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73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51.
生物沸石反应器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1  
首次利用生物沸石反应器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 NH3- N、NO-2 - N、Mn、有机物、色度、浊度等 .经长期运行测试 ,生物沸石反应器对 NH3- N平均去除率可达 93%,对 NO-2 - N的平均去除率为 90 %,对有机物可去除 32 %,并提出了反应器的最佳过滤速度为 8~10 m/h,最佳填料填充高度为 600~800 mm.生物沸石反应器具有和生物活性炭、生物陶粒一样的性能 .该技术为微污染水源水质净化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新途径 .  相似文献   
652.
钙型天然斜发沸石同步脱氮除磷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钙型天然斜发沸石为试验材料进行废水同步脱氮除磷特性研究,考察反应时间,沸石投加量,pH,温度及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对斜发沸石同步去除氨氮和磷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沸石投加量为250 g/L,pH为7.0~9.0,温度为25 ℃,吸附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钙型天然斜发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6%,对磷的去除率接近100%. pH对钙型天然斜发沸石除磷效果影响显著,但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当pH由3.0升至5.0时,磷的去除率由54%降低至43%,吸附作用是磷的主导去除机制;当pH由5.0升至8.0时,磷的去除率迅速升高,化学沉淀逐渐成为磷的主导去除机制;pH为8.0以上时,磷的去除率接近100%. 废水有机物对钙型天然斜发沸石去除磷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柠檬酸的加入使磷的去除率降低16%,显著抑制了磷的去除;腐殖酸的加入仅使磷的去除率降低3%,影响甚小. 柠檬酸和腐殖酸的加入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均较小(低于3%).   相似文献   
653.
研究了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进行活性炭、沸石组合吸附法试验,并对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pH值为4,n(H2O2)/n(Fe2+)=10,反应时间60 min,沉淀时间90min时,Fenton试剂对渗滤液的氧化效果最好;三种组合吸附方式对渗滤液中COD的吸附效果依次为活性炭-沸石>沸石-活性炭>活性炭+沸石;对垃圾渗滤液氨氮的去除能力为:活性炭+沸石>活性炭-沸石>沸石-活性炭。经过Fenton试剂氧化-活性炭+沸石吸附处理后,COD、氨氮、色度和pH值分别为82.05 mg/L、22.65 mg/L、5倍和6.25。分析有机物的去除机理分析得出,经过Fenton试剂氧化-活性炭+沸石吸附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能够得到充分降解,其种类与各物质的含量都有所降低,特别是氨氮的含量和色度明显降低。经氧化吸附处理后,垃圾渗滤液各项指标均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54.
利用浙江缙云产天然沸石,对其分别进行静态吸附和再生处理,从而进行沸石再生途径的探索和再生最优条件的选择。实验表明,在沸石初次再生中,沸石再生过程的三个途径为:1盐溶液对NH+4的解吸;2盐溶液对K+、Ca2+、Mg2+的置换;3盐溶液对沸石表面形态进行改性,其中影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1>3>2。而在其中途径2中,各阳离子的作用大小顺序则为Ca2+>K+>Mg2+;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多,盐溶液对NH+4-N的解吸在再生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最终成为决定性因素,而另外两途径的影响力则逐渐减弱,途径2最终失去了再生效果;对于短期使用的沸石,其最优再生条件应以沸石再生后的吸附量大小来确定,再生时选用氯化钠溶液作为再生剂效果较好,长期使用的沸石,则应以盐溶液对沸石的解吸量大小来确定,此时氢氧化钠溶液较为合适;试验同时表明5 g/L的钠离子浓度为最优钠离子浓度。其次,OH-对于吸附了NH+4-N的饱和沸石的解吸具有促进作用,而温度对再生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55.
张佳  张倩  赵可玉  刘岳霖  王膑  刘菲 《环境工程》2014,32(11):64-68
针对天然沸石去除氨氮的动态过程问题,通过动力学实验、等温吸附实验、共存阳离子实验和阳离子交换实验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沸石对NH+4的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良好,但在反应初期更符合粒子内扩散模型;沸石对NH+4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共存阳离子与NH+4存在竞争吸附,其中Ca2+和K+的影响最大;阳离子交换是沸石吸附氨氮的主要方式,并且在反应初期存在不等量交换现象。  相似文献   
656.
