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8篇
  免费   916篇
  国内免费   2716篇
安全科学   631篇
废物处理   224篇
环保管理   1083篇
综合类   8267篇
基础理论   1354篇
污染及防治   929篇
评价与监测   792篇
社会与环境   327篇
灾害及防治   303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506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659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568篇
  2014年   861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424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1.
利用激光雨滴谱仪、自动雨量站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切变线影响下洱海流域的一次暴雨过程雨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强大于2.5 mm/h时,激光雨滴谱仪计算的累计雨量和雷达反射率因子较自动雨量站测得的值存在明显的高估现象,但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雨滴分钟速浓度、雨强和质量加权直径时序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雨强小于2.5 mm/h时,质量加权直径均值为1.016 mm,雨强大于2.5 mm/h时质量加权直径均值为1.74 mm,粒径大于1 mm的雨滴是影响雨强大小的关键。对本次降雨过程按层云、积云和混合云降水进行分类,发现三类降水的雨滴谱分布均为单峰型,且Gamma分布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积云降水谱宽最大至3.75 mm,混合云降水谱宽2.75 mm次之,层云降水谱宽最小为2.125 mm。对Z-R关系进行了拟合,得出本次暴雨过程Z-R关系为Z=118.37R2.32。  相似文献   
212.
苏州市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使得河流中有机物和其它污染物的输入量猛增,而进入苏州市的水量则大幅度减少,降低了河道的稀释扩散能力,从而造成苏州市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河网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日益恶化.为了尽快改变苏州市内城河的污染现状,从2004下半年开始在古城区的苗家河开展了苏州市水环境治理的试验.  相似文献   
213.
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涉及新污染物识别、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成效评估等多个目标,科学的环境调查监测有助于最大程度支撑新污染物治理。分析了环境暴露评估对新污染物监测介质、监测尺度、监测数据质量及代表性等方面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对新污染物的环境监测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总体要求,主要包括:从筛查监测、评估监测和监督性监测3个层次开展监测,以发现问题、评估风险、监督成效。评估监测应包含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排放源周边地表水、沉积物、大气、土壤、环境生物等介质,应符合局部尺度环境暴露评估对监测数据的要求,监测报告应包含足够的信息。  相似文献   
214.
研究抗生素污染对蔬菜毒性阈值及其敏感性分布,对于科学评价土壤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选取四环素(TC)作为代表抗生素,调查其对珠三角地区多种蔬菜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为测试终点,采用Log-logistic分布模型,对TC的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拟合,并计算其IC50和IC10。以IC50为评价参数,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构建TC污染对不同蔬菜品种的SSD曲线,并获得TC毒性阈值(HC5)和无效应浓度(PNEC)。结果表明,TC污染对实验所选品种蔬菜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程度为:根长>芽长>发芽率,当TC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9种品种蔬菜种子相对根长、相对芽长和发芽率分别为16.9%-72.5%,42.3%-129.4%,83%-100%。TC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程度不仅与测试指标相关,还与蔬菜品种密切相关。当TC质量浓度为10mg·L<...  相似文献   
215.
基于生物质热解得到生物炭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高比表面积和电子传递效率高等性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等研究领域。目前,由于水体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大范围增加,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此,利用绿色高效的光催化剂对有机物污染物废水进行高效处置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生物炭基光催化剂对废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处置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生物炭载体的不同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为后续生物炭最佳制备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思路。生物炭基载体能够有效避免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团聚现象,促进光催化剂在生物炭表面的分散。因此,该文还介绍了溶胶-凝胶法、水解法、超声法和热缩聚等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阐述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活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生物炭基复合材料在去除废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甲基橙、吉米沙星、罗丹明B、磺胺甲恶唑等)方面的应用与有效性,并且将光催化剂的反应机理总结为污染物吸附、光激发电子-空穴以及污染物催化降解3个步骤。同时,生物炭基光催化材料能够增加与污染物的接触面积与提高污染物的传质过程,从而显著提高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16.
