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823篇
综合类   1547篇
基础理论   434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399篇
灾害及防治   19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中国南方塑料大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中国南方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160个气象观测站台1990-2009年的气象资料,综合考虑气温、光照、风速、降水等主要致灾因子,并根据这些数据建立了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的南方塑料大棚气象灾害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计算出南方塑料大棚的气象灾害月份和季节的风险等级,并按季节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春季四川盆地地区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设施作物生长,风险最低,重庆、贵州等地由于由于太阳总辐射低,设施作物易受到寡照灾害,风险等级最高;夏季沿海地区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对设施结构有较大影响,有较高的风险;秋季高灾害风险等级分布较少,以低风险为主;冬季以北纬25°为分界线,北部地区气温低、热量条件缺乏,不适宜塑料大棚发展,南部地区则相反,风险低。我国南方秋季西部地区、冬季南部地区及春夏两季的四川盆地地区的气象灾害风险最小,适合塑料大棚的发展,研究结果为我国南方塑料大棚发展的合理布局和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2.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83.
本文将农业资源系统理论与农业技术创新学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重点阐述了基于科技价值链的农业资源型技术创新三环模式及链接机制.农业资源型技术创新实质上就是以提高各类农业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农业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农业资源型技术创新价值链是指从农业技术创新源到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发的全过程中,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创新主体链接起来的,使其科技开发价值不断增值的农业资源型技术创新链条集合体.其技术生命有机体在其发育成长的三个阶段形成了由相关功能节点链接而成的三个关键创新环,即研发创新环、孵化创新环和市场创新环,称为农业资源型技术创新三环模式.在农业资源型技术创新过程中,由各功能节点组配链接成链接单元,再由链接单元链接成关键创新环,进而构成三环模式链条集合体系统网络,这一"点→元→环→链→网"的逐级链接过程,表现出定向有序性、无限多样性、互利共生性和价值递增性等创新价值链接的规律性特性.  相似文献   
284.
北京现代都市低碳农业的前景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都市发展低碳农业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国家宏观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低碳农业的定义、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认为低碳农业是通过技术改进和制度创新建立起来的一种低投、高产、低(负)碳、生态的现代农业,具有系统开放性、技术集成性、生命周期性、过程安全性四个特征.利用碳汇/源平衡方法分析北京农业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农业领域的碳源与汇分别为10-20 TgCO2eq·a-1和10.23-14.16 TgCO2eq·a-1,碳源基本稳定,碳汇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北京市生态特点和未来农业的定位,发展低碳农业,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加强与种植相关的土壤碳汇建设,与养殖相关的减排和其他减排技术;在制度层面上,建立农业布局调整机制,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农业准入机制和综合调节机制.预测北京低碳农业的前景,初步估算未来北京农业的碳汇潜力可以达到20-30 TgCO2eq·a-1,直接的碳源可以减少到4-5 TgCO2eq·a-1.通过发展低碳农业,不仅可以抵消农业碳源,还能抵消6%-10%总温室气体,真正起到净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285.
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层面上革新的支持.正如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客观规律一样,它的演进必将对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调整产生显著影晌.本文借助手对"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扩展,分析了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偏向与劳动力调整这一关键性问题.并且从两者的关系入手,设计衡量农业技术偏向的一系列关键性指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广东省农业进行实证测算.研究表明,广东作为主要的农业技术改良大省,其劳动力的调整与技术进步中劳动节约型指标呈正相关,与土地节约型指标呈负相关.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在劳动使用型技术偏向和资本使用型技术偏向始终互为格兰杰原因.农业技术进步不但直接与劳动壁技术和资本型技术都有关系,而且劳动使用型技术偏向是劳动力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本文就如何解决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就业两者之闻的困局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86.
基于星座图法的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功能分区是准确把握县域农业功能定位、推动区域农业功能拓展和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基础工作。旨在探索运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即星座图法在农业功能分区中的应用。剖析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问题,从农产品供应、就业与社会保障、生态调节和文化传承与休闲4大类综合功能选取30个定量指标和2个定性指标,构建了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星座图法,根据星座图中各星点的位置,确定各县(市)单项功能的分等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分区单元的实际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及环境现状,作出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方案。分区结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分区单元,按照农业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湖北省分4个农业主导功能区,各主导功能区分为3个二级区共12个二级农业功能区  相似文献   
287.
粤北地区干旱监测及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引入能够判断作物受旱程度的毛管破裂含水量、凋萎含水量等土壤含水量指标来确定干旱指标,根据土壤水分平衡理论,建立干旱监测预警模型,利用自动站气象资料和降水趋势预报对干旱情况进行判别和分析,并采用Surfer软件对干旱情况进行直观的图形显示.  相似文献   
288.
文章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山西省2014-2018年农业源PM10的排放量,分析了PM10的变化趋势及排放特征,并编制了2018年山西省农业源PM10的排放清单。结果表明:(1)2018年山西省农业源PM10年排放总量为6.1×104t,运城市和临汾市是排放量最大的2个地区,分别贡献了总量的16.85%和16.70%。秸秆焚烧和整地环节是产生PM10的主要来源,贡献率为42%和37%。2014-2018年山西省农业源PM10年平均排放量为6.3×104t,且年际变化小。(2)山西省农业源PM10排放量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呈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运城市、临汾市和忻州市为高排放区,平均排放量为0.94×104t。晋城市、太原市和阳泉市是低排放区,其他各市为中度排放区。山西省各市农业源PM10排放密度范围在14.5~18.7 kg/hm2...  相似文献   
289.
本文针对农业部农业物联网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长效可持续发展需求,简述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信息技术、物联网和农业物联网相关定义,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提高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和有效缓解我国日趋严峻农产品安全问题3个层面指出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研究基本任务、研究方向、人才团队构建、指导学术发展以及绩效管理5个部分的科学管理内容,同时提出在科技成果、学术论文、专利、科技服务、项目绩效等方面制定相应规格措施,为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长效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0.
景观农业与旅游有效结合,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服务业和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景观农业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碳汇价值.在研究景观农业旅游发展的基础上,以江苏泰州兴化千岛菜花景观区为例,对景观农业旅游资源的碳汇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合理的开发路径,使景观农业的碳汇价值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