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722篇
基础理论   27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10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31.
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及其对土壤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对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流动沙丘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建立起人工固沙植被的相关配套技术,并就植被恢复程度对土壤改良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动沙丘进行人工固沙时采用1.0 m×1.0 m草方格内播种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子的措施具有较好的固沙效果,一般经过2年可使沙丘表面得到固定.在围栏封育条件下实施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一般可在23年获得明显的固沙效果.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群落内土壤养分随着群落的生长发育而发生变化,在030 cm土层中,有机质、速效钾、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含量都表现为:11年生群落>6年生群落>流动沙丘;小叶锦鸡儿人工群落的建立可大幅度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并随着年龄的增加,微生物生物量C、N、P的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32.
露天煤矿不同恢复植被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恢复生态系统5种植被模式下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246头,分属于2纲、9目、24科.利用DIC与DG多样性指数对其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由多到少的次序为:针阔叶混交林,乔灌混交林,草;针叶混交林,灌木;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容重、含水量密切相关.影响土壤动物生存的土壤物理条件是恢复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回迁的主要因素.土壤的肥力是影响土壤动物繁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3.
基于ETM+图像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覆盖度(VFC)的定量遥感是多种地表过程研究的迫切需要.文章选用南京市一幅Landsat 7 ETM 图像,经大气校正后提取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面实测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1~4次多项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NDVI与VF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874, P < 0.001).在NDVI-VFC的1~4次多项式关系模型中,模型幂次越高,拟合程度越好.综合考虑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3次多项式模型作为最优模型推荐使用:VFC = -1.3438 NDVI 3 0.9774 NDVI 2 0.9988 NDVI 0.1507 (R2 = 0.7961, RMSE = 0.1094),该模型精度在植被中等密集区域(VFC=0.4~0.8)最高,植被稀疏区域(VFC < 0.4)最低,植被密集区域(VFC > 0.8)居中.模型可直接用于全图像的VFC计算,并可通过植被指数的校准,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4.
以ETM 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分别从东西、南北、西北至东南3个方向进行空间梯度分析.结果表明,沿东西方向,景观多样性呈现"升-降-升"的波动变化趋势,破碎化程度与复杂度降低;沿北南方向,景观多样性、复杂度以及连接度逐渐下降,但破碎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沿西北至东南方向,景观多样性与复杂度均表现出"降-升-降-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在西北部至中部斑块邻近度相对较高,变化较为明显;而东南部相对较低,变化幅度小.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所处的自然条件是其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先决条件,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明显受水文地貌特征的控制.  相似文献   
235.
福建省长汀县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江洪  王钦敏  汪小钦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1):126-132,166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关键在于:一是植被指数的选择,二是植被指数转换方法。针对中国南方多山的特点,论文提出了能较好地削弱影像中山体阴影、土壤背景、岩石、建筑用地等地物对植被覆盖度信息干扰的复合植被指数V BSI;在植被指数转换方法上,采用混合像元法,对福建省长汀县1994年和2003年的遥感影像进行了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BSI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影像阴影信息的干扰作用可以被削减为NDV I的50%,基于VBSI的混合像元法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总体精度达到80%以上;动态监测表明,从1994至2003年研究区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150.47km2,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了4.9个百分点,据调查,这与近年来长汀县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36.
黄土高原植被重建对小流域水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黄土高原,植被重建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因而植被重建对水分循环的影响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核心。论文利用流域对比分析法,以位于甘肃省西峰市南小河沟流域的一条森林小流域和一条荒坡草地小流域为对象,通过对1956~2000年水文要素的监测和分析,得出:44年内森林植被累积减少地表径流37%;前15-20年内植被减流作用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后24~30年植被的减流作用几乎保持不变;月径流量的减少主要集中在6-9月份;森林小流域相对于对比小流域,44年内土壤含水量累积减少约222mm,平均每年减少5mm;而蒸散量相对荒坡草地流域累积增加了620mm,平均每年多蒸散14mm。  相似文献   
237.
青藏公路取土场高寒草原植被的恢复进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青藏公路建设和整修的不同阶段,利用样方调查植被空间分布变化,得出高寒草原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遵循以下规律,在工程结束2年,8年,26年后,群落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分别达到原生植被的2%~4%,6%~23%;32%~54%,46%~50%;95%以上和100%左右.青藏公路沿线高寒草原植被的人为破坏影响是明显的,植被的自然恢复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工程建设破坏面积大于1500m2,植被难以恢复,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因此,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首先应当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其次应当重视对地表土壤的保护并辅助人工植被恢复措施,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238.
二龙山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与小气候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不同的植被覆盖率,对二龙山水库流域进行分区,并在春季组织小气候观测,研究不同小区的小气候综合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二龙山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与小气候综合特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39.
清淤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必要环节,底泥的最终处置问题又是制约清淤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河段清淤底泥的含水率、重金属种类、含量及形态等,采用冷冻干燥配合称重法、微波消解配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底泥性状及形态。探究适用于不同性状及形态的底泥处理处置方法,解决底泥清淤后的最终去向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原理,开发清淤底泥原位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并将城市清淤底泥原位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240.
为揭示外掺料对植被混凝土根系生长和固土护坡的作用,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为研究材料,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椰纤维与粉煤灰构建植被混凝土,测定高羊茅地下部根系的生长特征及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椰纤维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高羊茅根系生长有显著影响。根系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及地下生物量均随椰纤维与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椰纤维掺量为0.3%、粉煤灰掺量为2%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未添加椰纤维的处理增加了31.39%、30.20%、30.57%、12.80%,分别比未添加粉煤灰的处理增加了42.17%、22.85%、16.48%、29.22%。椰纤维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的抗剪强度也有显著影响,基材的抗剪强度均随着外掺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在椰纤维和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3%和2%时达到最大值。综合评估显示,高羊茅根系在外掺椰纤维0.3%和粉煤灰2%的改良植被混凝土生长最好,植被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