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3篇 |
免费 | 16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1篇 |
废物处理 | 36篇 |
环保管理 | 61篇 |
综合类 | 501篇 |
基础理论 | 46篇 |
污染及防治 | 108篇 |
评价与监测 | 14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1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纳板河保护区内的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意识教育活动,通过课堂讲解及开展生动形象的活动,使小学生理解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总结了在乡村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2.
对微型汽车车轮轮辐的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分析了其变形规律、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介绍了模具结构、制造及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阐述了采用合理的工艺方法和模具结构对提高工件质量和生产效率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3.
174.
目的 探究船体加筋板结构在受到重复碰撞载荷作用下塑性变形的累计趋势,分析加筋板主要参数对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揭示高速、重复冲击下船体加筋结构的变化机理.方法 以一纵三肋加筋板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能量法的刚塑性加筋板动态变形计算方法,以及基于Johnson-Cook本构关系的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不同板架厚度、冲击能量以及冲击尺寸等参数对加筋板变形演化影响的研究.结果 对比分析了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获得了不同参数下的加筋板的结构损伤演化规律.结论 理论解和数值解较为吻合.冲击能量增加后,加筋板的塑性变形量、塑性变形累积速度也随之增加.载荷集中程度越大,对于碰撞边界的破坏效应越大. 相似文献
175.
本文阐述了铅酸电池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工艺技术,通过分析废铅合金板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及电解液、含铅废水、废气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探索铅酸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6.
针对长寿命、高可靠电子产品加速因子的确定极为困难以及需要获取大量的可靠性试验数据的难题,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板级电子产品的加速因子预计方法,推导了综合预计模型。该方法基于平均失效率的概念,采用由底层数据向上层结构综合的思想,利用产品各组成单元的加速因子和平均失效率以及综合加速因子预计模型,将各单元信息进行了综合,得到了板级电子产品的等效加速因子。所预计的加速因子既可为产品的加速试验条件的制定提供参考,也可为小子样产品的可靠性与寿命评估增加信息量。最后,采用该方法对某通讯设备上的印制电路板温度影响下的加速因子进行了预计,得到了合理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7.
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FB-FGD)一体化除尘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气流均布板、气室结构形式和锅炉负荷等对改进前后一体化除尘器的流场分布、处理风量、阻力特性及颗粒相流动状况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渐扩型滤袋室和一定开孔率的气流均布板可很好地改善除尘器内流场分布的均匀性,与一体化除尘器原型相比,改进型除尘器内的颗粒流动更加均匀,同时灰斗积灰对颗粒相均匀分散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考虑粉尘堆积情况下,改进型一体化除尘器总阻力损失与锅炉负荷满足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8.
采集重庆园博园龙景湖不同区域沉积物样柱,分析沉积物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氮磷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一维孔隙水扩散模型(Fick定律)来估算氨氮和正磷酸盐的扩散通量和年负荷贡献量.结果表明,龙景湖沉积物-水界面氨氮从上覆水到孔隙水在垂直剖面上总体都呈现出增大趋势;表层(0~5 cm)沉积物孔隙水中氨氮平均浓度为6.13 mg·L-1±3.07 mg·L-1,是上覆水氨氮平均含量10倍.正磷酸盐垂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小,在表层孔隙水出现极大值;沉积物孔隙水中正磷酸盐平均浓度为2.01 mg·L-1±1.05 mg·L-1.所有区域氨氮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新增淹没区库湾区域氨氮扩散通量低于6.0 mg·(m2·d)-1,龙景沟水库、龙景湖主湖原有湖区氨氮扩散通量分别高达47.19 mg·(m2·d)-1、40.29mg·(m2·d)-1.原有湖区正磷酸盐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扩散通量仍以龙景湖主湖及龙景沟水库最大,为7.89mg·(m2·d)-1、6.13 mg·(m2·d)-1.新增淹没区的河道、库湾及赵家溪部分区域正磷酸盐却表现为由上覆水向沉积物中扩散,扩散通量为-1.93~-2.78 mg·(m2·d)-1.整个湖区氨氮年负荷贡献量为3.95 t·a-1,新增淹没区贡献率为85%;正磷酸盐年负荷贡献量为0.357 t·a-1,新增淹没区贡献率为72%. 相似文献
179.
针对高浓度水采煤泥水需外排的情况,结合絮凝沉降试验,采取了两级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一级采用浓缩机,二级采用新型、高效的翼片(迷宫)斜板沉淀池。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