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2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41.
杨波 《世界环境》2009,(2):84-85
鸟儿“心仪”的小岛 上海崇明东滩位于中国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的东部,南北濒临长江入海口,向东缓慢过渡伸向浩瀚的东海,并与北部的苏北平原和南部的上海市隔江相望,距上海市中心46公里,是由长江北支和北港两个水道径流及涨落潮流夹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沙岛,面积3.261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属河口型滩涂湿地,常称为崇明东滩湿地。  相似文献   
442.
抚仙湖一级支流尖山河小流域的面源污染物贡献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云南省抚仙湖尖山河小流域降雨量以及坡耕地、梯坪地、灌草丛、人工林和次生林5种土地类型及村庄和道路等非生产用地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和泥沙量进行了定位观测,并对地表径流和泥沙中所含面源污染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6~10月份是该流域出现较大阵雨的主要时期,2006年6~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83.2%,这一时期是产生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主要时期.②坡耕地和人工林是地表径流和泥沙产生的主要场所.坡耕地的地表径流和泥沙产生量分别占小流域产生总量的22.97%和62.96%,人工林的地表径流和泥沙产生量分别占小流域产生总量的34.69%和16.76%.③尖山河小流域面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坡耕地和人工林.在坡耕地和人工林,随地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物TN、TP和COD分别占流域产生总量的75.01%、51.63%和66.42%,随泥沙产生的TN、TP和有机质分别占流域产生总量的74.12%、73.18%和62.14%.④村庄和道路等非生产用地单位面积的面源污染物产生量较高,但由于总面积较小,在流域面源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的比例很小,TN和TP分别只占产生总量的3.98%和1.05%.在流域中所占面积很少的坡耕地(仅占7%)却成了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443.
叙述了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基本原理,分析了MAP法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对比了不同的镁盐及不同的反应时间对氨氮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MAP法对氨氮的去除效率高,产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低。同时,氧化镁比氯化镁具有更好的氨氮去除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444.
河口及近岸二类水体悬浮泥沙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悬浮泥沙对河口及近岸二类水体海洋环境的重要影响,重点论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悬浮泥沙遥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悬浮泥沙遥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45.
贵州茂兰峰丛森林洼地泥沙堆积速率的~(137)Cs示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择黔南峰丛洼地区的茂兰自然保护区的坡格森林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泥沙堆积的137Cs示踪研究。(1)坡格森林洼地底部的土壤剖面属于农耕地剖面。(2)受岩土分布、微地形和土壤异质性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的再分布不均匀,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为1.54。相同组成特征的地块内部样点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变化为0.36~0.54,变异相对较小。但137Cs面积活度不能表征土壤侵蚀状况。(3)典型沉积剖面B-1的单一137Cs峰值浓度出现在14~16cm,高浓度137Cs均匀分布深度小于当地犁耕层厚度20cm,说明1963年以来坡格森林洼地的堆积速率接近于0。  相似文献   
446.
以镇江内湖2004年4月21-22日、2004年8月18-19日两次野外大规模水文、水质及泥沙同步监测资料为基础,针对内湖与长江相通、潮汐作用明显的特征,对内湖水位、库容、流量、流速的基本变化规律,水质、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内湖水面面积与库容随潮位变化较大,枯季内湖最大潮差比洪季高0.39 m; 内湖流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潮汐影响强度,进出断面一般在低潮位后出现最大流速,在高潮位后出现最小值; 洪季内湖水质明显优于枯季,涨潮过程水质浓度下降,退潮浓度上升; 洪季内湖水体含沙量及全潮泥沙淤积总量大于枯季,但洪季水流的挟沙能力较强,泥沙淤积量占全潮总来沙量的百分比(27.8%)小于枯季(50%).  相似文献   
447.
Mishra和Deng(2009)研究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亚米特河沉积物TMDL,计算方法包括4部分:(1)建立了1个新的一维粘性泥沙传输模型,(2)由流域侵蚀程度评估沉积物负荷量,(3)河水流量计算,(4)计算亚米特河沉积物日最  相似文献   
448.
Microbial activity may influence phosphorus (P) deposit and release at the water sediment interface. The properties of DO (dissolved oxygen), pH, P fractions (TP, Ca-P, Fe-P, OP, IP), and APA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t the water sediment interface were measured to investigate microbial activity variations in surface sediment under conditions of two-month intermittent aeration in overlying water. Results showed that DO and TP of overlying water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first week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after 15 day of intermittent aeration. Microorganism metabolism in surface sediment increased pH and decreased DO and TP in the overlying water. After two-month intermittent aeration, APA and OP from surface sediment (0–2 cm)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bottom sediment (6–8 cm) (p < 0.05), and surface sediment Fe-P was transferred to OP during the course of microorganism reproduction on the surface sedime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crobial activity and microorganism biomass from the surface sedi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bottom sediment after two-month intermittent aeration in the overlying water.  相似文献   
449.
A new method of adding chemical stabilization agents combined with water-lifting aerator can inhibit pollutant release from source water reservoir sediment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4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