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中国环保产业》2014,(8):70-70
正由辽宁华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低渗透油田精细注水水处理技术,适用于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采油污水处理回用。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利用膜分离技术对悬浮物等污染物高效分离的特性,在采油污水处理工艺中引入膜技术来确保处理后出水达到油藏地质条件对回注水水质的要求。首先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采油污水水质条件的膜及组件形式,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发出相应的运行工艺和化学清洗工艺,形成适应采油污水水质特点的成套工艺技术和系统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22.
“濮7—21井东30米处有水套炉,停井加皮带时应先停水套炉;通往该井的路上有一座小桥,近期雨多,要注意桥面湿滑……”8月22日,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油藏经营管理一区职工李万峰在一张工作票上这样描述濮7—21井的井况。工作票上不仅印有更换抽油机皮带施工存在的风险评价和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还有手写的对该井个性特征的描述。像这样的工作票,从2009年初至今,该区已发放1万多张。  相似文献   
23.
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致密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为了合理地处理鄂尔多斯盆地长7采出水及避免油井水淹,通过对水质离子含量分析、失硫酸根率、结垢量和垢型的分析,研究了陕北油田长7和延10地层产出水的混合结垢性质,探索了上述混合水样回注延10地层的可行性,得出了可回注地层的长7与延10地层产出水最佳混合比例。结果表明:长7与延10地层水以8:2比例混合时,失硫酸根率与结垢量达到最高;混合水与延10地层水以9:1的比例混合时,失硫酸根率与结垢量为最低;经过絮凝处理的混合水悬浮物含量、含油量分别降至为1.0,2.50 mg/L,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解析了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注水井中的细菌主要以好氧的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为主,注水井近井地带以兼性厌氧的肠杆菌属为主,各采油井中的细菌则包括陶厄氏菌属、梭菌纲、假单胞菌属、油杆菌属及大量的未培养细菌;各注水井及注水井近井地带检测到的古菌主要是乙酸型产甲烷的甲烷鬃菌,各采油井中古菌则以甲烷微菌属、甲烷螺菌属及甲烷杆菌属等为主.总体上,该聚驱区块从注水井到采油井,细菌优势菌群依次呈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严格厌氧细菌分布;古菌的分布受环境因素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注水井和采油井中的优势菌群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5.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大庆油田4个聚合物驱后的采油井中提取总DNA,扩增其16S rDNA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然后用ARDRA法对所得的298个克隆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分析,建立了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文库库容值(C)、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对文库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个样品中共得出22个操作分类单元(OUT).其中4个OUT(在整个群落中占78.18%,9个OUT只有一个克隆.对22个OUT的代表克隆序列、GenBank数据库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聚驱后油井中的细菌基本属于α变形菌纲(24.83%)、γ变形菌纲(23.49%)、δ变形菌纲(35.56%)和未培养微生物(16.78%).与石油烃降解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相关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文库中占的比例分别是17.79%和6.02%.  相似文献   
26.
随着海上油田开采进行,产出污水不断增加,限于平台污水处理能力,迫切需要将污水回注到地层中,以满足环保要求。文章以海上L油田为例,提出海上油田污水回注层位优选及方案优化方法,即通过静态分析、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方法,优选L8层作为回注层位,并确定其吸水能力,同时综合考虑工艺方面因素确定回注井数为4口。根据L油田储层特点及目前生产井位确定了回注井位,预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力和注水量,最终推荐1口定向井、3口大斜度井、2 MPa注水压差的回注方案。该方法为海上污水回注提供了层位优选依据,对海上油田污水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根据垦东凸起原油及其周围生油凹陷烃源岩的色谱、色质等多种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确认了桩东凹陷沙三段是其最重要的油源凹陷 ,来自桩东凹陷的石油资源占该凸起总资源的四分之三以上 ,其次为沾化凹陷孤南洼陷和莱州湾凹陷 ,而青东凹陷的贡献很小。通过已知油藏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 ,总结了该区石油成藏条件及其富集高产原因 ,预测了油藏分布规律 ,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垦东凸起油源对比及成藏条件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其它类似地区的高凸起成藏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油藏厌氧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深层油藏是独特的缺氧环境,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微生物学证据表明油藏中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本源微生物”,但经注水开发后的油藏中确实蕴藏着复杂的微生物区系.油藏性质决定了油藏厌氧微生物特殊的群落结构,而油藏微生物的作用也可以改变油藏的理化及地质学特性.油藏中厌氧微生物按生理类群主要可分为发酵细菌、硝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古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油藏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在油藏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当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图1参37  相似文献   
29.
为了识别、分析和评价某油田油藏产能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该项目在生产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类比场所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均不超标,本项目在总体布局、生产工艺、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危害告知方面还不够完善。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0.
中原油田采油二厂自8月下旬开始,在全厂大力推行"七想七不干",查找身边十大薄弱环节,构建采油、作业、集输、注水、装备立体化安全管控模式,确保安全生产。截至目前,该厂已查找出各类问题289个,整改278个,限期整改11个。9月份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进一步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