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的磷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镧改性沸石对太湖底泥进行改良,通过吸附试验分析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的磷酸盐吸附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太湖底泥对水体中较高浓度磷酸盐(1~15 mg·L-1)的吸附平衡,根据Langmuir吸附方程,未改良太湖底泥对水体中磷的最大吸附容量为791 mg·kg-1,镧改性沸石添加量为10、25和50 g·kg-1的改良太湖底泥对水体中磷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37、1 037和1 505mg.kg-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太湖底泥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太湖底泥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随pH值增加而降低,其对磷酸盐的吸附属于自发和吸热过程.改良太湖底泥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未改良太湖底泥,并且其吸附能力随镧改性沸石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镧改性沸石添加量为10~50 g · kg-1的改良太湖底泥的磷吸附-解吸平衡浓度为0.129~0.241 mg·L-1,明显低于未改良太湖底泥(0.386 mg·L-1).被改良底泥中镧改性沸石所吸附的磷以NaOH-P和HCl-P等较稳定的形态存在,厌氧状态下不易释放.  相似文献   
657.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红平红球菌所产发酵液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处理高岭土悬浊液及发酵液与改性沸石复配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响应值分别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COD和氨氮去除率.实验分别拟合了关于絮凝率,絮体粒径,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二次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33,0.8353,0.7819和0.8343,表明拟合情况良好.根据响应值的分布情况,确定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发酵液3.7mL/L,PAC 49mg/L,pH值8.7,CaCl224mg/L, 反应时间15min,相应絮凝率和絮体粒径分别为96.3%和0.67mm;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发酵液4.5mL/L,改性沸石12g/L,pH值8.3,CaCl216mg/L,反应时间55min,相应COD,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7.9%和86.9%.  相似文献   
658.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NaOH碱熔融制得粉煤灰熟料,由水热法合成沸石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搅拌陈化时间、水热晶化时间、液固比对合成沸石的氨氮吸附容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搅拌陈化时间为12 h、水热晶化时间为6 h、液固比为10时,合成的产品主要为P型沸石,其氨氮吸附容量达最大为6.15 mg/g,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讨论其运用于水处理工艺中的可能。  相似文献   
659.
CWPO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直接紫D-BL染料废水的脱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混合浸渍焙烧法制备一类载Cu-La-Mo沸石催化材料(Z/CLM),并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Z/CLM材料在CWPO法中对直接紫D-BL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制备Z/CLM材料的最佳条件为采用60~80目的天然沸石作为载体浸渍铜、镧和钼的混合盐溶液,在600℃焙烧0.5h;在静态试验中,当pH在7.10,H2O2为8.33mL/L时,直接紫D-BL的去除率达95.15%,染料废水的温度和NaCl浓度对去除效果有促进作用;且通过动态流化床实验可得Z/CLM材料对直接紫D-BL的去除能力为37.82mg/g.  相似文献   
660.
天然沸石对番茄及土壤中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沸石对轻度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农业安全生产可行性,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沸石添加量及不同沸石粒级等因素对不同生长时期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植株铅质量分数、累积量和土壤铅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天然沸石可提高土壤有效铅质量分数,不同程度地增加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具有提高番茄茎叶铅质量分数及积累量、果实产量的趋势,也具有降低收获期根部铅质量分数及积累量的趋势。18g·kg-1是提高地上部生物量,抑制土壤铅污染、茎叶和根部铅积累的最佳沸石添加量,但有促进果实铅积累的趋势;沸石添加量为10g·kg-1则在提高土壤有效铅质量分数的同时可抑制果实铅的积累。中粒级沸石可抑制果实铅积累,大粒级为削减根部铅积累量促进茎叶铅积累的最佳沸石粒级,小粒级沸石则可抑制收获期茎叶铅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