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41篇
安全科学   317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997篇
基础理论   232篇
污染及防治   151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61.
随着水运事业发展,苏北运河综合效益逐年提高,年通过量达1亿吨。与此同时,水上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近10年来,404公里苏北运河上发生的沉船事故在1000起以上,造成经济损失数亿元,其中,因跨河大桥上未安装桥涵标,导致的桥下沉船事故占一定比例。桥涵标设在通航桥孔一面,指示不同船舶通航桥孔,并有桥梁高度和宽度指不,对水上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正>美味水果让很多人都乐在其中,但要知道,吃水果也是一门学问。如果陷入"水果陷阱",不但无法改善健康,反而会引起各种不良后果。看到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水果,你是不是也心动了呢?专家提醒,食用水果要遵循"新鲜、时令、多种、适量"的原则,同时也有注意避开一些常见误区。要想充分发挥水果的健康益处,就得避开以下8个误区:误区1:水果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是个大家族,成员很多。水果可能富含其中某些成分,但也有其"短板",比如水果不含脂溶性维生素,且多数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有限。  相似文献   
63.
大量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对资源与发展的战略挑战。武汉市尚未对电子废弃物的报废量进行统计。采取两种方法分别测算武汉市家用电器中"四机一脑"的理论报废量,并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与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趋势分析。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定量了解"四机一脑"的报废情况,为其制定相关专项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4.
65.
《环境》2011,(3):38-41
1.衣物篇 购买碳排放低的服装 穿衣不仅要时尚,还要环保,因此我们在选购衣服的时候就应该尽量选择碳排放量低的服装。  相似文献   
66.
秸秆还田后作物残体的分解是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养分周转平衡的一个至关重要环节.为了探索秸秆化学性质和土壤质地对黑土区土壤CO2排放和微生物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恒温培养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植株部位玉米秸秆(根、茎下部、茎顶部、叶)进入黑土区两种质地土壤(砂壤土和黏壤土)后的CO2排放、微生物量,并分析了它们与秸秆C/N、木质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部位秸秆一致增加土壤CO2排放量,激发效应值介于216.53~335.17μmol·g-1,黏壤土大于砂壤土.激发效应值与木质素/N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明显好于激发效应与木质素含量、C/N、含氮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添加秸秆增加MBC和MBN含量,降低MBC/MBN,微生物群落氮固持的速率高于碳固持.添加秸秆后,砂壤土微生物量增加的幅度大于黏壤土,总溶解性氮含量小于黏壤土.结果说明,秸秆的木质素和氮含量均会对它的分解和CO2排放产生影响,木质素/N比木质素含量、C/N等更好地说明秸秆分解和CO2排放的差异;与黏壤土相比,在砂壤土中实施秸秆还田可以取得更好的土壤碳固存、微生物量和氮素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67.
基于温带森林演替不同阶段2种林分矿质层不同深度土壤(0~10 cm、10~20 cm和20~30 cm)以及有机层样品,研究冷水、热水、冷CaCl_2和热CaCl_2溶液以及冷K_2SO_4溶液浸提这些样品的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它们各自与微生物碳和微生物氮有效性之间的关系。2种林分有机层样品溶解性有机质、微生物碳和氮以及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矿质层土壤,森林演替顶级群落的阔叶红松混交成熟林矿质层土壤(0~10cm)显著高于次生白桦林,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5种浸提剂提取的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表现为热水热CaCl_2溶液冷K_2SO_4溶液冷水冷CaCl_2溶液,不同浸提剂对两种林分有机层样品和0~10 cm矿质层土壤浸提的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10~20 cm和20~30 cm土壤差异性不显著。阔叶红松混交成熟林和次生白桦林矿质层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比例范围分别为0.94%~1.84%和2.56%~2.86%,土壤微生物氮/土壤总氮含量比例范围分别为1.23%~3.23%和2.06%~3.72%,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种浸提剂所浸提的林地有机层和矿质层样品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微生物碳/总有机碳和微生物氮/总氮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热水提取的相关系数最大。因此,热水浸提剂较适用于研究森林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这为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8.
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被誉为"生态型工程师"的蚯蚓在污水/污泥资源化处理与处置,以及土壤的生态修复中备受关注。蚯蚓通过掘洞、摄食、分泌黏液和排泄蚓粪等方式调控系统中微生物的数量、活性及群落结构,与微生物协同互作强化了生物系统中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关系。蚯蚓-微生物协同共生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此类技术展现低耗高效和生态友好特点的关键。通过综述经人工强化的蚯蚓-微生物互作生态系统中,蚯蚓对微生物的量、活性、群落结构以及食物网的影响,探讨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展望了蚯蚓-微生物互作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9.
采用猪粪厌氧消化的消化污泥为接种物,在中温(37℃)条件下,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对餐厨垃圾的湿式厌氧消化进行了启动以及运行试验,监测整个实验过程中产气量、pH、VFA、碱度等能够反映厌氧消化的系统指标。结果表明:本实验中系统最佳有机负荷为2.8 kg/(m~3·d)(以VS计),超过此负荷后,依靠系统自身恢复和人工调节,pH很难恢复正常运行状态。正常运行过程中,pH稳定在7.5~8.0,VFA稳定在2 000 mg/L左右,碱度在6 000~9 000 mg/L,氨氮在1 500~2 000 mg/L,底物含水率为96%~98%。系统超负荷运行后,产气量和pH下降,VFA浓度上升,碱度、氨氮、含水率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0.
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化指标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选取天津市一、二、三星级(各5个)绿色居住建筑,从建筑设备能耗、住区绿化、水系统3个方面建立了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化计算模型,以建筑分项能耗计算结果为基础,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出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的总碳排放量和各类分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一、二、三星级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均值依次为84.70,80.13,70.81 kg/(m~2·a),随着星级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与建筑设备运行能耗规律相似,而住区绿化系统和建筑水系统的碳排放量与星级分布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