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西南地区近14a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9~2012年NDVI数据,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GIS和RS技术,分析了西南地区近14a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植被生长良好,各植被类型NDVI均呈显著增加趋势。空间整体表现为改善状态,改善面积远大于退化面积,严重退化区仅占1.18%。退化区分布于横断山地北部、四川盆地东部以及云贵高原中部。(2)植被覆盖变化将以良性发展为主,但强持续性的退化区和弱持续性的改善区应值得关注;强持续性的退化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地中北部、云贵高原中西部、若尔盖高原中部、四川盆地与若尔盖高原相交区域;草原强持续性的退化面积最大,针阔混交林强持续性的改善面积最大。(3)NDVI与温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降水及干旱指数变化的关系不太明显,温度是影响该区植被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22.
采用自行研发的泥-水界面微孔曝气系统,开展了底泥表面曝气和覆盖对城市重污染河道底泥磷释放及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曝气能够有效提高上覆水的溶解氧(DO)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Eh),能够将泥-水界面Eh维持在-100 m V左右,DO提高到6 mg·L-1以上.与对照比较,原位覆盖处理的上覆水DO和Eh有一定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微孔曝气处理.与对照相比较,微孔曝气处理均有效降低上覆水中总磷(TP)和溶解性正磷酸盐(PO3-4)的含量.试验结束时,微孔曝气(A)和微孔曝气+原位覆盖处理(A+C)上覆水中TP含量由初始的0.201 mg·L-1分别降至0.062 mg·L-1和0.050 mg·L-1;上覆水中PO3-4含量由0.086 mg·L-1和0.078 mg·L-1分别降至0.026 mg·L-1和0.023 mg·L-1.与对照相比,微孔曝气处理明显降低了底泥间隙水中TP的浓度,在整个培养期间,其TP含量平均下降38.8%(A)和47.9%(A+C).底泥原位覆盖处理对抑制泥-水界面磷释放能力要弱于微孔曝气处理,而且在试验后期(50 d),上覆水中TP和PO3-4的含量均有所反弹.不管有无覆盖,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处理均显著改变了表层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显著降低了底泥中铁铝结合态磷(Fe/Al-P)组分比例,而钙结合态磷(Ca-P)含量比例却出现明显增加.单一的表面覆盖处理对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没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与单一的处理效果相比较,泥-水界面纳米微孔曝气处理,并结合底泥原位覆盖,更有利于抑制城市重污染河道泥-水界面中磷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23.
通过室内批式培养试验比较了老砂性覆盖土(ASCS)、新砂性覆盖土(NSCS)、老黏性覆盖土(ACCS)和新黏性覆盖土(NCCS)4种填埋场典型覆盖土的CH4氧化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含水率和温度对老覆盖土(ASCS和ACCS)CH4氧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土材料的CH4氧化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CCS、ASCS、NCCS和NSCS;含水率和温度对老覆盖土CH4氧化速率有较大影响,老覆盖土CH4氧化速率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最佳含水率约为25%,最佳温度为20~30℃。此外,当木屑(SD)和牛粪(CD)的混合质量比介于4∶0~3∶1之间时,新覆盖土(NSCS和NCCS)接种SD和CD的混合基质能有效提高CH4氧化速率,当SD和CD的混合质量比为1∶3时,NSCS和NCCS的CH4氧化速率均最大,分别约为未接种样品的1.63和1.41倍。建议在设计覆盖土层时通过接种基质以改善新覆盖土的材料特性,增强土壤的CH4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原位覆盖材料对表层沉积物砷(As)的钝化效果,选择可推广应用的锁磷剂(LMB)和增氧剂(CaO2+CaCO3),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应用微电极技术和高分辨率平衡式间隙水采集技术(HR-Peeper),研究覆盖材料对沉积物中砷(As)钝化的影响机制。实验设置锁磷剂组、增氧剂组和对照组共3个处理组,分为4个实验阶段(分别以加入覆盖剂后的第4,30,90,150天为节点)。结果表明:锁磷剂与增氧剂可有效去除沉积物中的As。锁磷剂覆盖最高可降低50.86%的溶解态As,影响深度可达到-100 mm,有效期150 d。增氧剂覆盖最高可降低55.52%的溶解态As,影响深度为-100 mm,90 d后效果减弱。锁磷剂与增氧剂覆盖显著降低了溶解态As的释放通量。锁磷剂上的镧离子对砷酸盐有很强的亲和力,可去除溶液中的砷酸盐。此外,锁磷剂和增氧剂增加了沉积物-水界面中的Eh值,使Fe (Ⅱ)被氧化成Fe (Ⅲ),吸附As从而降低As浓度。此外,溶解态As与Fe (Ⅱ)在沉积物剖面上同步变化且显著正相关(P<0.001),证实了Fe和As的耦合释放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淡水生态系统中As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5.
《中国环保产业》2014,(6):67-67
正杭州兴源过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国内一家以提供压滤机过滤系统集成服务为特色的制造商和服务商。公司集物料及过滤工艺研究、控制系统设计、压滤机生产、系统调试服务于一体,为环保领域的污泥处理处置提供专业的过滤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同时涉及矿物及加工、化工、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产品销售区域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区,并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压滤机技术的领跑者,兴源过滤实施"大  相似文献   
26.
回乡     
  相似文献   
27.
邓慧玲 《环境》2008,(5):64-65
"韶关污水处理厂今年实现市、县、区全覆盖!"今年全省环保局长会议上,韶关市环保局局长胡书臣的发言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28.
对深圳市流域面积>1 km~2的310条河道开展覆盖情况调查,采用实地踏勘等方法全面调查了深圳市覆盖河道的地理位置、汇水面积、覆盖长度等信息。结果表明:覆盖河道共115条,覆盖段长度共178. 2 km。从中选取3条具有代表性的覆盖河道进行水样采集,并对其总磷、氨氮、总氮、COD及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发现绝大多数指数超标,河道水体属劣V类,均有不同程度的黑臭。探究了覆盖河道对河流污染物降解作用、行洪排涝能力、截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及结构风险情况,总结了覆盖河道的各项功能,对深圳市具备复明条件的暗涵分别提出了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质修复等方面的治理对策,指出了覆盖河道后续整治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29.
覆盖对南方红壤桔园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4年观测了几种覆盖处理下红壤坡地桔园内气温、土温、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养分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直接原因,提出地膜加草覆盖是南方红壤无灌溉条件坡地桔园最理想的覆盖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0.
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1978,1989,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及20世纪50年代航测的地形图,研究了洞庭湖区近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湿地,农田,林地和建成区五类,各时期遥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80%以上,运用ArcInfo和ArcView GIS软件,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在空间上清晰地显示出来,通过叠加4个不同时期的影像分类图,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比例,洞庭湖区50年来水体面积不断减少,减少量为1460km^2,其中1955年到1978年水面面积缩小了970。57km^2,分别为1978年到1989年和1989年到1998年缩小面积的2.23倍和1805倍,湿地面积逐渐增加,1998年湿地面积分别为1955,1978和1989年的1.46,1.41和1.09倍,农田的面积百分比从1955年的54.70%增加到1978年62.15%,又逐渐降低到1989年的51.88%和1998年的48.17%,林地的面积1978年比1955年减少了17%,,1989年比1978年增加了57%,1998年比1989年增加了11%,建成区的变化表明近50年来湖区城市化的进程,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景观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