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8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1952篇
安全科学   277篇
废物处理   201篇
环保管理   486篇
综合类   4158篇
基础理论   310篇
污染及防治   1225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对母液中Mg2+离子对硼掺入无机碳酸盐沉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确定在Mg存在时生成的无机碳酸盐是低镁方解石。实验发现:溶液的pH值是硼进入碳酸盐的主要控制因素,低Mg2+方解石中硼的浓度从63.91 μg?g?1(pH?=?7.40??±??0.03)增加到582.41 μg?g?1(pH?=?8.80??±??0.03)。Mg2+离子严重影响硼进入碳酸盐中的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硼在低镁方解石中的含量高于无Mg2+方解石中的含量,平均为2.57倍(1.83?—?3.56倍)。这一结果表明:有Mg2+离子时,硼掺入无机碳酸盐的机制和无Mg2+离子的是不同的。Mg2+离子的存在改变了晶体的形貌。这对利用B/Ca指标恢复深海碳酸盐系统研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通过物理观察和气味辨识进行行业初筛并选取类比样品,对某非法倾倒的不明固体废弃物的物理特性、浸出毒性、成分组成及特征污染物进行全面测试分析,判断该废弃物属于镀锌行业酸洗污泥,进而对其进行毒性指标鉴别与危险性评估,判定其为非危险废物。通过本案例对不明来源固体废弃物的识别和鉴定程序、方法以及应把握的关键环节的试验与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为不明来源固体废弃物的鉴别与危险性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力学载荷条件下 EB-PVD 热障涂层损伤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力学载荷条件下EB-PVD热障涂层的损伤行为。方法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EB-PVD)制备热障涂层(TBCs),利用SEM和体式显微镜对力学性能试验后带涂层试样的断口特征、裂纹形貌和金相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热障涂层在拉伸、持久和旋转弯曲疲劳等典型力学载荷条件下的损伤行为。结果在室温拉伸条件下,陶瓷层内先出现垂直于应力轴、沿柱状晶簇扩展的平行环状周向微裂纹,随着拉伸塑变量的增加,局部区域裂纹贯穿粘结层并进入合金基体;900℃高温拉伸条件下裂纹也产生于陶瓷层,但裂纹均钝化于粘结层与陶瓷层的界面,并穿透粘结层。在持久条件下,试样在弹性变形阶段涂层即发生开裂,随后沿着陶瓷层柱状晶簇间扩展,但未扩展至粘结层;在高温高周疲劳条件下,裂纹首先出现在粘结层,随后向基体逐渐扩展,扩展深度较浅,而基体疲劳裂纹在粘结层裂纹末端萌生并倾斜滑移扩展。结论提高粘结层韧性、减少粘结层中裂纹萌生和向基体扩展,是热障涂层材料和工艺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4.
在测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总铜的行业标准方法中,某些具体的分析条件并没有明确给定,本文阐述以现有的检测仪器进行优化,确定具体的分析条件,使之检测结果达到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5.
对EGSB反应器进行改型,采用填料覆盖式出水富集培养厌氧氨氧化菌,并考察了反应器的脱氮能力,厌氧氨氧化现象,污泥颗粒化情况以及微生物变化情况。从第80天开始,反应器运行稳定,出现厌氧氨氧化现象,经过160多天的连续培养,总氮容积负荷达到0.88 kg/(m3·d),氨氮、亚硝酸氮去除率均在85%以上,污泥颗粒化明显,大部分污泥颗粒粒径在0.2~2 mm。反应器富集培养物中厌氧氨氧化菌含量明显增长,优势菌种为Candidatus_Brocadia属。  相似文献   
99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城市生活污泥和蚓粪(污泥或蚓粪在混配土壤中的质量分数为10%、20%和30%(以干重计))施用于土壤后,对生菜和土壤中Cr、Pb和Cd三种重金属元素积累的影响,以期为污泥蚓粪的农用提供依据及指导。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比例的污泥和蚓粪,重金属Cr和Cd在生菜体内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而重金属Pb在生菜体内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国家标准限值,生菜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Pb>Cr>Cd。研究发现,无论施用污泥和蚓粪,大多数情况下重金属在生菜体内的含量以10%施用量处理组最高。20%配比的处理种植并收获生菜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显著低于10%和30%处理组土壤。  相似文献   
997.
给水厂铝污泥特性分析及吸附氮磷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典型给水厂铝污泥的元素组成及含量、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结构基团等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静态试验对其吸附水溶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性能进行考察,确定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速率模型及参数。分析表明:铝污泥中铝、铁、硅等元素含量较多,污泥本身以无定形的非晶体物质为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结构,孔径处于介孔范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铝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铝羟基络合物(Al—OH)和Si—O—Si键。铝污泥对磷和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可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描述,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铝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存在快速吸附后并解吸至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8.
王高敏  吴青荣  姚斌  张绪坤  吴起 《环境工程》2016,34(10):124-127
由于我国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安全处理措施相对有限,传统的处理方法难以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干燥是使污泥急剧减容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关键和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干燥动力学研究对污泥干燥工艺优化与干燥设备开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主要从干燥动力学特性、传热传质及干燥模型方程3方面对污泥干燥动力学进行了论述,着重介绍了其在污泥干燥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最后从干燥应用技术方面出发,对污泥干燥动力学进一步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99.
掺煤焚烧是佛山地区印染污泥处置的一种常用方法。针对佛山金纺集团印染污泥掺煤焚烧处理工程,对污泥、燃煤、炉渣以及飞灰的重金属含量及浸出毒性进行了分析测定,对重金属在炉渣、飞灰中富集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纺集团印染污泥中锌是最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经掺煤焚烧以后,炉渣中重金属的残留率顺序为镍铜铬锌,残留率越小,说明该重金属越容易富集到飞灰中。飞灰中重金属的富集率远高于炉渣,飞灰属于危险废弃物。因此印染污泥掺煤焚烧工程运行中,提高尾气除尘效率对避免重金属的二次污染至关重要,同时飞灰应作为危险废物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城市污泥高温微好氧-厌氧两级消化耦合工艺(TAD-MAD)中CH_4产气情况,考察了不同污泥含固率条件下TADMAD工艺中的p H、总碱度、VSS去除率、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沼气产量以及沼气中CH_4含量,并与中温厌氧消化工艺(MAD)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未调节污泥初始p H的条件下,在消化过程中污泥p H能维持在6.5~7.8之间,适宜甲烷菌生长。TAD-MAD工艺中高温微好氧消化2 d,VFA含量大幅度增加,最高为8 524.70 mg/L,有利于后续中温厌氧消化产甲烷。TAD-MAD工艺系统中累积单位VSS甲烷产气量和CH_4含量均高于MAD工艺。TAD-MAD工艺最佳进泥TSS为7.12%,污泥经过24 d的消化,VSS去除率能达到40%,而MAD的VSS去除率仅为35.12%。TAD-MAD工艺累积单位VSS甲烷产气量为116.56 m L/g VSS,超过MAD的85.72 m L/g VSS。且TAD-MAD工艺产甲烷持续时间较MAD工艺长,CH_4含量总体高于MAD工艺,表明TAD-MAD工艺在VSS去除、甲烷产气量和甲烷含量方面均优于MAD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