赵洪艳  王斌 《生态环境学报》2023,(11):2007-2018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一类人工合成、应用广泛、高度氟化的化合物,由于数量众多及其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潜在毒性,其暴露风险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人体可能通过食物、饮水、室内空气和灰尘等多种介质暴露于PFAS,当前研究多集中于饮水和食品暴露途径,较少针对室内空气和灰尘的人体暴露进行评估。然而人类通过室内环境介质对PFAS的暴露不可忽视,尤其对婴儿而言。该文综述了室内环境中释放PFAS的各类产品,PFAS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布特征以及人体暴露于PFAS的途径,重点分析了不同人群的暴露特点和PFAS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降低室内PFAS浓度的有效措施。发现皮肤接触暴露途径的研究数据较少,室内环境中PFAS从产品到室内的迁移转化机制尚不清楚,此外,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检测膳食、饮水、灰尘、空气等环境介质中的PFAS浓度,然后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去计算外暴露水平,或者通过尿液、血液、头发等检测PFAS的内暴露水平,外暴露和内暴露研究是相对独立的,二者之间的关联并不明确。众多研究已经表明,很多PFAS类型在各种暴露源中均有高水平检出,仅通过已有的体外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外暴露风险的评估可能高估了...  相似文献   
217.
刘安  吴昊  何贝贝 《生态环境学报》2023,(11):2030-2040
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缓慢,塑料污染物的积累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尺寸微小的塑料被定义为纳米塑料(NPs)。虽然NPs的尺寸尚存在争议,但与其他工程纳米颗粒类似,NPs可造成多种不利的环境影响。NPs的存在和在生物体内的积累会对生物体产生一系列毒性效应,影响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和内分泌系统等。因此,NPs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较多生物都构成威胁。尽管NPs污染已成为最令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但目前有关NPs对土壤环境及生物体的毒害效应等的研究仍然较少。旨在综述NPs本身的毒害效应(包括其中的添加剂)、降解产物和与其他环境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耦合后的复合毒性以及NPs对陆生生态环境,包括植物、动物以及土壤产生的综合影响,并总结本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主要的研究不足包括对经过降解等过程形成的次级NPs的毒性效应尚未深入开展,NPs对真实生物体的影响研究仍具有局限性,针对环境-NPs-生物-污染物的交互耦合机制对土壤环境的毒害效应仍需进一步探究。针对这些研究不足开展相应的科研探究工作能为全面科学地评价NPs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18.
随着印刷业的快速发展,碳粉的产量不断增加,致使废碳粉排放量升高。目前,国际上对废碳粉的处置以直接填埋为主,在环境中持续累积且具有暴露风险。废碳粉中含有微纳米塑料、纳米氧化物、纳米炭等多种新污染物,存在潜在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如何科学处置废碳粉,实现其资源化利用是管控废碳粉中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的关键。该综述首先探讨了多种典型颗粒新污染物的单独和复合生态效应以及其与环境中土壤、水体等介质的相互作用,提出废碳粉可能具备生物毒性和生态风险。废碳粉可通过呼吸、接触及食物链传递等途径造成人体暴露,可能会对人体呼吸系统、肾脏、肝脏、肠道代谢、神经发育、心脏代谢、血管、生殖等产生毒性,其毒性具有尺寸、剂量和暴露时间依赖性。依据废碳粉的成分组成和性能分析归纳总结了其可能的回收和高值化利用技术,并对未来废碳粉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环境健康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展望,包括:1)发展环境中废碳粉的分离提取与检测定量技术,明确废碳粉的环境赋存量和赋存形态;2)结合实验室和中宇宙模拟与机器学习来探究环境相关浓度下废碳粉的生态和人体健康效应,并实现其风险评估;3)加强废碳粉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的创新,发...  相似文献   
219.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景峰  王暄  季民  卢姗  刘卫华  杨造燕 《环境科学》2007,28(5):1033-1038
采用厌氧-好氧运行方式的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GMBR),连续运行近120 d表现出良好的有机物去除及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对GMBR中污泥粒径分布变化研究表明,GMBR中污泥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粒径0.18~0.45 mm的小颗粒污泥及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的增加造成的,粒径大于0.45 mm的颗粒污泥能够基本稳定维持其颗粒形态,反应器运行末期,GMBR中颗粒污泥(粒径大于0.18 mm的污泥)含量稳定在污泥总量的60%~65%以上.污泥表面电荷量随着污泥组成形态的变化电负性逐渐增加,80 d后稳定在-0.42~-0.80 meq·g-1之间.污泥表面电荷的负电性增加主要是由小于0.45 mm的污泥造成的,其中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对其影响最大.并且,污泥粒径越大污泥表面负电荷量越少,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另外,GMBR中SVI稳定在60~90 mL/g之间,并且随着污泥表面电荷负电性的增加污泥SVI值增加,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0.
李继郁 《环境保护》2007,(24):28-30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一个重要目标是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泸州市按照国家的要求,到2010年,要将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氨氮、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控制在5万吨、0.5万吨、4.5万吨以内,就必须大力强化总量控制,着力推进污染减排,以最大的信心和决心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这既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更是发展地方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