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203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500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富油煤原位热解产生的油、气等有机物会通过岩层的压裂缝进入含水层,产生一系列环境行为效应.为探究富油煤热解产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以陕北榆神府矿区富油煤与含水介质粉砂为研究对象,采用批量平衡试验,开展了粉砂对煤焦油不同组分的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粉砂对煤焦油中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的动力学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方程,说明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受富油煤热解焦油组分含量差异影响,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量表现为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4520、0.7926、1.9015、3.6336、11.8001 mg·g-1,吸附量总和占煤焦油含量的68%~85%;随着温度的升高,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能力均有所减弱,表明升高温度不利于吸附行为的进行,且反应的ΔG0<0表明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属于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22.
我国电力行业CO2排放量巨大,约占全国CO2排放总量的50%. 有效降低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对我国按时实现“3060”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将起到有力支撑.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油基岩屑因含有较高的热值可作为锅炉煤炭燃料的替代燃料使用. 为探明利用燃煤锅炉协同处置油基岩屑的碳减排效果,选取某电站6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以30%的比例掺烧油基岩屑,并参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部分:发电企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两种核算方法计算协同处置前后锅炉CO2的排放量. 结果表明:①在30%的掺加比下,油基岩屑协同处置具有碳减排效果. 两种核算方法计算的降碳量分别为159.2和157.7 t,降碳比分别为0.543和0.538. ②油基岩屑焚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小于被替代的煤炭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是协同处置具有碳减排效益的主要原因. ③核算法与检测法CO2排放量的差异表明,企业源评估模型碳核算法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于检测数据的精准度. 研究显示,燃煤锅炉协同处置油基岩屑具有一定的CO2减排效果,单位热值含碳量和消耗量是影响碳减排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建议开展油基岩屑掺加比与碳减排量间的相关性研究,为规模化开展燃煤锅炉协同处置降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某经济开发区企业废气扰民、厂居邻避问题,对开发区工业区内常被投诉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普查和排放测试,开展了大气环境污染源快速识别系统的应用研究。采用SPIMS (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质谱)对企业进行VOCs排放特征测试并建立指纹数据库,通过敏感点离线采样、走航监测等手段,建立匹配特征数据谱图,结合污染特征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对应污染源排放特征(指纹)数据库及污染源快速识别模型。确定了工业园区6家存在潜在污染扩散的重点企业,包括2家塑料制品企业、1家香料制造企业、3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经工业园区污染源企业现场监测以及居民敏感小区环境空气样品组分分析,判断其中2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和1家塑料制品企业污染源排放特征臭气污染物传输到敏感小区,以甲烷、正丁烷、异戊烷、丙酮、丁酮、乙酸乙酯、间、对二甲苯等物质为主,为精准控污提供了实质性证据,为该区工业源的日常管控和污染投诉快速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油沙豆(Cyperus esculentus)是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高利用价值新兴经济作物,在我国沙区调整种植结构及沙化土地改良中有重要作用. 油沙豆茎块在采收过程中易破坏表层土壤、引发风蚀,因此,探究油沙豆防风阻沙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是实现油沙豆在沙区种植的重要前提. 本文基于乌兰布和沙漠油沙豆农田现有间作模式,通过风洞模拟试验,探究不同风速下6种间作模式(2种间作作物×3种带间距)的防风蚀效果. 结果表明:①不同带间距模式在各风速下的风速廓线均呈对数形式,粗糙度随带间距的增加而减小. ②间作作物对垂直流场结构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间作玉米各带间距模式近地表风速均低于当地起沙风速(6 m/s);间作向日葵各带间距模式近地表风速均高于起沙风速,约为9 m/s. ③风速对各间作模式的防风效能具有显著影响,防风效能随风速的增大呈减小趋势. ④间作带的防风效能随带间距的增加而减小,表现为带间距8 m>带间距16 m>带间距24 m. 间作玉米模式的防风效能大于间作向日葵模式,其中,玉米带间距8 m及16 m的模式其近地表防风效能均大于50%,是油沙豆农田防风阻沙的最优模式. 研究显示,考虑到农田的经济效益,带间距16 m的间作玉米模式是油沙豆农田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研究低铬油套管钢材在不同腐蚀环境中的腐蚀特征。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动态反应釜对1Cr、3Cr这2种常用低铬油套管钢材进行纯CO2、CO2和低浓度H2S共存条件下的腐蚀试验。结果 温度在40~80 ℃条件下,各种钢材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加入低浓度H2S后,可以抑制CO2腐蚀,且随着温度升高,抑制性逐渐减弱。分析认为,在单独CO2环境以及CO2和低浓度H2S共存的环境中,1Cr、3Cr钢表面出现铬富集现象,形成的Cr(OH)3膜保护基底。同时,在CO2和低浓度H2S共存的环境中,1Cr、3Cr钢表面形成致密的FeS产物膜有助于保护基底,抵抗Cl侵蚀。结论 低Cr钢表面因铬的富集形成钝化膜,能有效抑制油套管的腐蚀速率,以上研究成果对CO2和低浓度H2S环境中的腐蚀理论以及油田油套管材料合理选择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6.
127.
油指纹是目前溢油鉴别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冀东油田海上开采力度不断加大,该项技术将在污染事故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测站运用荧光光谱法对油品的普通、同步、三维荧光进行分析,利用气质联用分析技术(GC-MS)对油品风化前后的生物标记化合物烃类组成开展研究,建立了油指纹数据库。建立一套适用于冀东油田的溢油污染源鉴别的方法,为油田区域多起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为日后疑似溢油事件的处理做好基础数据和油样储备。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对现场注聚受益井堵塞物样品进行组分分析,配合XRD法、扫描电镜(SEM)/能谱法、红外光谱(IR)法、色谱(GPC)法多种表征手法,以及堵塞物动态模拟评价、长岩芯动态驱替实验研究了J油田注聚受益井堵塞原因。结果表明,堵塞物的无机成分为不配伍产生的垢、黏土矿物和铁盐沉淀,有机成分为三价金属离子交联产出聚合物形成的胶团;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会与Al~(3+)、Fe~(3+)发生配位作用,生成聚合胶团水不溶物,且交联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加深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129.
方才 《安防科技》2003,(1):55-56
经过几年的努力,养老保险、职业介绍、民政救助、公积金和户籍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为了响应政府提出的“一卡通”工程,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指纹IC卡技术(在IC卡中加入个人指纹信息)使涉及到社会保障的日常事务尽快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已成为可能。退休人员要继续得到养老金必须定期到社会保险机构去按指纹。也有通过邮局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