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458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352.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Ⅱ:氮素沉降动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福建南平地区 ,对两片杉木人工林 (标记为FFC和XQF)的氮素沉降进行了为期 3a(1994~ 1996 )的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降水通过林冠后 ,穿透雨的氮素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但树干径流的养分富集现象则十分显著 .降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的氮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均以夏季最低 ,冬季最高 ,春秋季居中 ,这种格局强烈受降雨量的控制 .在FFC和XQF监测场 ,每年从降雨中输入的NH 4 N分别为 8.73kghm-2 和 4.6 2kghm-2 ,NO-3 N分别为 9.36kghm-2 和 6 .83kghm-2 ,总计氮素输入分别为 18.0 9kghm-2 及 11.45kghm-2 ,其中16 .4% (2 .97kghm-2 )和 4.9% (0 .5 6kghm-2 )在降水过程中直接被两林分的林冠所吸收 .吸收行为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 ,这是杉木生长旺盛的阶段 ,而在秋、冬季则主要表现为淋溶 .林龄和密度是影响林冠对氮素吸收量的两个主要因子 .图 3表 1参 2 2  相似文献   
353.
在福建南平地区,对要龄和密度不同的两片杉木人工林的调落物和森林降水化学进行了3a(1994-1996)的定位研究,株密度n=2370hm^-2的16a生林分(标记为FFC)和株密度n=1180hm^-2的41a生林分(标记为XQF)的年调落量分别为6210.7kghm^-2和3146.2kghm^-2,其中落叶分别占总重要的76%和68%,凋落物中5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年归还量别为173.92kghm  相似文献   
354.
玄武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盱眙地区晚第三纪玄武岩为大陆碱性橄榄玄武岩,为具有相似的上地幔岩浆源区多期次喷发旋回的产物;玄武岩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与区域相反的变化趋势,即由钙碱性向碱钙性方向演化。玄武岩的风化作用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风化作用晚期发生蒙脱石的凹凸律石粘土化转变。  相似文献   
355.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测试了微山湖地区石炭-二叠纪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并分析了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其配分模式与成煤环境密切相关.具有良好的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356.
环境中氟污染与人体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双阈值效应。人体长期暴露于氟地球化学异常或人为活动引起的氟污染环境中,会促使氟不断进入体内,最终导致氟中毒及其它氟效应。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氟化物和全氟化合物(PFCs)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状况,综述了氟污染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及污染/转移途径;回顾了氟化物及PFCs在人体内已产生的众多效应研究;总结了在饮水型氟污染、燃煤型氟污染、工业氟污染及人体氟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氟中毒区污染、人类活动氟污染以及氟与人体健康关系三个方面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57.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2):147-151
白象山铁矿位于宁芜盆地南段钟姑矿田内,是宁芜玢岩型铁矿的重要代表。文章通过研究白象山矿区物性测量、物探测量及地球化学测量的实测数据,对该区物化探异常进行定性分析;以密度、磁性、电阻率等物性参数为纽带,通过定量解释,认为根据该区重力、磁法及CSAMT异常特征可大致定位地层与赋矿岩体的接触位置。有机烃中乙烯、丙烯异常在矿体上方出现明显高值异常,可准确指示隐伏矿体的空间位置,为在宁芜地区寻找隐伏型矿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58.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石台地区出露的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可划分为4个侵入期次,从早到晚岩性变化趋势为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细(微)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微量元素总体具相似特征,都富集大部分亲石元素,K/Rb比值低而Rb/Sr比值高;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总体略显右倾,均具有高Rb低Ba、Sr、Ti的特征。牯牛降(东库)和谭山岩体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均为右倾海鸥型,均具有较强的Eu亏损。研究认为牯牛降(东库)岩体和谭山岩体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的部分熔融,成岩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造山后挤压收缩向拉张伸展的转变,与中国东部此时发生构造大转折、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大爆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59.
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岩溶含水系统中NO3-的存储和运移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为了研究NO3-在岩溶含水系统中的存储和运移规律,对降雨条件下重庆川东平行岭谷区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水化学动态进行在线监测和高密度采样测试,结合NO3-的月动态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降雨期间地下河中的NO3-与全Fe、全Mn、Al3+是两组不同来源的元素,在含水系统中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NO3-从地表输入后随土壤水下渗存储于岩溶非饱和带的裂隙、孔隙和溶隙等含水介质中,而全Fe、全Mn、Al3+则是地表受雨水侵蚀的土壤随地表径流通过落水洞、竖井等通道,以集中流的形式灌入地下河造成的.进而将NO3-在岩溶含水系统中的运移过程分为输入存储、快速输出和再输入存储这3个理想的阶段.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非饱和带的岩溶发育程度是影响降雨期间地下河中NO3-浓度变化的关键因素.降雨条件下存储于非饱和带的NO3-很容易被释放出来,破坏地下水生态环境,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需要加强岩溶生态系统管理工作,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科学施肥,有效控制地下水营养成分的地表输入.  相似文献   
360.
德兴含铜埃达克质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兴斑岩铜矿位于扬子地块江南隆起带东缘,含矿斑岩类型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主矿物组合为斜长石(中长石、更长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常见副矿物为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钛铁矿和锆石。斑岩主量元素具有高硅(SiO2=63.59%)、高铝(Al2O3=15.54%)、低镁(MgO=2.2%)的特征,岩石富钾贫钠(K2O=3.06%;Na2O=3.67%),高K2O/Na2O(0.89)比;ALK=6.66%,A/CNK=1.086,σ=2.18,A.R=2.07,显示岩石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121.81×10-6),重稀土亏损(8.8×10-6),具有较大的LREE/HREE比值(13.93);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La、Sr)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Y),具低Y(11.21×10-6)和Yb(1.23×10-6)含量特征,有较高Sr/Y(57.29)、La/Yb(28.93)比值,具较高的87Sr/86Sr比值(>0.7040),弱的负Eu异常(δEu=0.91),以及负εNd值等特征,表明德兴花岗闪长斑岩为"C"型高钾钙碱性埃达克岩,埃达克岩浆来源于活动陆缘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