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204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383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81.
在实际的深孔位移监测中,测斜曲线的突变特征是滑动面辨识的关键依据,对于“B”型测斜曲线通常是将曲线的鼓包凸起点作为滑动面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到测点布置间隔和横纵坐标观测尺度的影响,存在滑面位置定义不清晰、数值不确定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提升测斜曲线滑动面辨识的准确度,基于“B”型测斜曲线变化特征,研究将滑坡抽象为由“滑动体”、“滑动区间”以及“不动体”三者组成的概化模型,并对滑坡运动过程中不同深度处土体的位移速率和加速度变化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土体位移速率沿深度方向会形成多道曲线簇,且不同曲线簇分别对应各滑面所在的滑动区间及非滑动区间。此外,将位移速率转化为加速度,则土体加速度曲线具有更加显著的分簇特征,能够为准确区分滑动体和不动体的区间范围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地,提取监测期内加速度曲线分簇特征显著的当日土体加速度并绘制散点图,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坡体不同区间的深度范围。基于当日各滑面所在滑动区间内的加速度数据,运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计算该区间内的位移加速度最大值,由于滑面处的土体加速度最大,则该值对应的土体深度可作为滑面位置的计算深度。研究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  相似文献   
482.
红外测油仪校正系数应重新测定并通过检验;测量不同浓度的样品应注意与不同光程比色皿的匹配,最好同时测量相应光程比色皿的校正系数;仪器测定低浓度芳烃时,回收率低,校正系数未能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483.
利用气相色谱和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原油污染土壤中油成分的含量,对萃取剂种类和用量、萃取时间、萃取次数、温度和pH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正己烷萃取效果较好,气相色谱杂峰相对少.萃取剂用量为每克干土样加6-7ml正己烷时,萃取油量最大.萃取时间超过24h,萃取效率不再明显升高.萃取效率随萃取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可达到100%.pH值小于3时,萃取效果好;pH值大于7时,萃取能力受到极大抑制.温度则选择50-60℃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484.
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启然 《劳动保护》2005,(10):80-81
建筑施工中,常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人工挖孔灌筑桩系采用人工挖土成孔,浇筑混凝土成桩。这类桩的特点是受力性能可靠,单桩承载力高,结构传力明确,沉降量小;可一柱一桩,不需承台,不需凿桩头;可作支撑、抗滑、锚拉、挡土等用;可直接检查桩直径、垂直度和持力土层情况,桩质量可靠;可多桩同时进行,施工进度快;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操作工艺简单,在各地应用较为普遍,已成为大直径灌筑桩施工的一种主要工艺方式。但是由于桩成孔工艺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单桩施工速度较慢,安全性较差等问题,在人工挖孔桩施工中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且伤亡事故类别呈多样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485.
分析了地表水采测分离现场监测引入社会化服务后面临的质量监管难点,从建立监测人员能力考核和资质管理制度、制定质量监督和评估机制、完善现场采样监测质控要素和原始记录清单等3个方面讨论了采测分离模式现场监测的质控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涵盖技术人员资质能力、机构监测能力、质控样品合格率、交接样品合格率和现场质量抽查结果等5个要素的量化评估方案,并明确了各要素包含的评价指数及权重。  相似文献   
486.
为获得松软煤层多孔爆破的裂纹分布及区域电阻率响应特征,利用岩体和煤体的三层物理模型,开展松软煤层多孔模型爆破实验,借助图像处理与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分析松软煤层多孔爆破的裂纹分布特征,得出爆破前后电阻率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爆生裂隙形成的同时,控制孔内侧煤体呈现出断裂式和非断裂式2种位移现象,部分抵消了爆破孔扩腔带来的挤压作用;提出采用爆生裂隙、控制孔及爆破孔面积变化三者的综合值(S)分析爆破效果,单孔爆破时,S<0,煤层裂隙分形维数变化率仅5%,控制区域呈现压实现象,电阻率降低约20%;多孔爆破时,爆生裂隙丰富、煤体发生充分位移,裂隙分形维数变化率达到21.28%,爆破孔空腔的负效应被抵消(S>0),控制区域内电阻率普遍增大1~30倍;与单孔爆破模型相比,多孔爆破更符合煤矿现场,且能有效实现控制区域内的增透,电阻率普遍呈现增大现象。  相似文献   
487.
为解决高瓦斯矿井开采过程中煤体透气性差、瓦斯预抽周期长、抽采效果不佳的难题,提出利用深孔预裂爆破技术提高煤体裂隙发育度,增加煤体透气性,从而提高瓦斯抽采率的方法。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分析深孔预裂爆破卸压增透内在机理,确定爆破影响半径为4.5~5.3 m,并在A110605工作面进行现场应用,同时考察煤层增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煤层爆破致裂后,平均瓦斯抽采浓度提高了2.17倍,平均瓦斯抽采纯量提高了2.02倍,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了近5.3倍,煤层卸压增透效果显著,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为实现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及正常接替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88.
有机硫化物是环境空气典型恶臭物质,因环境浓度低和化学稳定性差,其定性定量分析是公认的难题。研究筛选5台市场主流有机硫自动分析仪,在石化园区开展实测以考察仪器在复杂环境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仪器能对环境空气中有机硫物质持续有效监测,多数仪器所测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和二硫化碳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较一致,其中D和E仪器的4种有机硫监测数据均呈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80、0.67和0.70(P0.01)。不同仪器测得有机硫数据呈正偏态分布,但浓度分布区间差异较大,表明部分仪器对污染物的富集、脱附和检测等环节仍需改进。D和E仪器监测的有机硫浓度明显升高时,监测点位附近的GC-FID/PID测得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其他时段升高,且周边区域异味投诉量增加,说明这2台仪器监测数据能较好地反映该园区有机硫化物的污染特征。研究可为石化园区有机硫自动监测仪的设备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9.
采用水热合成—高温碳化—涂饰的方法制备了介孔碳修饰石墨电极,并将其用于模拟硝基苯废水的电化学处理,考察了废水pH、电流密度、电解质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修饰电极表面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因而比石墨电极具有更高的硝基苯去除率和苯胺生成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7.0、电流密度为15 mA/cm~2、电解质硫酸钠投加量为1.775 g/L的条件下处理初始硝基苯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模拟废水,电解3.0 h时的硝基苯去除率高达99.6%,苯胺生成量最高达45.54 mg/L。  相似文献   
490.
针对矿井复杂环境对封孔材料使用性能提出的要求,通过引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复合三乙醇胺(TEA)作为有机早强组分,氯化钠(NaCl)、硫酸钠(NaSO4)为无机早强组分,模拟井下高湿环境,,通过正交试验并利用热失重分析(TG)、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手段考察了早强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掺量为氯化钠0.5%,硫酸钠0.5%,三乙醇胺0.05%,AMPS1.0%时,早强效果最显著。封孔材料1 d抗压强度为5.5 MPa,3 d抗压强度为9.7 MPa,7 d抗压强度为13.9 MPa,分别比基准组强度提高了323%,137%和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