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189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569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31.
本文通过测量骨科专用手术室内外X射线的辐射剂量,并将测得数据与国家相关规范比较,说明C臂X射线机在具备放射防护的手术间中造成对病人以及周围工作人员产生辐射可控、安全。  相似文献   
932.
本文阐述了神华国华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880MW超临界机组微油点火技术的特点,并介绍了微油点火系统的启动试验过程,以及启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33.
石油降解菌对石油烃中不同组分的降解及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甘肃华庆油田油井附近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得到5种菌属的石油降解菌,以各菌剂对原油不同组分的降解率及其标志物演化参数为基础,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测定了7 d和15 d石油烃中正构烷烃、藿烷、芳香烃的降解率,用各种标志物反映各菌剂对原油中正构烷烃、藿烷、芳香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F2、A5、混合菌(H)对于高碳数段的正构烷烃降解率高达60%以上,混合菌剂对于正构烷烃的降解较均衡;正构烷烃在前后两个阶段的降解呈现出对低碳和高碳降解的互补规律,奇偶碳数优势(OEP)在15 d更明显;F2菌剂的w(∑C21-)/w(∑C22+)值说明对其高碳数降解优势最明显;各菌w(Pr)/w(Ph)比值均大于原油,说明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在不同菌剂的作用中发生了明显的降解.各菌剂作用能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手性碳R构型向更稳定的S构型转化,短期内已接近转化终点;A5对藿烷降解的w(Ts)/w(Tm)比值最大(0.966),转化最彻底;A5、D4和F2菌株后期作用原油时,藿烷系列的降解速率明显大于正构烷烃系列,表现出降解藿烷的优势;各菌剂对芳香烃具有强烈的去甲基化作用,A5和D4菌降解芳烃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34.
生物质炭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秸秆生物质炭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实验,研究生物质炭的输入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生物质炭的土壤经过90 d的钝化,pH、有机质随着输入生物质炭的比例增加有显著增加趋势;输入生物质炭后镉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4种形态的含量变化显著,其中可交换态由2.243 mg/kg降低至1.095 mg/kg,最高降低了10.9%;碳酸盐结合态由1.474 mg/kg降低至0.874 mg/kg,最高降低了5.7%;Fe-Mn氧化物结合态由1.917 mg/kg降低至1.127 mg/kg,最高降低了12%;残渣态由5.023 mg/kg提升至7.414 mg/kg,最高提升了22.7%,有机物结合态变化不大。说明生物质炭输入后能够使土壤重金属由有效态向某些潜在的有效态或无效态转化,从而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当输入生物质炭量为10 g/kg时,外加镉污染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35.
为减小海面溢油,自主设计吸油单元组装结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吸油单元形状对吸油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吸油阵列单元速度场、油组分浓度场分析发现:圆形结构吸油单元表面平滑,运动阻力小,与流体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增加吸油效率。采用上下间隔三角阵列方式对吸油单元进行排布,研究不同流速下阵列单元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分布排数以及入口含油浓度对吸油效率的影响,发现吸油单元的横向间距对吸油效率作用显著,而纵向间距和入口含油浓度对吸油效率影响不大,随吸油单元分布排数的增加,吸油效率趋于稳定。在工程应用范围内,保持阵列单元横向间距为1.5 D,运动速度低于1m/s,阵列单元的吸油效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36.
废弃油基钻井液对环境危害较大,处理困难。现有的处理技术具有成本高、能耗大或萃取剂难以分离等问题。提出了"利用亲水性能可以转换的萃取剂处理废弃油基钻井液"的新方法,利用自然状态下疏水的萃取剂萃取废弃油基钻井液中的油分,再利用其亲水性能的转换实现油和萃取剂的分离及萃取剂的回收。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高温高压设备,萃取剂易于回收并可重复使用,克服了传统处理方法的缺陷。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可转换萃取剂处理废弃油基钻井液效果较好,油回收率超过93%,除油后剩余废水含油量小于16.5 mg/L,剩余固体残渣含油率低于3%。  相似文献   
937.
针对国内某油田的废弃水包油钻井液处理技术难题,采用物理-化学破乳协同技术,开发了废弃水包油钻井液除油技术,油回收率可达90%以上,回收柴油可用于配制水包油钻井液,并对废弃水包油钻井液除油后产生的中层废水及泥渣开展了回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层废水处理后,水质清,pH值、COD、石油类及SS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且该中层水可再用于收油处理的补充水;泥渣固化处理后,固化物浸出液无色透明,pH值、COD、石油类及重金属等指标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38.
油水井试压一般使用水泥车与水罐车配合完成,针对存在安全风险大,施工成本高的问题,采用试压泵车在车辆底盘上加装水罐与试压装置,大排量灌输、低排量加压,并采用PLC实现高压自动停机保护,安全性得到了提高,设备能耗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39.
针对一起 220 kV 强迫油循环风冷式主变压器冷却器全停事故,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冷却器工作电压和调整电压监视继电器整定值的改进措施。应用结果表明:该措施稳定了主变压器冷却器的工作电压,消除了导致冷却器全停的事故隐患,确保了主变压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940.
3结果和讨论3.1方法开发软件的方法开发部分允许用户选择待分析化合物.在本实验中,250种农药的SRM相关参数是从CDS中进行选择的,每种农药相关的SRM参数如图1所示,可插入仪器方法中用于检测,如图2所示.而且,无需对CDS中的化合物进行优化.另外,校准水平、QC水平和基峰的设定都可以在方法开发部分中定义.系统可以基于用户定义标准标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