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08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白盆珠水库库区坡面径流侵蚀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白盆珠水库库区开展水土流失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库区典型的侵蚀地貌类型与植被类型进行降雨-径流-产沙规律的初步研究.通过6个径流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植被条件下产流、产沙的差异,结果表明缺乏地表草本植被的纯飞播造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十分有限;库区降雨径流产沙是白盆珠水库淤积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2.
长江口横沙附近河势变化与可利用港航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8/1999年长江流域洪水后奠定的河口河势为参照,利用四期大比例尺海图,数字化分析了1998/1999~2011年长江口北港河势与横沙东滩演变,讨论了北港和横沙东滩受河口重大工程影响产生的新变化。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库工程稳定了北港河势;依托深水航道导堤工程和圈围工程,横沙东滩快速淤长,至2011年,-2 m、-5 m以上面积分别达到304 km2、522 km2,扣除深水航道坝田区面积,还有237 km2、450 km2;围绕横沙岛和横沙东滩,北岸可利用-10 m岸线达到16 km,在未来的7~23 a,可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新增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横沙北靠北港,南依长江口深水航道,东临东海;吹填成陆的横沙东滩土地资源丰富,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使得在横沙建设上海新港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3.
为探明生长季不同时期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长江河口九段沙上沙芦苇湿地的芦苇营养元素吸收量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主要从0~15 cm土壤吸取N元素,从15~40 cm土壤获取P、K元素,而从40~60 cm土壤吸收N、P、K元素量都较少。芦苇-土壤之间营养元素关联度排序为:4月为N>K>P;5月为P>K>N,6~8月为K>P>N;9~11月为N>K>P;12月为P>N>K。同一营养元素不同时期芦苇-土壤之间关联度也存在差异,芦苇与土壤营养元素N、P、K元素关联最密切时期分别出现在9、12与6月,均与上层土壤营养元素关联最密切。9、12与6月分别为芦苇-土壤之间N、P、K元素迁移、转化与循环的活跃时期,上层土壤是其活动相对重要的场所。芦苇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营养元素均存在时空差异,不同时期芦苇对不同深度土壤的营养元素吸收强度也不尽相同。芦苇地下部分不同部位与土壤中营养元素种类的关联度排序相同,而芦苇地上部分的排序则不同。  相似文献   
104.
河口泥沙再悬浮对悬沙中重金属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1997年3月9日和7月27日长江口南槽定点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口泥沙再悬浮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南槽,近底悬沙浓度和悬沙中重金属含量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两者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对所有金属元素都占绝对优势的F1因子为泥沙再悬浮,泥沙再悬浮现象对本次观测中近底泥沙中重金属含量变化起主导作用。泥沙再悬浮一方面会导致悬沙和床沙的混合。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重金属从泥沙中向水体中再释放,在长江口南槽,枯季近底悬沙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主要缘于悬沙、床沙的混合;而洪季除悬沙和床沙混合之外,还存在泥沙再悬浮过程泥沙中重金属的释放,这可能与洪季高水温、低溶氧等环境因素以及强烈的水动力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5.
河源地区的水源储蓄和涵养能力,深刻影响河流的水资源补给与供续,研究河源地区降水同位素的二次蒸发效应有助于深入理解河源区降水循环过程。选取2020年5~9月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的逐月降水同位素数据,利用基于稳定同位素的Stewart雨滴蒸发模型,计算了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地区雨滴蒸发剩余比(f),以及蒸发分馏的氢氧同位素组分(Δδ18O、ΔδD和Δd),探讨了研究期内Δδ18O、ΔδD、Δd和f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湖沙柳河河源区5~9月地面降水同位素δDp、δ18Op和d-excessp平均值分别为-30.93‰、-6.67‰和22.42‰;云下降水同位素δDc、δ18Oc和d-excessc平均值分别为-49.57‰、-11.16‰和39.70‰。云下二次蒸发效应使降水d-excess值发生贫化。(2)沙柳河河源区5~7月f和Δd均值分别呈上升趋势,7~...  相似文献   
106.
荒门(节选)     
徐刚 《绿叶》2014,(10):91-96
正沙洲芦荡、江河源区,及上古荒原,最先的地,最初的人,最早的王,历史留下了大块空白,你当想象其中的涌现,荒门、宁静与神圣。——题记荒沙大荒者,大荒漠、大荒凉也。何以称大?因其细小而称大也。荒漠之中被称为沙的一个颗粒,其直径介于0,05毫米到2毫米之间,可谓细小。细小的沙粒相依相陈,弥漫无际,成为沙丘沙山。乘风而动,扬沙成暴,是为流沙。流沙奔涌若巨川,掩埋了西域三十六国、丝绸之路、明长城、古阳关,此  相似文献   
107.
程莎莎  王淮  姚日生  朱慧霞 《环境化学》2011,30(9):1576-1581
为提高有害物质2,4,6-三溴苯酚(TBP)的有效生物降解效果,在比较了不同菌株对TBP的降解状况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诱变菌株TBPY UMP-f与粘质沙雷氏菌株SMA混合降解TBP的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菌株比单一菌株降解效果好.考察影响混合降解相关因素的结果表明,适宜条件为两菌接种比例1∶1,SMA适于在TBPY U...  相似文献   
108.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和粒径大小的悬沙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泥沙与小球藻直接混合培养体系中,小球藻的种群增长可用Logistic增长模型拟合,拟合后的生长参数表明,随着悬沙浓度的增加,小球藻的环境负载能力a和种群瞬时增长率K显著减小,但到达拐点时间Tp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悬沙粒径组中存在差异.结果对于利用泥沙条件抑制水华爆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0年9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119°03'~119°36'E,37°28'~38°09'N)开展了调查,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研究水域共记录浮游植物44属80种(包括14个未定种),其中硅藻门共39属68种(包括11个未定种),在种类数和丰度值上均占据绝对优势;甲藻门3属9种(包括1个未定种),蓝藻门1种(未定种),金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1种。本航次调查中浮游植物优势种有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和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调水调沙导致的调查水域营养盐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揭示了2010年黄河调水调沙后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丰富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基础资料,为深入探讨河口环境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索粘质沙雷氏菌对重金属U(Ⅵ)、Co(Ⅱ)、Cr(Ⅵ)的耐受性,考察不同浓度的单一重金属及混合重金属条件下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情况,并初步研究电子供体乙醇的添加对粘质沙雷氏菌去除Cr(Ⅵ)的影响,同时采用SEM-EDX技术分析粘质沙雷氏菌与Cr(Ⅵ)作用后形貌及元素组成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对单一重金属Co(Ⅱ)、U(Ⅵ)及其混合重金属耐受性较强,当Co(Ⅱ)和U(Ⅵ)-Co(Ⅱ)的浓度≤50mg/L时均能促进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且菌浓度最大增加量分别为12.3%和19.9%;在150mg/L U(Ⅵ)浓度下,粘质沙雷氏菌生长良好;Cr(Ⅵ)对粘质沙雷氏菌的生物毒性表现较强,当Cr(Ⅵ)的浓度为10mg/L时,粘质沙雷氏菌生长便受到抑制,乙醇的添加略提升了粘质沙雷氏菌对Cr(Ⅵ)的耐受能力和去除作用;SEX-EDX分析显示,粘质沙雷氏菌与Cr(Ⅵ)作用的机理主要是细胞分泌物与Cr(Ⅵ)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