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71.
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拉善荒漠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亚洲荒漠区最东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阿拉善荒漠植被,历来成为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三大绿洲的天然保护屏障。然而,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气候干旱、沙尘暴频繁、黑河下泻水量锐减,水资源危机,造成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土地盐渍化加重。成为我国沙尘暴主要尘源地区之一。植被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面积缩小,保护功能强大的乔、灌、草植被,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减少消失。绿洲萎缩,濒临消亡,濒危物种亟待抢救。沙漠化面积扩大,吞并草场,埋没农田。每年以1000平方公里速度扩张,沙进人退现象加重,生态难民增多。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向前推进,倾入黄河,阻断公路、铁路、吞食盐场,直接经济损失巨大。阿拉善的生态危机和居延绿洲的严重衰退,直接影响到国防和航天建设。也威胁到了相邻省区以及黄土高原的工农业生产,甚至波及到华北、西北,以及更远的江淮地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是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全民族的问题,已引起国家及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2.
利用晋西北地区1975,1991,2000,2015,2019年遥感影像,采用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趋势,其中1975~1991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495.10km2,非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506.12km2);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689.0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1098.72km2);2000~201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365.85km2,中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0569.56km2);2015~2019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31.3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非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909.93km2).空间上呈现先偏南、后偏西北的迁移趋势,其中1975~1991年、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重心总体上偏南方向迁移,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分别为19.26,20.06km;2000~2019年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迁移,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为30.29km.1975~2019年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数量和牲畜数量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大风日数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73.
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货币计量转换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增益补偿法和损益补偿法,以农田林网和防风固沙林的生态效益的货币价值进行了计量转换。结果表明,和田地区防护林年均林价为6.06×107元,生态效益价值20.17×107元,林价与生态效益货币价值之比为1:3.33倍。  相似文献   
74.
国外沙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从狭义沙漠化定义出发,介绍了联合国沙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标准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5.
民勤盆地沙漠化、贫困化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3S技术与PR A工具,通过对民勤盆地水资源状况的变化与沙漠化、贫困化发生发展规律对比研究,表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弱是沙漠化、贫困化产生的内在因素,而人类活动则是强大的驱动力。石羊河流域武威盆地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造成进入民勤盆地水量日益减少,从20世纪50-70年代的4×108~6×108m 3下降到目前的0.5×108m 3,民勤盆地内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达30m,同时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植被退化与沙漠化沙漠化导致了贫困,贫困反过来加剧沙漠化,两者不断恶性循环。为此,要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管理,严禁超采地下水;以“退耕还林,种草养畜”为出发点促进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节水;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6.
沙漠化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生态保护与防治结合原则,防治与经济开发利用相协调促进原则;综合防治与分类控制相结合;公众参与和整治者受益结合;对不同责任主体实行不同责任承担原则,由人为不当活动造成的沙漠化治理责任,实行行为者负担原则;对自然作用造成的沙漠化治理实行政府负担为主,受益者合理负担原则;确立统一规划制度;沙漠化状况调查评估与监测预警制度,休耕限耕和扶贫结合制度,禁限制度,优先区域与紧急行动区域制度。  相似文献   
77.
选取气温、降水因子以及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耕地、牲畜等影响因子的相对指标为分析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近50年(1953-2004)来各影响因子与综合影响因素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在当地近50年的沙漠化过程中,驱动因素、抑制因素与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沙漠化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 9,~0.403以及0.600 5;草原沙漠化程度呈现出随人类活动强度增加日益加剧的趋势,其中牲畜结构对草原沙漠化变化趋势的改变有着重要作用;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沙漠化指数的相关系数只有0.600 5,这是由于生态经济系统各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机制,相关分析的线性假设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其作用强度,同时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的波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存在一个滞后期.  相似文献   
78.
哭泣的农业     
周正广 《沿海环境》2001,(11):14-15
人类始祖居住的家园如今已沧桑巨变,面目全非,农业生态的“伊旬园”也离我们越来越遥远。走出家门跃入我们视野的,已不再是我童年时常见的野花、草地与密林,而是令人窒息的黄尘、大漠与荒山。今日的农业无论从土壤、肥料、水分、种子、农药、阳光、空气等诸种生态因素来看,都存在十分尖锐的矛盾,暴露出农业生态上的诸多严重问题。土壤正在变得不适宜作物生长土壤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这种资源已遭受到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球平均每分钟有10公顷土地被沙漠化或正在沙漠化。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已有近1/3的国土沙…  相似文献   
79.
沙漠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社会经济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沙漠化程度的监测以及沙漠化变化趋势的分析成为关注的热点。文章基于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产品和反照率(Albedo)产品,构建表征沙漠化程度的沙漠化指数(DDI),并根据全国2000~2015年沙漠化指数值的变化趋势,分析近年来沙漠化的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近年来的沙漠化趋势有所好转,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的防护措施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80.
使用2001~2017年MODIS-EVI产品和2001,2009,2017年Landsat数据提取的湿度指数(WI)、沙漠化指数(DI)、改进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并结合气象数据及其它数据,揭示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17a来,研究区低、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分别以36,29,132km2/a的速率增加,无植被、中植被覆盖区面积以185,11km2/a的速率递减,且夏季和上游植被覆盖度最高;2001~2009年流域水域面积扩大至3854.5km2,2009~2017年减少至2628.9km2,上游地区水体较多,水量由山岭向山麓递减,由西向东递增;流域湿度指数由2001年0.55上升到2017年0.65,高值中心主要位于上游地区和中游民乐县、山丹县以及金塔县;流域沙漠化程度先逆转后扩展,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中游高台县、临泽县、金塔县和下游额济纳旗;流域气温、降水、潜在蒸散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建成区面积及耕地面积是影响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