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31.
构建无机还原剂硫化钨(WS2)强化Fe2+活化高碘酸盐(PI)体系,以典型有机染料酸性橙7(AO7)为模拟污染物,探究了Fe2+浓度、PI浓度、WS2浓度、p H值及水体常见共存阴离子对AO7去除过程的影响,并基于自由基淬灭与捕获实验(EPR)分析了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活性氧化物种及其生成机制.结果表明:WS2/Fe2+/PI体系氧化去除AO7的效率远高于同等条件下单一Fe2+/PI活化过程;在[Fe2+]0=0.1 mmol·L-1、[PI]0=0.5mmol·L-1、[WS2]0=0.3 g·L-1、初始p H为2.6条件下,AO7去除率在12 min内达到93.0%.实验中Fe2+浓度、WS2浓度与AO7去除率呈正相...  相似文献   
432.
433.
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与重点,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修复时间长、污染物矿化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分析验证电活化,考察了pH值、过硫酸盐浓度、水土比和电场强度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0~270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3.3%~98.7%,最佳条件为pH=7.0、过硫酸盐初始浓度为1mol/L、水土比1∶2、电场强度1.5V/cm。该方法能够实现土壤石油烃的快速高效修复,为石油烃的降解及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快速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34.
为实现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提升,利用厌氧消化污泥内源Fe2+活化过硫酸盐(PDS)联合核桃壳生物炭开展其脱水性能调理,并探讨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调理体系在pH值为6、PDS质量浓度为6.2 g/L、生物炭投加量为25.6 g/L、粒径范围125~150μm条件下,低压抽滤后泥饼含水率为70.3%,厌氧消化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CST)降低至114.7 s, CST降低率达到81.3%,脱水性能明显提升。在调理过程中,PDS氧化污泥中含铁矿物释放内源Fe2+,进一步活化PDS生成·SO■和·OH,降解胞外聚合物(EPS),释放结合水,显著增强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生物炭能够吸附EPS中的亲水性有机物,并提供骨架支撑作用,实现脱水性能进一步提升。对抽滤后泥饼重金属分级提取结果表明,调理体系能够明显削弱污泥固相重金属的环境浸出能力,并降低其浸出毒性;环境效益成本比值(BCR)结果表明提出的联合调理手段可行性较强,需进一步研究实现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435.
三峡库区是中国地理的重要过渡带,文化遗产丰富,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研究,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水平。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和批次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旅游活化路径。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差异明显,级别结构呈金字塔型,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类型结构齐全,以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为主;(2)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征为“西密东疏”,呈现“一主核三大核两小核”的空间分布格局;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的批次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6批非遗呈现“东北—西南—西北—东南”的转移趋势,表现出先扩散后集中的动态演变特征;(3)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与旅游业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从核心层、原则层、目标层、驱动层、策略层构建其旅游活化路径,并提出4种旅游活化策略。  相似文献   
436.
为了克服催化分解甲硫醇(CH3SH)技术操作温度高(>400℃)和副产物浓度高的缺点,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自行制备碳纤维(C-PAN)作为载体合成载铜催化剂(Cu10%/P-CAN),并通过碱(KOH)活化来提升催化剂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u10%/P-CAN催化剂在250℃时对CH3SH的转化率仅有90%.经过碱活化的载铜碳纤维催化剂(Cu10%-KOH10%/P-CAN)在250℃时对CH3SH的转化率高于98%,产物中H2S、COS及CH3SCH3等产物的浓度低于0.0004%.进一步分析表明碱活化处理可以改善活性组分Cu O在C-PAN载体表面的分散度,同时提升催化剂表面的碱性位点数量、氧空穴丰度以及活性氧浓度,这是碱活化提升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催化水解CH3SH的过程中,Cu10%-KOH10%/P-CAN把CH3SH中的大部分S元素转化成SO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