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4篇
  免费   2167篇
  国内免费   2936篇
安全科学   1061篇
废物处理   337篇
环保管理   2495篇
综合类   15068篇
基础理论   1907篇
污染及防治   1891篇
评价与监测   1371篇
社会与环境   331篇
灾害及防治   126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24篇
  2023年   680篇
  2022年   762篇
  2021年   913篇
  2020年   780篇
  2019年   728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566篇
  2016年   750篇
  2015年   846篇
  2014年   1495篇
  2013年   1136篇
  2012年   1136篇
  2011年   1109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1005篇
  2008年   1141篇
  2007年   1089篇
  2006年   887篇
  2005年   809篇
  2004年   737篇
  2003年   985篇
  2002年   693篇
  2001年   616篇
  2000年   605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464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13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28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江苏某电镀厂的电镀综合废水在采用DF膜进行预处理时,膜易受到污染。针对这一问题,采用DF膜生产厂家提供的小试装置,研究探索了膜污染的原因及其具体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电镀综合废水时,DF膜的污染速率较快,而酸洗对DF膜的恢复性较好,研究还证实电镀综合废水中的无氰沉锌水洗液是造成DF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2.
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以模拟船舶生活污水为进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ρ(Al3+)=30 mg/L、曝气速率=0.8 m3/h、污泥沉淀时间=30 min时,好氧颗粒污泥在最短时间(30 d)内形成;反应器内TP、T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2.37%、93.46%和97.39%,膜污染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93.
重金属污染是隐蔽的、持久性的,特别对周围土壤环境的污染是累积型的,一旦超过周围土壤环境容量,就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会应用大量的化学物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与其保护环境的目的相互矛盾.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过程中主要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种类,并...  相似文献   
294.
王月  安达  席北斗  张伯强  唐军 《环境化学》2016,35(6):1196-1202
为了解某基岩裂隙水型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地下水污染特征,探索地下水污染与渗滤液泄漏的关系,在对该场地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布设监测点位、进行地下水和渗滤液原液采样分析,得到pH、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氨氮(NH3-N)、总磷(TP)、铬(Cr)、铬(六价,Cr6+)、铅(Pb)等23项指标的含量水平检测数据,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标准指数法评价地下水质量现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质量较差,未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要求;50%指标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说明已经发生了污染现象;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大肠菌群数、总锌和氯化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多个污染指标间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地下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填埋场渗滤液泄漏.  相似文献   
295.
以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为基础,从污染源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定靖油气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本文检测了卤代烃15项、氯代苯5项、单环芳烃5项、有机氯农药11项和多环芳烃1项,结果发现该地区地下水有机污染具有检出种类少,检出率高,浓度低,超标率低的特点.地下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共有10种,分别为甲苯、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1,2-二氯苯、1,2,4-三氯苯和苯并(a)芘,检出的9项有机污染物含量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07)三类水限值.潜水的检出项比承压水的检出项多,检出率普遍比承压水的检出率高.不同地貌类型的有机污染物检出率为黄土区(28.87%)平原区(27.76%) 沙漠滩地区(11.11%) 河谷区(3.33%).最后,从工业污染源、有机物理化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有机污染分布特征的成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96.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一类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PAEs在环境介质如水体、底泥和土壤中长期赋存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效应,其分布广、浓度高和难降解等特点是限制有效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对污染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高效的降解能力,这为PAEs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与物理化学修复法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可控性强、修复面广和灵活性高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大部分PAEs降解细菌的种类及其代谢机制,并分析了其在PAEs污染水体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以期为PAEs环境行为与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7.
孙杰  张晗  曾沛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6):3023-3030
紫外光 (UV) 照射下,利用Fe(Ⅲ)-富马酸盐体系对黄连素(berberine)的降解反应进行研究。探讨Fe(Ⅲ)、富马酸盐 (fumarate)和黄连素的初始浓度及溶液pH值对黄连素降解率的影响,并对黄连素的降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Fe(Ⅲ)-富马酸盐体系对黄连素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当Fe(Ⅲ)和富马酸钠初始浓度分别为25 μmol/L和250 μmol/L,溶液pH值为3.0时,紫外光照75 min后黄连素降解率接近91%。在pH 2.0~6.0范围内,pH值越大黄连素的降解率越低;Fe(Ⅲ)和富马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大能促进黄连素的降解;而随着黄连素初始浓度的增大,其降解率逐渐降低。动力学分析表明,黄连素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利用异丙醇和硫脲猝灭法证明Fe(Ⅲ)-富马酸盐体系在光反应过程中产生了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自由基。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TOC检测和GC-MS分析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黄连素在Fe(Ⅲ)-富马酸盐体系中结构被破坏,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298.
为提高陶瓷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源水时的产水量,采用电絮凝预处理工艺延缓陶瓷膜的污染。研究了电流密度、进水流量以及跨膜压差对组合工艺产水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之原水直接微滤,电絮凝预处理后膜产水量得到提升。其最佳运行参数为:电流密度1.5 mA/cm2,进水流量3 L/min,跨膜压差0.15 MPa。同时,比较了碱型、氧化型和配位型药剂清洗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用氧化型药剂清洗,再用配位型药剂清洗的方式膜通量恢复值最高。  相似文献   
299.
采用O3氧化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尾水。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O3浓度有利于TOC与UV254的去除,提高至4 mg·L-1后TOC与UV254去除率不再升高;TOC与UV254去除率随反应进程逐渐升高,前10 min为快速反应阶段,此后为慢速分解阶段;弱碱性环境有利于O3的氧化作用。采用响应面法获得了O3氧化在最佳条件(pH 8.76,O3浓度4.88 mg·L-1,反应60 min)下印染废水尾水TOC和UV254去除率分别为22.85%和76.48%。TOC去除率远大于UV254去除率。该显著差异表明,O3能有效破坏含C=C和C=O双键的简单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但对有机物矿化能力较差。GC-MS分析结果表明,印染废水尾水中除含大量长链烷烃、卤代烷烃、环状烷烃外,还含有以甲苯,二甲苯为主以及少量难降解的萘、菲等苯系物;经O3氧化后,水中仅存少量残留二甲苯,其余苯系物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300.
针对富含磷水体,以负载Fe合物给水污泥(water supply sludge loaded iron compounds,WSSLICS)为吸附剂,通过SEM、EDS表征、因素影响实验、动力学实验、等温吸附实验进行Wsslics形态特征、除磷效果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WSSLICS粉末表面疏松微孔,表面物相以Ca6Fe2(SO4)3(OH)12、Zn4Si2O7(OH)2、Ca(B(OH)4)2及NH4Fe(SO4)2为主,反应前后基质表面磷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在单因素研究条件下,当磷溶液浓度为10 mg·L-1,投加量2.0 g·L-1时去除效果明显,且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磷的吸附去除。动力学实验过程中,磷吸附前2个过程中,固液界面扩散过程起主导作用;第3个反应过程为化学吸附。在WSSLICS除磷等温吸附实验中温度不是决定性因素;低温时实验过程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Wsslics粉末比较均匀,不需考虑吸附磷过程中的均质与异质作用;WSSLICS对磷的最大平衡吸附量为24.69 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