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4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513篇
安全科学   1259篇
废物处理   192篇
环保管理   1387篇
综合类   5716篇
基础理论   271篇
污染及防治   435篇
评价与监测   252篇
社会与环境   279篇
灾害及防治   120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572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trace metals to surficial sediments (SSs), a selective extraction procedure was improved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elective extraction procedure has been proved to selectively remove and separate Fe, Mn oxides and organic materials (OMs) in the non-residual fraction from the SSs collected in Songhua River, China. After screening different kinds of conventional extractants of Fe and Mn oxides and OMs used for sepa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and sediments, NH2OH .HCl (0.1 mol/L) + HNO3 (0.1 mol/L), (NH4)2C2O4 (0.2 mol/L) + H2C2O4 (pH 3.0), and 30% of H2O2 were respectively applied to selectively extract Mn oxides, Fe/Mn oxides and OMs. After the extraction treatments, the target components were removed with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between 86.09%--3.36% for the 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 treatment, 80.63%- 101.09% for the oxalate solution extraction, and 94.76%-102.83% for the hydrogen peroxide diges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selective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effective for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Fe, Mn oxides and OMs in the SSs, and important for further mechanism study of trace metal adsorption onto SSs.  相似文献   
652.
水资源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推动人类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存在地域分配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量不断增加,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对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避免水环境质量遭受破坏,需要对工业污水治理工作给予极大的重视,深入探讨现行环境工程中工业污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53.
为推进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科技进步,介绍2013—2023年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技术研究进展,全面总结矿井粉尘产生及运移规律、矿井粉尘监测预警技术、采掘转运等环节粉尘防治技术和个体呼吸防护技术等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先进技术研究进展,提出我国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技术研究展望,形成以“动态追踪-精准监测-源头治理-呼吸防护”为核心理念的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工程科学体系。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矿井粉尘职业健康防护技术迈向领域先进水平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54.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已然成为我国落实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友好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较为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我国环境监测治理技术亦在不断的更新与优化中日益完善。现阶段我国所采用的环境监测治理技术主要以数字化监测系统为主,通过地空一体化监测技术,不仅能够更为全面地获取控制质量数据信息,同时凭借系统中强大的信息数据整合、计算功能,可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文章首先简要阐述现代环境监测治理技术系统框架,然后以某城市区域为研究背景,重点对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在大气污染中的有效应用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55.
在城市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与建设水平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污水产量也获得了同步增长。当前正值城镇化高质量建设阶段,为了有效治理此类污水,应结合生态文明思想与“双碳目标”扩大对人工湿地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概述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生态技术,剖析了城镇化污水治理中应用人工湿地的构建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某污水治理工程对其运用进行了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656.
为降低污染对河流水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多方位生态修复理论的角度出发,在简单介绍多方位生态修复理论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模式之后,以长江流域为例,对长江水体和支流环境治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应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来治理水环境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其它河流水域的生态修复和治理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57.
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毕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毕节市区2016—2020年大气颗粒物浓度进行了年、季、月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并对毕节市区颗粒物污染源及相关治理措施进行调查总结,为未来毕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8.
VOCs废气二次污染常伴随于有机污染场地修复,若不加以针对治理及严密防控,将直接危害于周边环境及人类。文章对VOCs废气常用治理技术进行了概述,并随机选取上海松江、金山区域的28家生产企业开展VOCs废气处置排放调查研究,重点分析了VOCs治理工作中预处理工艺与核心处理工艺的应用特征,以及VOCs防控工作中不同措施之间的组合趋势。结合调查结果,以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特点为主导,类比提出了相关针对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VOCs废气二次污染防治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59.
地表水污染给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挑战。对地表水污染的治理不仅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还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管政策,加强对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等,做好地表水污染的监测和管理。此外,科研和技术创新也是解决地表水污染问题的关键,需要同时重视与加强。  相似文献   
660.
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因素。文章选取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80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点及成因,总结并提出治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边远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思路。研究发现,边远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建设布局缺乏统筹、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工程设计不合理、运维管理效果不佳、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建议结合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人口分布、农户用水需求等,从优化治理思路、采用多元化治理模式、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拓宽融投资渠道、提升运维管理效能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有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