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32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541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以韩江上游梅江的一级支流五华河为研究区域,选取近30a来的径流、泥沙和降雨数据,运用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R/S、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等多种统计模型方法,分析径流、泥沙的年际变化特征、突变和相关关系,并在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上,探讨径流、泥沙的变化规律以及贡献率。结果表明:(1)径流年际变化总体略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输沙量则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2)未来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可能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3)径流量在1981~1985年、1997~2001年和2004~2008年这3个时段内发生突变;输沙量在1987年发生突变;(4)单位水流的含沙量较少,河床基本处于冲刷状态;(5)降水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为73%,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为27%;输沙量快速减少的变化中,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21%,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79%。可见降水是五华河流域径流量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人类活动是输沙量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82.
以陕西省浐灞河2012年7月—10月11个监测段实测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标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每个监测段的COD_(Cr),DO,TN,TP和NH_3-N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主要影响因子为TN,并且大多数监测段都处于Ⅴ类水标准;标准指数法评价过程简单,但是过分突出单一因子的影响,可能无法正确反映真实情况;由于浐灞河的水体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且在水质评价过程中不确定性和判断模糊等问题又难以避免,综合来讲,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浐灞河的水体进行水质评价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783.
本文系统论述了淮北市濉河水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保护濉河水资源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主要防冶对策.  相似文献   
784.
为了解三亚河营养盐污染状况,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三亚河流域进行逐季调查,分析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估河流富营养化状况,并进一步估算三亚河营养盐入海通量.结果表明,三亚河水体中营养盐浓度季节变化显著,三亚河水体中DIN的浓度范围为0.028—2.096 mg·L-1,平均浓度为(0.700±0.279)mg·L-1,冬季>秋季>夏季>春季,NO3--N和NH4+-N是水体中DIN的主要存在形式.DIP浓度范围为0.007—0.442 mg·L-1,平均浓度为(0.140±0.066) mg·L-1,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空间分布上,N、P营养盐均呈现出上游及入海口河段浓度低,中下游河段浓度高的特点.河段环境特征、人为活动、降雨、潮汐作用是影响三亚河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综合富营养盐指数(EI)结果显示,各季节三亚河上游及入海口河段均处于中富营...  相似文献   
785.
河(湖)长制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在解读河(湖)长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河(湖)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路径的分析框架;然后,以日本琵琶湖-淀川流域为例,分析其治理历程及实施路径;最后,借鉴日本经验,结合中央政策指引,提出河(湖)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步走"战略路径,即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强化治理成效落实以及推进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聚焦制度建设、促进利益相关者角色转型以及重塑社会水文化的三点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6.
为探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改善河道水质,逐步修复河道原有生态功能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上海市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实施的基础上,立项开展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实用技术研究。旨在通过选择苏州河上游区域某一自然河道,建立完整的滨岸缓冲带体系并进行现场试验,开展上海地区滨岸缓冲带的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工作,同时考察滨岸缓冲带生物栖息地功能、滨岸带景观功能和改善河流水质功能等方面的功效。文章阐述了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设计中的一些思路,分析了基地选址及环境条件,从植被选择及其群落配置、坡度选择、取样管设置、面源污染防治试验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基地的设计。  相似文献   
787.
根据2005年水质监测结果,对水磨河无机氮的特征分布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结果显示,水磨河无机氮中硝酸盐氮含量最高,亚硝酸盐氮含量最低,亚硝酸盐氮与氨氮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通过对1991-2005年的监测资料分析,表明水磨河各断面无机氮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水磨河自上而下无机营养盐N总体浓度升高,说明氮污染还在延续,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88.
城市内河流水质监测点位的优化,是全面掌握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文章采用贴近度法对萍乡市萍水河2005—2015年水质及监测点位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根据萍水河水质污染特征,选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5—2015年,萍水河水环境质量整体情况较好,但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监测点布设方案的调整有一定合理性,也有欠妥之处;对目前监测点位进行删减,得到了水质优化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789.
基于QUAL2K模型的鹤壁卫河水质模拟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预报预警对于防范水污染、降低水污染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保障用水安全及水环境质量等具有重大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QUAL2K模型的水质模拟预警方法,包括水质模拟预测、预警指数计算和警情确定,以海河流域鹤壁市卫河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QUAL2K模型模拟精度分别为COD 97.7%、NH_3-N 98.5%,水质模拟效果较好;所选河段预警时段内COD基本处于无警和轻警2个级别,氨氮大多是巨警,浓度严重超标,是导致监测断面预警指数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