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8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随着油管修复工作量的不断加大,油管修复线的噪声成为突出的问题。油管修复工序包括清洗、探伤、车扣、试压、检验、排管等工艺。设备正常运转状态下测得的室内噪声在90~110dB(A)之间,瞬时噪声达120dB(A),严重超标。1油管修复线的噪声源1.1料架上油管的碰撞噪声主要指通过上料勾或翻板到达料架的油管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料架滚动不断加速,最终与已就位的油管碰撞产生的噪声,该噪声是油管修复线  相似文献   
52.
随着连续油管的大规模投入使用,油管损伤引起的安全事故与日俱增。为了及时对油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检测、识别及定位,基于磁记忆检测方法,对连续油管进行管壁刻伤试验,结合workbench有限元方法模拟刻伤处的应力分布,对比分析不同刻伤类型产生的典型信号特征及信号特征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刻伤部位的磁记忆信号曲线与应力分布曲线的特征及峰值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刻伤宽度的增加,磁记忆信号曲线及应力分布曲线由单峰向双峰过渡,磁记忆信号峰值及应力峰值呈降低趋势;随着刻伤深度的增加,磁记忆信号曲线及应力分布曲线峰峰值增加,磁记忆信号峰值及应力峰值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53.
文章就目前油田除垢清洗技术进展进行介绍,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高压水射流、电脉冲、空穴射流、PIG物理清洗、物理化学清洗和油管电磁加热清洗等除垢清洗技术的工作原理,较详细地分析了各自的优势。研究对实际油田选择除垢清洗技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油管输送射孔技术特点及作业要求,优选出MLS安全评价法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结合施工步骤,开展各个操作步骤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确定了危险因素的个数、发生的频率分值、危险因素可监测与可控制状态,后果严重度等评价参数,通过MLS定量计算得出危险因素的评级结果。最后,根据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分析事故后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给出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以达到消除危险因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5.
为解析煤制气中CO_(2)和H_(2)共存环境下不同材质油管的腐蚀行为,促进煤制气技术发展,结合文23储气库工况,分别对P110 Cr13S、L8013Cr、P110(低碳合金钢)3种材质油管进行汽液两相动态高温高压腐蚀试验和应力腐蚀开裂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分析腐蚀产物,研究了CO_(2)环境、CO_(2)和H_(2)共存环境下3种材质油管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3种材质油管腐蚀速率从小到大均为P110 Cr13S、L8013Cr、P110;煤制气中H_(2)不会导致3种材质油管发生氢致开裂,可使油管表面腐蚀产物膜鼓泡破裂造成腐蚀加剧,但因Cr_(2)O_(3)膜的保护,H_(2)对P110 Cr13S、L8013Cr等13Cr耐蚀管材影响不大,主要加速了P110碳钢的腐蚀;在高质量浓度氯离子下P110 Cr13S材质抗点蚀能力优于L8013Cr材质。因此,建议文23储气库优先选用P110 Cr13S材质油管。  相似文献   
56.
为了明确油管泄漏、温度效应及多环空相互作用等多重因素耦合作用对气井持续环空压力的影响,首先,基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及渗流力学理论,充分考虑油管泄漏、温度和压力对环空流体与管柱的影响及多环空相互作用等因素,建立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气井持续环空压力预测模型;然后,基于某气井现场数据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比分析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与仅考虑油管泄漏2种情况的环空压力变化特征及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与仅考虑油管泄漏因素的模型相比,其预测精度提高了3.87%;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环空压力出现压力拐点,且恢复过程可分为A高速增长、B缓慢下降和C压力平稳等3个阶段。油管漏点小、初始环空压力下、油管内壁压力小及漏点深度浅的情况下,更加需要考虑多因素耦合作用对环空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