭菌而接种的开放式发酵体系中微生物的多样性高于灭菌后接种的非开放式发酵体系,而乳酸产量也是前者高于后者.说明发酵体系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乳酸产量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对部分条带的测序可知,餐厨垃圾开放式发酵体系中除含有接种用的嗜淀粉乳杆菌外,还含有很多土著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 sp.、Lactobacillus casei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土著水解菌,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等,这些土著菌的存在是促进乳酸发酵的重要因素.PCR-DGGE结合技术对于成分复杂的餐厨垃圾中的细菌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TISTD)反应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课题组开发的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TISTD),采用16S rDNA、PCR-T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反应器在不同阶段稳态下的内、外反应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STD反应器内外反应室中微生物群落均呈现高度的多样性分布,优势菌群明显,群落结构差异性很大,且外反应室较内反应室具有更多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外室是水解酸化的场所,污泥在外室经过微生物的水解酸化后进入内室,内室是严格厌氧的产甲烷场所;从反应器运行的不同时期来看,反应器中微生物优势种群呈现一定的差异,随着反应器负荷的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优势种群的功能地位处在动态变化中.微生物种群之间通过协同和竞争作用,形成了特定生态位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解释了TISTD反应器同时浓缩和消化的工作机理,并为其推广、应用及优化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
朱艺峰  黄简易  林霞  杨莹  邢超  严小军 《环境科学》2013,34(4):1498-1509
为探明电厂强增温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时空特征,于2011年在象山港国华电厂附近海域,采用浮游生物Ⅱ型网(网目160μm)进行10站位2重复的浮游动物季节性采样.结果表明,共识别出62种浮游动物(含幼体),平均丰度为9 531.1 ind.m-3.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主要由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类组成,且以浮游幼体类为主,比例高达66.6%.相似性分析显示,各月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P<0.01),控制群落结构的优势种有18种,最重要的判别种有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大同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伪长腹剑水蚤Oithona fallax、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长尾基齿哲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GLM分析显示,月份间的多样性指数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经计算,各多样性指数随水温增加而下降的拐点水温范围为20.31~22.31℃.在断面上,离排水口0.2 km断面(D02)的平均水温比2 km断面高2.16℃.受温度影响,主要优势种如瘦尾胸刺水蚤和大同长腹剑水蚤倾向于向D02断面移动,克氏纺锤水蚤、尤其是大型浮游动物倾向于远离排水口,并向1.2 km断面聚集,使D02断面的种类数最少(33种)、丰度最低(5 522.8 ind.m-3),而1.2 km断面的种类数(53种)和丰度(16 491.0 ind.m-3)最高;同时,D02断面的多样性指数也明显低于其它断面.经线性回归分析,海域增温使多样性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每增温1℃浮游动物丰富度下降12.3%.  相似文献   
96.
目前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是选用木屑、谷壳作为原料,来实现零排放养猪。文章选用农业固体废弃物——蔗渣为垫料应用于零排放漏缝发酵床养猪,跟踪了3个月垫料在实际使用中的温度、有机质、氮、磷、钾、微生物指标,对蔗渣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建立PCR反应体系来扩增DNA,利用PCR-DGGE技术对垫料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蔗渣作为垫料,能使垫床温度控制在4065℃之间,保证了良好的发酵效果、且有效活菌数达到0.22×109cfu/g,可以对猪粪便等有机质进行较彻底的消解,因此蔗渣可以作为一种垫料应用于零排放漏缝发酵床;垫料中总养分达到1.371 7%,使用后的垫料可以作为一种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97.
PM2.5污染最典型的特征是污染源的多样性,针对不同污染源制定不同的防治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同时由于介质的流动性,PM2.5污染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跨区域性,建立有效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8.
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静态实验考察了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影响,同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构造了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高溶解氧条件下,底泥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P<0.01),脱氢酶活性高于背景值;厌氧条件下脱氢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溶解氧组、缺氧组及背景值(P<0.05);缺氧条件下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溶解氧组及厌氧组(P<0.05);蛋白酶活性受溶解氧水平变化的影响较小。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表明,溶解氧变化对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溶解氧组>厌氧组>缺氧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下,底泥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地,高溶解氧条件下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程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高溶解氧组及缺氧组底泥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程度升高,厌氧组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程度降低。总之,高溶解氧条件更有利于形成底泥有机物完整的代谢循环,提高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99.
2009年8月~2011年5月对舟山典型海区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4门45属102种。其中蓝藻门2属4种,占3.92%;绿藻门1属2种,占1.96%;硅藻门38属89种,占87.26%;甲藻门4属7种,占6.86%。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年波动在2.65×104/L~3.73×104/L之间,平均值为3.04×104/L,并且在春季(5月)最高,夏季(8月)次之。主要优势种有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并基角毛藻(Chaetoceros decipiens)和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其中夜光藻的丰度达4.9×103/L,佛氏海线藻达2.7×103/L。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硅藻一直占据优势,朱家尖、桃花岛、东极和嵊泗的硅藻种类分别占95.2%,82.1%,81.3%和86.9%。通过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析,可认为该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明显,群落结构稳定。研究还表明,水质优良程度为嵊泗>东极>朱家尖>桃花岛。  相似文献   
100.
溪源宫水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2011年8月至12月溪源宫水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溪源宫水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1属137种,主要都是以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为主。通过采用浮游植物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对研究区域水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溪源宫水源保护区水质状况较好。同时还将溪源宫水源保护区、闽江、山仔水库等不同水源地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营养状态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