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5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1309篇
安全科学   451篇
废物处理   227篇
环保管理   866篇
综合类   5423篇
基础理论   724篇
污染及防治   775篇
评价与监测   527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介绍了有效微生物(EM)的组成、特点及其处理废水的机理;通过与传统的生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比较,指出了利用EM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优势,认为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降低污泥产量,而且能够缩短反应器的响应时间;并介绍了EM制剂在国内外的生产情况,对今后EM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阐述了九龙江流域水体有机污染物背景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调查方案的制定方法、分析方法的确立、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等。  相似文献   
84.
85.
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有机 现代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污染的水质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提高饮用水有机污染物控制指标,在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深度处理,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86.
应用紫贻贝摄食率指标监测海洋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坚 《环境科技》1991,11(5):77-80
  相似文献   
87.
万同己 《环境》1995,(4):30-30
在“千湖之国”芬兰,空气清新,城市洁净,草木翠绿,湖水清澈。在这里你看不到滚滚的黑烟和浑浊的污水。芬兰的自来水不但可直接饮用,用来冲洗伤口还可促使伤口愈合。这一切与芬兰在环保事业上作出巨大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8.
基团贡献法对取代苯类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 47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在松花江水中的 5日生化需氧量 (BOD5) .分别采用线性基团贡献法和非线性基团贡献法(人工神经网络法 )对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BOD5 ThOD(ThOD :理论需氧量 )进行QSBR研究 .得到不同基团对生物降解性的贡献为 :C6H5>COOH >OH >CH3 O CH3 >NH2 >Cl >NO2 .线性基团贡献法对于训练组和测试组的定性预测正确率分别为72 %和 86 % ;而人工神经网络法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 92 %和 86 % .预测结果表明线性和非线性基团贡献法的预测效果都很好 ,相比而言 ,非线性方法对生物降解性的预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89.
宋国君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2):574-576
以固定点源烟尘排放为例,从排放标准和监测标准两方面讨论了中国现阶段“达标排放”的状况,指出当前的大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实际上是“初步达标排放”,现在的排放标准和监测规范合适考核污染源的初步达标排放,不适合考核污染源的连续达标排放。排放标准的规定形式、监测规范和适用范围需要改革。现在的排放标准指标需要与监测规范和超标率限值结合起来,以促进污染源的连续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0.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法从株洲清水塘地区的土壤、污泥初步筛选了9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筛选并经过多次隔代培养,得菌种B212和B23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较高.在相对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B212处理高岭土悬液时的最佳投加量为1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7,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9h,最高絮凝率达92%;B233处理高岭土悬液的最佳投加量为2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8,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5h,最高絮凝率达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