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68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569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1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桑沟湾表层沉积物性质及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研究桑沟湾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结合沉积物的表面电荷性质及磷的形态分析,考察了沉积物对磷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桑沟湾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包括快吸附过程和慢吸附过程,可用快慢二段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等温线符合Langmuir交叉式模型.夏季沉积物样品的最大吸附量高于春季样品,粒级较小的沉积物吸附能力较强.沉积物样品对磷的最大吸附量Qm在0.047 1~0.123 0 mg·g-1之间,吸附/解吸平衡磷浓度(EPC0)范围在0.059 6~0.192 7 mg·L-1,沉积物充当"磷源"的作用.不同站位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磷在沉积物中的主要赋存形态,吸附后的沉积物样品中弱吸附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明显增加.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4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交通隧道施工期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岩溶地区隧道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隧道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研究了施工中含污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污染以及地下水疏排给隧道周边水资源流失两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数量随施工进展与现场情况变化进行增减,以满足施工期不断变化情况对水环境影响大小的准确评估;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木桶理论"的原理,明确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影响最严重环节,有助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3.
为了更好地改善公路隧道中的空气环境,减少对隧道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需采用比通风技术稀释空气污染物更合理高效的空气净化手段。综合国内外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公路隧道中静电除尘技术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静电除尘器(ESP)用于隧道除尘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实验模拟和应用实例中,ESP对粉尘颗粒(PM)的去除效率均可达90%以上除尘效率高并且除尘相对比较彻底。同时对ESP的布置方式进行了阐述,结合其它空气净化装置,提出了一种与ESP相配合的隧道空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方案。实验表明,将隧道空气首先通过ESP除去PM后再对气态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CO)等进行吸附处理,CO等气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会大大提高。结合国际上现有的隧道空气净化技术成果,对中国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结合隧道塌方机理,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分析小径距浅埋暗挖隧道塌方事故的成因。先利用事故树分析法,针对造成塌方事故的所有影响因素,绘制小径距浅埋隧道塌方事故树分析图。然后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结构重要度大小的比较,得出造成小径距浅埋隧道塌方事故的关键因素为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45.
深部隧道开挖卸荷引起的岩体破裂是地下工程典型灾害之一。针对深部隧道单节理岩体在开挖卸荷条件下的破裂问题,基于开挖卸荷引起的最小主应力线性降低规律,采用Griffith强度理论准则对开挖卸荷条件下的含单节理岩体破裂进行了分析,并对破裂岩体进行了锚杆加固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当结构面倾角大于支护应力状态下的破裂角时,深部岩体初始应力状态下未产生破裂,随着最小主应力的降低,深部岩体先产生材料破坏后沿结构面破坏;当支护应力状态下的破裂角大于结构面倾角时,深部岩体受支护应力作用仅产生材料破裂;当结构面倾角小于最小主应力为0时对应的破裂角,深部岩体无论是否支护岩体仅产生材料破裂;对于深部岩体,产生破裂的必要条件是最大主应力大于8倍的岩体抗拉强度,且破裂角变化于30°~45°之间;岩体支护应力的选择应在岩体初始破裂应力与结构面破裂应力之间,并且要保证岩体应力的释放率以及围岩的稳定性。石塘隧道岩体破裂分析及锚杆加固研究表明:岩体首先产生材料破坏,其破坏的临界应力值为10.25 MPa,对应的破裂角为39.9°,结构面破裂的临界应力值为4.15 MPa;石塘隧道岩体在无支护条件下,沿结构面产生突发性破坏,岩体支护应在开挖完成40.59h内完成,岩体支护应力为7.175 MPa,支护破裂角为37.5°,单根锚杆锚拉设计值为88.7kN,锚固长度为5m,倾角为15°,间距为0.8m,此锚杆设计参数下可保证岩体应力充分释放以及确保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孔凡博  张耀宗 《环境工程》2013,31(4):6-8,12
氧化沟工艺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颗粒,无机颗粒的沉淀导致沟内积泥较厚。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依据经验数据,依次对1号、2号氧化沟安装底推。对沟内积泥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氧化沟的积泥主要由进水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造成,且积泥规律与底推安装位置和运行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47.
针对滇池沿湖地区农田面源污染的特点,结合种植生产实际情况,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源-流-汇系统控制的思路,在滇池沿湖地区开展了大颗粒肥料加工施用技术;生物覆盖保护性栽培技术;沟-基-塘系统三项试验研究。实验表明生态控制技术对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综合负荷TN、TN、CODCr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4.14%~59.78%、66.86%~69.45%、42.20%~62.74%和48.83%~76.41%。生态控制技术的集成研究应用对于滇池沿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和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条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生长的影响。在28个温度(15~30℃)和盐度(0~35)组合中,条纹环沟藻在20℃和盐度25下生长最好。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盐度为20~25。在适宜的盐度下,藻细胞对高/低温度的忍耐能力增强,同样适宜温度也可促进藻细胞对高/低盐度的抵抗能力。条纹环沟藻不能在无盐环境生长,但在适温下(20~25℃),能在盐度为10的条件下生长。研究结果说明条纹环沟藻是一种广盐生物,能适应较低的盐度,这也是其赤潮多在低盐的河口海域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曹琳 《装备环境工程》2013,10(2):120-123
结合二郎山区域水文地质特点,分析了二郎山特长隧道施工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为下阶段开展二郎山特长隧道地下水环境专项调查与保护工作提供支撑。结果表明,隧道正常涌水量为34321.62m3/d,采取相应措施后用水量为6400m3/d。二郎山特长隧道施工对隧址区地下水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范围较小、可控。  相似文献   
50.
为更深入地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中Orbal氧化沟工艺性能,以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O rbal氧化沟工艺的实际运行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各构筑物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污染物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4%、91.92%、85.73%、87.6%以上。COD、TN的去除主要集中在厌氧池和氧化沟外沟;氧化沟外沟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此过程pH维持在6.9~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