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562篇
基础理论   154篇
污染及防治   154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针对高负荷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盐度抑制问题,通过批次试验探究了不同钠盐(CH3COONa、NaCl和Na2SO4)对中温混合发酵体系的影响,考察了添加不同浓度钠盐时混合发酵体系的甲烷累积产量、有机物去除率、挥发性脂肪酸(VFAs)累积量及水解、酸化、乙酸化和产甲烷速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H3COONa浓度的增加,相应的甲烷产量逐渐增加,但在高浓度时理论甲烷产量降低,当Na+浓度为8 g·L-1时,对产甲烷抑制率为21%.此外,NaCl和Na2SO4对甲烷累积产量具有抑制作用,相同Na+浓度下,Na2SO4对混合发酵体系甲烷产量的抑制作用更大;当SO42-浓度为8.3 g·L-1时,相应甲烷抑制率为23%.相反,Cl-浓度为3.1~6.2 g·L-1时,对混合发酵过程中甲烷抑制率为4.6%~7.7%;但随着Cl-浓度增至9.3~12.3 g·L-1时,甲烷产量提升了14.5%~37.6%.分析认为,NaCl对混合发酵过程有机物去除率的抑制作用主要是Na+的影响,而Na2SO4的抑制作用主要来源于SO42-和Na+的协同作用.NaCl和Na2SO4对水解速率和产甲烷速率的抑制作用较大,而对酸化速率和乙酸化速率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922.
923.
从理化性质、有机质及N、P、K等营养元素、重金属、热值等方面对南昌市城市污水厂污泥泥质特征进行分析,调查南昌市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多种污泥处置方式和处理技术对其适用性进行探讨,最终确定适合南昌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924.
针对太湖水草压榨液高有机物浓度的特点,研究采用消化污泥与颗粒污泥的混合泥接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太湖水草压榨液。启动初期采取快速提升负荷至4 kg/(m3·d)并长期稳定在该负荷,这种启动方式有利于提高污泥的活性,加速污泥颗粒化。调试历时95 d,逐步提高进水负荷,研究发现IC的最大容积负荷可以达到18 kg/(m3·d),为了能够稳定运行IC反应器,降低容积负荷到15 kg/(m3·d),此时COD的去除率在85%以上。研究表明:运用压榨技术处理太湖水草为今后处理各类水草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选择,使得处理太湖水草不用局限于固体废物领域,将水草进行压榨能够妥善处理打捞上来的太湖水草,实现水草的减量化。  相似文献   
925.
文章考察了料层厚度、翻料操作和麸皮比例3个关键因素对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浅盘发酵三七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料层厚度对品温和发酵培养物真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增加料层厚度将导致品温升高和发酵培养物真蛋白含量降低,适宜的料层厚度为2~3 cm;翻料操作可以降低品温并提高发酵培养物的真蛋白含量。麸皮比例对发酵培养物的真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适宜的麸皮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926.
膜覆盖高温好氧发酵工艺是一种将微孔功能膜作为脱水污泥好氧发酵处理覆盖物的工艺技术。本实验利用上海奉贤污泥厂的新鲜脱水生活污泥,采用两阶段共24d的膜覆盖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物料含水率和C/N,经过膜覆盖高温好氧发酵处理,污泥有机质发生降解,含水率不断下降,最终稳定在45%左右;2种不同工况的最高温度均达到70℃以上,并在60℃维持8天以上,有效杀灭病原菌及杂草种子,实现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和减量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927.
天然丁二酮是一种香精载体,为提高其产量,有必要筛选出丁二酮高产菌株及其最佳发酵条件.从保存的一株丁二酮高产菌株6-1(2)出发,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最佳单因素组合实验的方法筛选出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实验菌株6-1(2)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AB326301.1序列同源性最高,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发酵条件经过优化后,丁二酮的产量从初始的38 mg/L提高到167.56 mg/L,提高了340.95%,产量提高显著.优化发酵条件为:牛肉膏10 g/L,柠檬酸氢二胺2 g/L,酵母浸粉15 g/L,磷酸氢二钾2 g/L,乙酸钠2 g/L,葡萄糖20 g/L,蛋白胨30 g/L,吐温-80 1 mL/L,初始pH 6.2-6.4,接种量1.5%,37℃静置培养10 h;该发酵条件下的丁二酮产量提高显著.本研究对丁二酮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8.
魏素珍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10,31(10):2398-2404
为了揭示碱处理污泥发酵产氢生物相的特征,分别将取自3个不同处理工艺污水厂的污泥进行碱处理,并分别在酸性(pH5)和碱性(pH11)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产氢.结果表明,虽然污泥来源不同,但经碱处理后溶出的可溶性有机质均以蛋白质居多,碳水化合物的量仅是蛋白质的15%~16%,在初始pH11的碱性条件下发酵产氢均可获得较高的产氢率,最大(以H2/TCOD计)可达31.9mL/g,但在初始pH5的酸性条件下产氢率不高,且伴有耗氢现象.用F338GC/R534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对发酵产氢结束时的生物相进行PCR-DGGE分析,不同污水厂污泥产氢的生物相差异显著.随着发酵的进行,生物相中优势菌群有增多的趋势,产氢反应过程中微生物菌群表现出更替消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929.
玉米秸秆发酵浸出液模拟废水发酵产氢的放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 L的半连续流发酵罐中,以牛粪堆肥为产氢菌源,按照玉米秸秆发酵浸出液的主要成分配制模拟废水,考察和分析了几个关键环境因素对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HRT、C/N、Fe2+浓度和模拟废水浓度对发酵产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秸秆模拟废水的氢产量、氢浓度和产氢速率分别为11.80 mol/kg、56%和8.81 L/(L·d),底物转化率大于90%,废水中COD去除率为39.40%.在整个发酵产氢过程,液相主要发酵副产物为丁酸、乙酸和丙酸以及少量的乙醇和丁醇.  相似文献   
930.
正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的污泥约有3300万吨,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废物,是很多城市都头疼的难题。现在大多采取挖坑掩埋的被动措施,不仅白白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污染。一位广东女子,在专家帮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