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9篇 |
免费 | 531篇 |
国内免费 | 251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3篇 |
废物处理 | 311篇 |
环保管理 | 560篇 |
综合类 | 4547篇 |
基础理论 | 447篇 |
污染及防治 | 1708篇 |
评价与监测 | 69篇 |
社会与环境 | 9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193篇 |
2022年 | 237篇 |
2021年 | 296篇 |
2020年 | 262篇 |
2019年 | 274篇 |
2018年 | 236篇 |
2017年 | 292篇 |
2016年 | 353篇 |
2015年 | 369篇 |
2014年 | 621篇 |
2013年 | 389篇 |
2012年 | 438篇 |
2011年 | 433篇 |
2010年 | 391篇 |
2009年 | 417篇 |
2008年 | 441篇 |
2007年 | 342篇 |
2006年 | 352篇 |
2005年 | 255篇 |
2004年 | 210篇 |
2003年 | 210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SBR反应器丝状膨胀污泥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探究丝状污泥膨胀及控制过程中细菌菌群和真菌菌群的变化规律,采用一套11 L的SBR反应器,接种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膨胀污泥,以乙酸钠为碳源进行人工配水,对膨胀污泥进行399 d的培养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样本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污泥菌群多样性比较丰富,经培养至污泥高度膨胀后,菌群多样性降低,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后,菌群多样性又逐渐增加.细菌中的腐螺旋菌属(Saprospiraceae_norank)、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daceae_unclassified)和四球菌属(Tetrasphaera)相对丰度分别为13.37%、10.54%和8.59%,是接种污泥的主要细菌属.经过培养,膨胀污泥菌群发生变化,接种污泥中细菌相对丰度仅为0.01%的丝硫菌属(Thiothrix)增加至56.95%~60.14%,真菌中相对丰度为19.60%的丝孢菌属(Trichosporon)增加至94.82%.污泥膨胀得到控制后,污泥中丝硫菌属(Thiothrix)相对丰度减少至0.01%,丝孢菌属(Trichosporon)相对丰度减少至2.32%.丝硫菌属(Thiothrix)和丝孢菌属(Trichosporon)过多不利于污泥沉降. 相似文献
42.
以啤酒糟作为调理剂,与贮存污泥混合进行生物干化,考察生物干化系统的表现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并分别利用PICRUSt软件和FUNGuild数据库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功能性进行分析。其中,贮存污泥与调理剂质量比为5∶1,通风方式为10 min开、20 min关,通风量为1.4 L/(min·kg)干物质,试验周期为18 d。结果显示:在生物干化过程中,堆体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最终降至室温,最高温度可达62.5℃;随着时间的延长,含水率逐渐下降,由71.22%降至54.12%;随着时间的延长,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s, VS)质量比逐渐降低,由465.33 g/kg降至335.80 g/kg;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动态变化,在整个生物干化过程中属水平的优势细菌为脲杆菌属(Urei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真菌群落属水平高温期的优势真菌为毕赤酵母属(Pichia)。对细菌的功能性分析显示,生物干化过程中的主要代谢路径(1级)为代谢、基因信息处理过程、环境信息处理过程、细胞过程;基于2级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相似文献
43.
提高污泥碱性发酵挥发酸积累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加大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酸化程度,本研究尝试了两种新的能促进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方式,分别是向批式的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未灭菌发酵污泥和投加灭菌发酵污泥,结合温度的影响(10℃和35℃)分别考察了这两种方式对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有利于水解酶和产酸菌作用的发挥,增大了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体系内有明显的挥发酸(VFAs)积累.35℃条件下,两种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鲜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经灭菌后的发酵污泥的投加较等量的未灭菌的发酵污泥的投加效果更为显著.前者的水解速率是后者的2倍,发酵末期酸积累量为后者的1.5倍,且前者在较长的发酵时间内VFAs含量维持恒定.分析两种方式能促进污泥水解酸化的原因得到:未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是向系统中引入了一定量的产酸菌,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引入了大量的较易水解的有机底物.水解产物的增加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产酸的效果.因此,中温条件下向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经灭菌处理后的发酵污泥是提高剩余污泥发酵产酸量更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4.
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我国大陆和香港共11个城市污泥中4种醚类和4种卤代烃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在0-7.743mg/kg之间,以双(2-氯异丙基)醚为主,主要分布在兰州污泥和广州污泥中;卤代烃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在0.007-3.237mg/kg之间,以六氯环戊二烯为主,主要分布在兰州污泥、佛山污泥和沙田(香港)污泥中。污泥中醚类和卤代烃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含量与污水来源、污水处理方式、污泥类型、化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5.
46.
对活性污泥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曝气区产生泡沫及"死泥"等问题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控制对策。通过采取调控运行过程的水温、pH值、溶解氧等措施,可有效避免活性污泥法处理丙烯腈废水过程的污泥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7.
通过土柱淋溶试验,分析了市政污泥在矿山土壤改良中重金属污染风险,探讨了市政污泥用于矿区土壤改良的可行性,并确定了土壤污泥最佳混掺比例。结果表明:景山高岭土矿区土壤除速效磷含量较高外,其余养分含量分级为四—五级,即"低—很低";市政污泥除速效钾含量较低外,其余养分含量分级均远大于一级"很高";永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B级农用污泥,可施用于油料作物、果树、饲料作物、纤维作物,不能施用于蔬菜、粮食作物;按各处理配比进行污泥的适量施用造成地下水污染风险较小;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及重金属污染因素,该矿区最佳土壤、市政污泥干重混掺比为5∶2。 相似文献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