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For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nsuring supply of wood and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many forests have been planted in plain areas of China. Scientists have studied their benefits, almost all of the approaches were based on tixed-point data, and few was considered on the non-efficient factors and temporal scale effec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benefits at a large temporal scale, and the effects of plain afforestation on stockbreeding and rural economy. The benefits of plain afforestat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cy of agroforestry and production factors are analyzed via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ing in Huanghuaihai Plain Area of China; elastic coefficient of agroforestry, husbandry, farming, and total output of agricultural sector are calculated through adopt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at, plain forests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lain agriculture. But shelterbelts and small-soale forests have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Shelterbelts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industries, but small-soale fores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whole, contribution of forest resource to valu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gross production value of agriculture is positive, and to the value of farming is negative.  相似文献   
202.
嘉兴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作为典型平原河网城市,嘉兴市地势低平、水体流动性不足、污染物易淤积,加之上游客水水质差、人口密集、城市径流污染日益凸显、河道航运扰动频繁等,导致城区河网水系中总磷及氨氮不能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河网水体透明度低下,平均值不足40 cm;大部分河湖水生植被缺失,沉水植物丰富水域仅占河网总水域面积的5%,水生态系统亟待恢复。针对现存主要水环境问题,以恢复河网水系水生态的完整性和良性循环为核心目标,以提升水体透明度、恢复沉水植物为重要抓手,制定外源管控、内源削减、生境改善、水生态修复、长效管护5类治理措施,以期促进河网水系草型清水生态系统的重建,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最终实现嘉兴城区河网水质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203.
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革命红船的启航之地,南湖“秀水”至关重要。2018年南湖水体透明度不足30 cm,感官较差,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居高不下,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通过对南湖水系特点和水环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南湖水质整体提升为目标,以降低水体中悬浮物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核心,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从源头管控、入湖清水廊道构建、河口水质强化净化、湖体生境改善和长效管护5个方面提出保护与修复措施,以期使南湖水生态系统恢复至良性循环状态,并最终实现南湖“秀水泱泱”。  相似文献   
204.
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以滨海平原区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用MODFLOW/MT3D建立模型进行污染物的迁移模拟和修复模拟,模拟持续污染和清理污染源并配套抽水井的2种工况下,CODMn在浅层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特征。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滨海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很小,水动力条件差,污染物主要影响埋深10 m以浅的2个含水层;持续泄漏将造成污染羽中污染物含量很高,但污染物向场外迁移扩散的距离却很有限,20年后污染物超出场界的迁移距离不超过70 m;设置抽水井可有效地清理污染物,但污染羽的清除速度很慢,需要5~10年的连续抽水方可使污染羽收缩至场内。实际修复中,可根据修复进展情况实时调整抽水井的运行和布设,关停已修复好区域的抽水井,同时加大污染中心抽水井的出水量,并在修复多年污染物浓度依然较高的地段增布抽水井,以加快污染修复速度。建立的污染物迁移和修复模拟模型可为其他相关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和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5.
准确掌握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特征及分布状态是土地肥力管理和陆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选取莱州湾近岸平原为研究区,采集348个土壤样点并获取同期Sentinel-2多光谱影像,利用变量重要度投影算法提取SOM的敏感光谱特征作为自变量,测定的SOM含量为因变量,进一步将空间聚类模块引入深度神经网络学习法构建聚类深度网络遥感估算模型,最终完成SOM的含量估算与区域尺度上的数字制图。结果表明:1)在土地盐碱化作用下,近红外范围内波段对SOM的光谱响应最强,波段8的重要度最高,采用波段差值运算能够综合两波段光谱信息突出SOM的吸收信号;2)聚类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反演精度R^(2)(决定系数)和R(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0.82和2.25,相对比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度分别提升36.67%和52.23%,在引入空间聚类函数后模型过拟合问题会得到缓解且计算效率提升;3)SOM含量的高值热点和低值冷点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带块状分布趋势,田块尺度上SOM分异规律明显,受海水倒灌和微地貌的共同影响。研究采用的聚类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为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反演SOM和进行区域尺度上的土壤质量精细监测及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6.
走马芒砀山     
豫东地区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平原。古时一位官员来此上任,行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不由发出了“平原大如海”的慨叹。就在这片如海的平原上,岛屿般隆起了十数座山峦,俯视着无边的大地,一望而知是王气积聚之地,于是干百年来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在此轮番上演。这就是芒砀山。  相似文献   
207.
海滦河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侯区。平原上的水来自当地的降水和上游山区的径流。特点是:降水量少,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径流开发条件复杂,难以充分利用。海滦河平原平均降水量579mm,6—9月占78%。按平原面积14×104km2,耕地1.3亿亩和二年三熟的作物覆盖率计,各种降水年型耕地上得到的降水总量和降水可供水量见表1。海滦河流域平均年径流量291.8×108m3,其中来自上游山区212.9×108m3,占  相似文献   
208.
为了掌握保定市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现状和变化趋势,对保定市整个平原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进行了采样和分析,评价指标共20项,包括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pH等8项常规指标,"三氮"指标,六价铬等9项重金属指标。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研究了保定市平原区地下水组分的超标情况,并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市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总体相对较好,但浅层地下水除了汞、镉、六价铬、铜和锌5项指标未超标,其他指标均有超标现象,深层地下水中六价铬、pH值、锰、碘化物、氟化物超标。深层地下水水质仍然优于浅层地下水,但是六价铬超标问题值得注意。保定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受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地下水水质改善应注意天然因素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09.
为评价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近25 a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水平,基于1991年、2005年、2016年遥感影像解译出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并结合研究区生物量状况、支付意愿修订VC(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当量因子法核算ESV(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过敏感度分析检测VC在该区域的适宜性,借助EEH(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定量评价生态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程度,为重构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奠定基础.结果表明:①1991—2016年除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外,其他地类面积均减小,林地面积减少最大为47.12%.②研究期间ESV减少了22.08×108元,年均减小率0.20%,这主要是由林地、水体、未利用土地、草地面积减小所致.③研究区服务性功能远大于生产性功能,其中调节服务的价值贡献率最大为78.05%,文化服务的价值贡献率最小为3.22%.④敏感度分析显示,ESV对引入的VC缺乏弹性,表明修订的价值系数适合该区域.⑤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分析表明,1991—2016年研究区生态与经济发展处于低度冲突,空间上除叶城、巴楚县为低度协调外,其余县为低度冲突,莎车县冲突程度更明显.研究显示,近25 a区域生态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生态与经济发展亦由低度协调转变为低度冲突,今后需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促使冲突区向协调区转变.   相似文献   
210.
2005年12月和2006年6月对苏州平原河网区57个浅水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62属73种,浮游植物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冬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54.88×104cells·L-1,硅藻门丰度占总丰度的62.3%;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 704.28×104cells·L-1,蓝藻门丰度达93.5%.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对调查范围内的57个样点62属浮游植物与11个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NO-3-N和TN是影响苏州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冬季,pH、NH+4-N及TP也是主要的影响因子;浮游植物中硅藻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绿藻能耐受较高的高锰酸盐指数、氮磷营养盐和TOC浓度,而蓝藻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