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32.
金钊 《地球环境学报》2020,11(5):574-582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道密集,长度大于500 m的沟道有666700多条。正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沟道,把黄土高原切割得支离破碎。在新中国成立前,黄土高原沟道治理的历史实际上是当地老百姓与洪水泥沙作斗争的苦难史。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黄河的安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纳入到国家议事日程,其中“治沟”一直是重头戏。在黄土高原沟道治理中,淤地坝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经过70年的努力,淤地坝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程质量,扩大建设规模,为控制黄河泥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黄土高原沟道治理出现了新的模式——治沟造地工程。实际上,治沟造地是淤地坝建设的继承与发展,包括坝系建设、旧坝修复、盐碱地改造、荒沟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的沟道治理体系。当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驱动下,黄土高原沟道治理已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需要融合自然科学和经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发展问题。因此,未来黄土高原沟道治理,不仅需要与洪水和泥沙的斗争,还需要与贫穷和落后作斗争,将沟道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提高黄土高原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3.
系统地考察了白泥的物化特性、白泥脱硫浆液的特性,并对w(白泥浆液)、pH等因素对脱硫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国电肇庆热电有限公司2×350 MW超临界锅炉机组上开展了工程化应用研究,对比研究了白泥脱硫与传统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的性能与石膏副产物特性.结果表明:w(白泥浆液)和pH对脱硫效率影响较为明显,w(白泥浆液)低于12.5%的条件(5.0%、8.0%)下,pH由10.0减至6.0时,脱硫效率逐渐减小;w(白泥浆液)为12.5%的条件下,pH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在三层浆液喷淋填料塔内,液气比为8 L/m3,空塔气速为0.4 m/s,脱硫效率最高可达96.7%以上.350 MW燃煤电厂白泥脱硫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单塔双循环工艺,在运行负荷为240~249 MW范围内,ρ(SO2)为1 948~1 999 mg/m3的条件下,白泥脱硫的效率(99.25%~99.49%)优于石灰石-石膏法(99.18%~99.20%);白泥作为脱硫剂时,烟气出口ρ(SO2)最低仅为10 mg/m3,可满足超低排放标准对SO2控制的要求.研究显示,与石灰石-石膏法生成的石膏副产物相比,白泥脱硫石膏在酸不溶物、含水率等指标及外观方面基本接近,符合建材制品要求,满足副产物资源化要求.   相似文献   
34.
国内传统治水管理机制存在较多弊端,浙江省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建章立制,将创新性的理念转化为实践,以科学的治水方式、有效的治水模式、多样的治水形式为立足点,建立了组织领导、规划推进、责任落实、督查考核、区域联动、经费保障和全民共治等特色管理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五水共治"现行的管理机制仍有不少欠缺之处,需要不断完善治水管理机制,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环境保护新机制.  相似文献   
35.
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是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对新时代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担负的新使命分析基础上,总结了近年生态环保部门推动全民行动取得的积极进展及成效,并提出,唯有共识,才能共治、共享,并就推进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和想法。  相似文献   
36.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推进多元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浙江省开展的"五水共治"成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当前行政处罚为主、司法保护为辅的制度是我国落实环境保护的基调,但其缺乏前瞻性、科学性、长效性,并且打击力度不够,且此类弊端频发。因此,以司法手段介入加强环境保护尤其是落实推进浙江省的"五水共治"迫在眉睫。司法职能的提高、"五水共治"相关案件的审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作用、环境司法专门化试点的突破创新,从司法保障机制的角度解决了"五水共治"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7.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我国农村环境"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中央与地方关于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事权划定不清晰、老少边穷地区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明显偏低等问题。在上述背景下,结合对我国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事权划分的研究,对今后一段时期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和继续设立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必要性、"以奖促治"政策的整治内容和推进方式、重点整治范围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8.
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依据法律和政策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做好企业的环保管理工作,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不断提升企业的环保工作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9.
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之下,环境发展不再是单纯地依靠摧毁生态环境来获取相关的经济效益,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浙江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的环保部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五水共治"的发展战略。这在浙江省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也是我省政府对于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深刻理解以及灵活变通的结果。因此,笔者将就"五水共治"的意义与读者作一些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0.
周燕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124+126-124
2013年底,在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即"五水共治"被首次提出。2014年1月,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污水治理被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十件之首。本文以"五水共治",重点在水污染治理和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和完善,即"治污为主,突出重点;水岸并举,系统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