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401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91.
在北京城区和上甸子本底地区分别开展了为期3a和1a的NH3在线观测,并结合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北京地区NH3浓度水平、年季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北京城区和本底地区的NH3年均浓度分别为(32.5±20.8)×10-9V/V和(11.6±10.3)×10-9V/V,北京城区的NH3浓度高于大多数国内外主要城市和地区的NH3浓度水平.城区和本底地区NH3浓度年变化特征为夏季高,分别为(34.1±6.8)×10-9V/V和(11.1±2.2)×10-9V/V,冬季低,分别为(19.7±9.3)×10-9V/V和(2.4±0.6)×10-9V/V.NH3的日变化特征受气象因素影响明显,其结果表明,春季城区NH3浓度峰值出现在15:00,而本底地区受西南风影响在20:00达到峰值;夏季城区NH3浓度最高值在7:00出现,本底地区则呈现双峰值(分别在09:00和22:00);秋季城区和本底地区的日变化规律一致,均在22:00出现峰值;冬季城区的峰值出现时间晚于本底地区,峰值分别出现在23:00和20:00.西南风是造成本底地区NH3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春季和夏季,随着西南向风速的增大,NH3浓度显著升高.城区的NH3浓度则主要受到局地排放的影响.浓度权重轨迹法的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天津、河北及河南北部地区是影响北京地区大气NH3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392.
钱悦  许彬  夏玲君  陈燕玲  邓力琛  王欢  张根 《环境科学》2021,42(5):2190-2201
利用2016~2019年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监测数据及同期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江西省臭氧污染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近几年臭氧污染日益严重,2016年全省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平均浓度为80.1 μg·m-3,到2019年上升至98.2 μg·m-3,平均年增长率为6 μg·m-3.2019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O3超标总天数为475 d,占总超标天数的72.6%.2016~2018年O3月平均浓度具有典型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2019年秋季由于降水量显著减少、日照时数增多和气温升高等气象条件导致秋季近地面臭氧浓度异常升高,其平均浓度高于其它季节.臭氧浓度总体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当气温高于30℃、相对湿度在20%~40%区间、风速在2~3 m·s-1区间时易出现高浓度臭氧污染.江西省臭氧浓度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赣东北地区低于其他地区,南部城市高于北部城市.其中,赣州市臭氧污染较为严重,其2019年平均浓度居全省最高,为104.2 μg·m-3.基于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和潜在源解析PSCF对赣州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臭氧污染的主要潜在贡献源区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春季臭氧污染的外来输送源主要来自广东中部和江西北部地区,夏季主要来自江西北部地区,而秋季则主要来自广东北部和安徽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393.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探究黄石市城区大气PM2.5中碳氮组分的污染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黄石市城区大气PM2.5中总碳浓度[ρ(TC)]与总碳同位素组成(δ13CTC)均呈冬高夏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夏季分别为(4.4±1.2)μg·m-3和(-26.3±0.5)‰,冬季分别为(9.9±3.5)μg·m-3和(-25.5±0.5)‰;总氮浓度[ρ(TN)]在夏季[(9.1±9.1)μg·m-3]明显低于冬季[(62.4±26.4)μg·m-3],而总氮同位素组成(δ15NTN)在夏季[(12.8±1.9)‰]较冬季[(2.9±4.0)‰]明显富集.除本地源贡献外,黄石市PM2.5中碳氮组分主要受湖南北部近距离区域排放和西北方向远距离传输影响.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与PMF模型解析出机动车排放源为PM2...  相似文献   
394.
实测烟流高度资料的分析表明,Briggs近源处烟流轨迹方程的计算值偏高,而李宗恺的联合作用模式与实测值的关系明显改善。本文还提出了用实测的烟流轨迹来修正Briggs公式系数的方法,推导了对流条件下考虑环境湍流的烟流终极抬升公式。  相似文献   
395.
选择重庆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域2016年9月1日至11月30日6个大气自动观测站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气环境中的PM_(10)和PM_(2.5)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研究区域6个观测站大气中的PM_(10)和PM_(2.5)与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均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大气中的PM_(2.5)的健康风险值均大于PM_(10),PM_(10)和PM_(2.5)的健康风险值均未超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规定的1×10^(-6)~1×10^(-4)可接受风险范围。研究区域秋季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的来源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极地气候和环流气团影响。  相似文献   
396.
中国七月气候条件对昆虫迁飞轨迹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1 977~ 1 979年华中地区飞机捕捉的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数据 ,进行轨迹分析结果表明 ,华南稻区如广东、广西是华中稻区褐飞虱的虫源地。 6月中旬至 7月初褐飞虱迁入到华中稻区 ,大多数在华中南部繁殖一代 ,七月下旬 ,这一代的成虫向更北部迁飞 ,气候条件特别是风向、风速是影响褐飞虱迁飞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7.
焦波  刘君 《山东环境》2000,(7):125-125
医院污水中含有多种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和一些有毒物质,这些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在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有的在污水中存活时间较长,当人们接触或食用被病菌、病毒、寄生虫卵或有毒物质污染的水和蔬菜时,就会使人致病或引起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所以要对医院排放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398.
丁宗洲  安从俊 《灾害学》1996,11(1):20-24
阐述了湖北省血吸虫病分布特征,并对其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及防治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9.
阮小明 《灾害学》1993,8(4):37-40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局部地区自然疫源变化及疾病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对地氟病、血吸虫、疟疫、乙脑及其它水源性疾病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00.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分布对制定污染物减排措施至关重要.本文采用HYSPLIT模型,模拟出抵达铁岭市地区72 h的主要气流轨迹,结合铁岭市2015—2018年PM2.5逐小时浓度数据资料,采用CWT方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 method)对铁岭市PM2.5潜在源区浓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CWT方法(percentage 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 method),对铁岭市地区PM2.5潜在源区浓度占比及传输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铁岭市PM2.5来源呈现出不同的季节特征:春季PM2.5主要来源于铁岭市西北和南部地区,夏季PM2.5主要来源于铁岭市南部地区,秋季PM2.5主要来源于铁岭市西北部及东北部地区,冬季PM2.5主要来源于铁岭市西北部及铁岭市周边地区.铁岭市PM2.5主要来源于3个方向,其中来自铁岭西北方向的源区贡献值4年平均占比27.36%、东北方向占18.51%、西南方向占15.73%;铁岭及周边城市、吉林省松嫩平原、科尔沁沙地以及辽宁中部城市群、环渤海湾地区是铁岭市PM2.5的主要国内源区;俄罗斯、蒙古、朝鲜是铁岭市PM2.5的主要国外源区,且近几年有增加趋势.研究成果对建立铁岭市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制定有效防治大气污染措施有重要的科学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