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815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风浪作用下太湖草型湖区水体N、P 动态负荷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物再悬浮;Y 型装置;沉降;营养盐;水生植物;太湖  相似文献   
862.
活性污泥培养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细菌消耗的营养和溶解氧少,曝气量大大少于稳定运行期间的曝气量。以缙云污水处理厂为例,对培养初期污泥沉降比(SV30)与溶解氧(DO)以及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63.
长江口污染物种类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江口水环境状况,通过查阅文献、参考海洋公报对长江口海域的监测数据等方法.确定了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并分析近几年各污染物变化趋势.同时,针对长江口特殊的地理位置.探究造成其水质污染的各主要途径,结果发现路源输入、大气沉降、内源释放等是导致水环境恶化的关键污染渠道.  相似文献   
864.
在人工模拟自然低温条件下,研究污泥冷融调理的影响因素,通过不同冷冻条件下脱水性能分析,污泥沉降性能、颗粒尺寸比较,通过试验得出:-6℃条件下冻融,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含固率超过10%,经过抽滤含固率可以达到30%以上,泥饼含水率可以达到66%;完全冻结后,延长冷冻时间,脱水性能几乎不再改变;在本试验条件下冷冻速率为0.43 μm/s时,污泥浓集明显,颗粒团转变为致密形态,沉降速度加快,脱水性能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865.
本文用四种方式对地表水样品的自然沉降在采样环节还是在分析环节进行实验,对BOD5、CODMn、CODcr之类分析时不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的项目有一定影响,自然沉降在分析环节的监测结果低于在采样环节的监测结果;对氨氮、总磷之类分析时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的项目影响几率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866.
通过对南昌郊区一片樟树林上空氨浓度的实地监测,用微气象学浓度梯度法计算了氨的干沉降速率,在稳定和中性大气情况下,氨的干沉降速率范围为一0.96—2.09cm.s~(-1),平均值为 0.62 cm.s~(-1).  相似文献   
867.
氮沉降下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及与土壤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南亚热带3种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在N沉降下的分解动态及其与土壤动物群落的关系。选取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建立野外模拟N沉降样地,实施四个处理组,对照(Control)、低氮(50kg·hm-2·a-1,LowN)、中氮(100kg·hm-2·a-1,MediujmN)和高氮处理(150kg·hm-2·a-1,HighN),利用凋落物网袋法,在18个月的时间内调查分析了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中的土壤动物密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阶段对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影响,季风林凋落物降解速度显著性快于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18个月后,季风林各处理地凋落物残留率为0.05、0.14、0.13和0.17,混交林为0.64、0.56和0.62,针叶林为0.66、0.63和0.62。N沉降增加对凋落物分解存在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植被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N沉降处理对季风林凋落物分解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差异随时间推移愈益明显,但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试验后期凋落物分解受到了N沉降处理的促进作用。在试验后期,尤其是12个月后,凋落物网袋土壤动物密度在不同林地和不同水平N处理下体现了差异化发展趋势。在季风林内,N处理地土壤动物密度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低N样地动物密度显示了相比对照样地的明显优势,但在较高强度的中N处理地无论在凋落物的降解速率还是在动物密度上都与对照样地没有明显差别。文章认为,N沉降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受环境N饱和程度的调控。文章还提出,在凋落物分解进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具有“后期进入”特征,这对于进一步准确分析森林凋落物分解进程及土壤动物的贡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8.
悬浮颗粒物在河道滞留塘系统中的沉降与沉积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道滞留塘系统是以颗粒物沉降为污染物主要净化机理的污染河流净化技术。通过1年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悬浮颗粒物SS在滞留塘中的沉降和沉积特性。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延长(HRT为1.5-7h),SS平均去除率逐渐增加,介于20%-40%之间,而SS去除速率则快速降低,SS去除速率与进水SS浓度成正比关系;不同季节河水中SS的沉降性能有较大差异,冬季河水中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易沉降颗粒物比例较春秋季河水的为高,滞留塘HRT的选择应以去除易沉降颗粒物为标准,本研究条件下5h以内是适宜的HRT选择范围。在滞留塘动态运行中,SS的沿程沉积量呈指数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869.
长沙市黄兴镇13家硫酸锰厂的生产废渣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造受到了严重破坏。本文在废渣浸出毒性实验、渣柱淋滤实验以及废渣的全分析基础上,全面地研究了废渣的组成、浸出毒性大小以及在当地酸沉降条件下的淋滤特征,为其安全处置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证明,废渣中重金属种类多、含量高,尤其是锰,高达138800mg/kg。渣的浸出毒性虽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但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衰减可用负指数方程来描述。在酸雨淋溶下,渣中的锰离子会在短时期内大量释放后,维持在一相对较低水平长期释放,对环境威胁巨大。  相似文献   
870.
水生生态系统的汞污染及其引发的甲基汞在生物体内聚集是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汞污染的主要机理是大气汞的迁移,研究冰川中总汞的质量浓度,能很好地揭示大气汞沉降的历史记录。对怀俄明州(Wyoming)弗里蒙特冰川上游(the UpperFremont Glacier,UFG)冰芯的研究,显示了近270年自然源与人为源的大气汞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