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5篇 |
免费 | 213篇 |
国内免费 | 96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0篇 |
废物处理 | 154篇 |
环保管理 | 95篇 |
综合类 | 1650篇 |
基础理论 | 476篇 |
污染及防治 | 451篇 |
评价与监测 | 43篇 |
社会与环境 | 9篇 |
灾害及防治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167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本文应用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技术对NaN_3和K_2Cr_2O_7进行诱变性研究,结果表明:NaN3和K_2Cr_2O_7能明显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增高,并且浓度越高,微核率越高。说明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技术是研究和监测环境诱变剂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其摄入量过多或不足均对会甲状腺产生不利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因碘的长期不当摄入而产生健康威胁。碘在地下水系统中主要以碘离子(I-)和碘酸根离子(IO-3)两种无机碘的形态存在,但在土壤沉积物等固相介质中无机碘主要以碘酸根为主。与I-相比,天然固相载体对IO-3的吸附能力较强,但目前对IO-3在多种天然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仍未可知。选取磁铁矿和弱结晶的铝硅酸钠作为吸附载体,借用扩展三层模型(Extended Three-layer Model, ETLM),研究了在不同电解质浓度(Na-Cl溶液)、pH值及固液比条件下IO-3的吸附行为及微观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IO-3在两种矿物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2)ETLM可较好地拟合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16.
BPA与3种双酚类化合物的联合作用雌激素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联合作用已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采用重组基因酵母检测法,分别测定了双酚A (BPA)、双酚AF(BPAF)、双酚AP(BPAP)、双酚F(BPF)4种双酚化合物的雌激素活性,并依据其测定结果,按照等效浓度比,设计了浓度比分别为EC10和EC50的6种二元混合物并测定了其雌激素活性.结果表明,这4种化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都可以用Weibull函数有效描述,BPA、BPAF、BPAP、BPF的EC50值分别为:6.81×10-6、7.44×10-7、1.43×10-5、7.52×10-6 mol·L-1,其雌激素活性大小顺序为:BPAF>BPA>BPF>BPAP.依据不同的联合作用判断方法对这4种化合物的联合效应进行判断,结果表明,相同化合物的不同混合比例可能对联合作用方式产生影响,采用DA和IA预测模型可以更加直观、方便地判断联合作用的类型,而且可以反映出不同混合比例对联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胜利原油为污染物对褐牙鲆幼鱼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胜利原油对实验褐牙鲆幼鱼鳃丝的Na~+-K~+-ATPase活力的活性有诱导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对其活性影响越大,并随着曝油时间的延长先升高然后降低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当实验油浓度为1.25 mg/L时,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比较不同实验组在相同暴露时间鳃丝Na~+-K~+-ATPase活力,可以说明实验鱼参与能量代谢、物质运输等重要生化过程的能力是一定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第3 d的数值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Ⅰ Ⅱ-ASBR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5℃下以奶粉人工合成废水为底物连续运行了两段厌氧反应器(ⅠⅡ-ASBR),且于ⅠⅡ两柱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厌氧颗粒污泥,为了解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态结构及生物学特性,对ⅠⅡ两柱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及微生物组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了其不同基质中的比产甲烷活性、辅酶F420和胞外多聚物的含量。结果表明:ⅠⅡ-ASBR反应器ⅠⅡ两柱中厌氧颗粒污泥形态及微生物组成差异明显,Ⅰ柱的厌氧颗粒污泥大而密实,Ⅱ柱的较小,呈多孔的网状结构,Ⅰ柱中厌氧颗粒污泥以甲烷八叠球菌、球菌及短杆菌为主,丝状菌较少,Ⅱ柱则以丝状菌、短杆菌为主,球菌较少;Ⅰ柱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甲酸、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高,利用乙酸的活性相对较低,Ⅱ柱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高,而利用甲酸、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低;辅酶F420的含量Ⅱ柱比Ⅰ柱明显要高,而胞外多聚物含量Ⅰ柱比Ⅱ柱的高。 相似文献
19.
炼焦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其大气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不锈钢采样罐和全自动预浓缩/GC/MS系统,在58-Ⅱ型和JN43-80型焦炉顶测试了炼焦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各组分的浓度,研究了VOCs排放特征,结合OH自由基消耗速率分析了这些物质的反应活性.研究发现,在装煤时刻和炼焦过程中,58-Ⅱ型焦炉产生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分别为7022 μg·m-3和6266μg·m-3;JN43-80型焦炉产生的TVOCs浓度分别为4185 μg·m-3和3298μg·m-3.装煤时刻产生的TVOCs浓度明显高于炼焦过程产生的.炼焦过程(包括装煤时刻)无组织排放的VOCs,包含烯烃、烷烃、芳香烃、卤代烃以及少量的醛和酮,其中乙烯、乙烷、丙烯、苯以及甲苯等为主要成分.这些产生的VOCs反应活性各不相同,活性最大的是烯烃类物质.其活性占TVOCs反应活性比重为86.2%±2.1%;其次是芳香烃类物质,其活性比重为9.2%±3.1%;反应活性最大的5个物种分别是丙烯、乙烯、1,3-丁二烯、1-丁烯以及苯乙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近年来各种水处理技术逐渐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其中,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光催化氧化技术也逐渐成为广大研究学者的热门研究方向.文章以光催化氧化技术入手,综述了光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光催化反应影响因素以及光催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讨论了光催化氧化技术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