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4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安全科学   280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184篇
综合类   1027篇
基础理论   207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10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土壤石油类(红外法)标样制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环境监测用于土壤矿物油污染监测所必备的标准样品制作方法作了探索,尤其对该类标样的液-固态吸附饱和及其浓度平衡关系作了探讨,从理论上保证标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为标样最后的定值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表明,当地表水中石油类浓度很低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评价结论的可靠性会下降,应选用合适的监测方法,同时要注意引入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毒物质硫化物、铬、丹宁的分隔处理是制革污水生化处理中的必要措施,但国内缺乏这些有毒物质需要分隔处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李雪松 《交通环保》2000,21(1):38-41
国际海事组织目前正在对《MARPOL73/78公约》附则Ⅱ-控制散装液体有毒物质污染规则作重大修改,内容包手胡毒液体物质和化学品,这很可能对主管机关、船公司和化工界造成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张毅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74-278
结合在建工程清水河大花水电站实例,本文对黔中地区二级阶地堆积物边坡成因、堆积物物质成份、结构与其物理力学特性作了分析、总结,初步探讨了贵州省二级阶地堆积物边坡稳定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望能给正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行以一定的参考,并对工程建设区的二级地堆积物边坡稳定性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省文昌市典型的胶—茶—鸡农林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 ,以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为对照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其物质循环规律。结果表明 ,胶—茶—鸡农林复合系统的氮、磷输入、输出量最大 ,系统外物质投入率比另两系统明显减少 ,系统内养分循环量增加 ,因此 ,该系统具有较合理的物质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17.
赵卫华 《山东环境》2000,(7):139-139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乡镇企业还未彻底摆脱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存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对农村环境造成很大污染。污染物蔓延到农田和农村居民点,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变坏,有毒物质还富集在农产品内,人和牲畜的健康受到威胁。农业是郓城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法从株洲清水塘地区的土壤、污泥初步筛选了9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筛选并经过多次隔代培养,得菌种B212和B23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较高.在相对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B212处理高岭土悬液时的最佳投加量为1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7,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9h,最高絮凝率达92%;B233处理高岭土悬液的最佳投加量为2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8,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5h,最高絮凝率达9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好气培养和生物盆栽试验研究了缩合类植物多酚L和Y以及 8 羟基喹啉在污染红壤和潮土中的降解动态及其对土壤Cu环境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植物多酚在两周内降解相对较快 ,而 8 羟基喹啉则难以降解 .与空白相比 ,Cu污染土壤中施用植物多酚后土壤水溶性Cu显著下降 ,钝化Cu的效果次序为 :8 羟基喹啉 >多酚Y >多酚L .随着植物多酚的降解 ,土壤Cu被释出 ,其水溶性Cu浓度与残留在土壤中多酚浓度 (以DOC浓度表示 )呈负相关关系 ,尤其在潮土上更为明显 ,而pH与水溶性Cu没有相关性 .试验还发现 ,钝化剂施用后 ,小麦体内的Cu含量降低 ,因此 ,植物多酚是钝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大气圈内污染物质允许纳入量的讨论山西省忻州地区环境监测站朱培伟,韩志忠一、有限的大气圈人类为生存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质,其中一部分以气态和微尘的方式排向空间。假若这些污染物质能够无限制地向无限的空间扩散,则对地球的所有生命体的危害也就微不足道了,也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