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401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淤泥固化土的干湿耐久性是其资源化利用中长期服役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有机质含量分别为7.7%(S淤泥)和11.7%(Z淤泥)的两种典型城市河道淤泥,掺入水泥及新型固化剂进行固化处理,通过干湿循环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固化剂及其掺量对淤泥固化土干湿耐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掺量较低条件下(S淤泥对应5%、Z淤泥对应5%和10%),淤泥固化土的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逐渐下降,且第1次循环的下降幅度最大,随后下降幅度明显减小;在水泥掺量较高条件下(S淤泥对应10%以上、Z淤泥对应15%以上),淤泥固化土的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先增大后下降,且峰值强度对应的循环次数具有随水泥掺量的增加和有机质含量的减少而增加的趋势,淤泥固化土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作用的变化规律是劣化效应和养生修复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说,淤泥固化土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其干湿耐久性显著提高。新型固化剂达到掺量10%时淤泥固化土的干湿耐久性介于水泥掺量15%~20%淤泥固化土之间,显然新型固化剂处理城市河道淤泥优于水泥固化的效果。这一研究为城市河道淤泥固化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2.
1 天津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初见成效 天津因水而立,依水而兴,历史上曾经水量十分丰沛。1963年根治海河后,海河流域实行了“上蓄、中疏、下排”治理。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用水量的增加,流域上、中游修建了大量拦蓄水工程,存蓄水能力达到260亿m^3,改变了洞流原有自然生态,导致—般年份下游河道径流量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73.
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河道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立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相关效益进行分析。以各地方水利部门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建立农村河道治理绩效评价体系,以期通过该指标体系的合理运用,能为农村河道治理绩效评价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4.
为评估杭州市区河道水环境改善所采取的截污、清淤、引配水、原位修复四大类措施,对4类措施的成本、效益进行了量化分析,并给出了综合评价及实施建议。认为应将截污、清淤作为河道水环境改善的规定动作,配合引配水,在河段水质仍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局部考虑原位治理,并应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如源头控制、分散治理等。  相似文献   
175.
通过对2014年2月(枯水期)和10月(丰水期)玉溪大河(曲江-红塔区段)河道水体中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3-N)、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_5)含量的分析,并运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水体富营养化级别进行评价,试图阐明玉溪大河城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的时空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玉溪大河河道水体已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属Ⅴ类或劣Ⅴ类水;TP、TN、COD、NH_3-N和BOD_5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且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水质沿程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认为,玉溪大河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径流、管道及下渗污水。  相似文献   
176.
在防洪工程建设中,日益需要兼顾生态需求,合理引入生态工程技术,减轻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的负面影响,避免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国内河流堤岸生态护坡的发展背景,主要技术类别概括来推动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实施  相似文献   
177.
为保证环境管理顺利进行,实现管理的目标,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从不同角度(如按形成时间、适用范围、调控或保护对象)将环境管理的手段作不同的分类。按其性质,一般而言,主要可以分为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在新老政治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环境管理的方式也经历了从着重行政手段到全面采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和宣传手段的转变。本文拟探讨行政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利弊及经济手段兴起的必然性,并介绍几种主要的环境管理经济手段。一、行政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利弊行政手段是指…  相似文献   
178.
蘑菇湖水库已处于富营养-重富营养阶段.正在由响应型向非响应型湖泊演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年来石河子市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所含氮、磷元素超负荷地进入水库,由此引起了水生生态系统的一系列生态变迁和恶性演化.  相似文献   
179.
太湖流域水灾演变与环境变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石器时期以来,太湖地区的水灾发生机制和表现形式严格受控于海、地、气系统的能量均衡和转换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遵循由海洋优势性向海面控制基准下陆源洪水的演变过程.愈接近现代,成灾和干扰因素愈趋复杂,逐渐呈现出水灾与环境相互反馈使水灾加深(岗身体系形成并完善,太湖形成并扩张以来),以及人类活动、水灾与环境三者间相互反馈使水灾频度加大等趋势(尤其自南宋以来).提出了相对高海面的水灾控制基面效应和太湖水灾扩张效应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0.
《安全与健康》2005,(11):50-51
百年来,福州市民的代步工具历经了从轿子到轿车的变迁:坐轿子——三轮车——自行车、公共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