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582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致密泥灰岩储层特征与含油性进行了研究。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发育一套暗色纹层状泥灰岩致密油储层,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储层物性总体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具有裂缝-孔隙型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富黏土暗层及纹层缝是主要富油部位,且呈连续性条带分布。纳米级孔隙是致密泥灰岩储层的主要孔吼体系,大于55 nm的孔隙及裂缝发育区是束鹿凹陷致密油"甜点"储层。  相似文献   
102.
1 基本情况 1.1 事故井基本情况介绍 高18-21井组位于某厂某作业区高52区块09井区,开采长10油藏,该井组共有7口油井和3口水井.长10油藏从2008年初开始开发,同年11月开始注水.截至2013年7月,已开发油井168口,日产油611t;注水井开注47口,日注水577m3.主力层位埋深1 650m,原始地层压力13.05MPa,压力系数0.79,地层饱和压力10.78MPa,原始气油比116.9m3/t,溶解气主要含量为C1、C2、C3,总含量为90.9%,无H2S和CO气体.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吉林扶余油田含油污泥进行图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含油污泥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含油污泥脱油率与液固比、温度、搅拌时间和破乳剂的浓度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1:1,破乳剂SP加量为20 mg/L,在温度50℃下搅拌5 min,处理后含油污泥脱油率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04.
文章在介绍油田含酸油来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影响含酸油脱水因素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含酸油pH值在6~8范围外,原油脱水率均小于85%;不同酸对原油脱水影响不同,其影响程度一般为残酸土酸盐酸;原油中酸化淤渣越多,油水界面膜稳定性越高,酸化油脱水难度越大;酸化油中亲水固体颗粒趋向于水包油型乳状液,亲油固体颗粒趋向于油包水型乳状液,固体颗粒的粒径越小,形成乳状液越稳定;酸化油中胶质、沥青质越高,油水乳状液相对越稳定。最后综述了中和预处理法、水洗法、化学破乳法、超声波辅助法以及联合破乳法对含酸油有效的破乳方法,介绍了这几种破乳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建议处理含酸油时,应先弄清影响含酸油脱水的主要因素,采用合适的脱水方法,提高含酸油脱水效率。  相似文献   
105.
针对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废钻井液处理,采用化学热洗的方法对废钻井液进行了油、水、固三相分离,并使用5%的清洗剂对废钻井液中的泥砂和岩屑进行除油。结果表明:温度为40℃、搅拌转速为160 r/min、破稳剂浓度为50 g/L、清洗剂的浓度为5%时,废钻井液中油的回收率达到了98%,泥砂与岩屑的含油量均小于2%。  相似文献   
106.
<正>洲城联合站位于江苏省姜堰市溱潼古镇,既是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最大的油田联合处理站,也是华东分公司采油三队的生产枢纽,担负着锅炉、集输、装卸油三个岗位。洲城联合站有员工24名,女工占总站人数的80%,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娘子军",并且是唯一由女将挂帅的班组。洲城联合站担负着来自18个油田区块所产原油的净化外输、油田污水处理、回注、供热等多种任务。  相似文献   
107.
为解决作业船只溢油储存容量的限制,及避免作业船只往复溢油驳运,缩短溢油应急时间,本文开发了一种可折叠的大容量浮动油囊,阐述了油囊的工作原理,试验研究了油囊囊体和骨架的组成材料,分析了油囊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结果显示,大容量浮动油囊具有容量大、强度高及存储体积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参考ASTM D-7066-04(使用红外光度法和二聚/三聚三氟氯乙烯试剂测定水中动物油脂及非极性材料含量),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对水中油进行了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在0—0.5 mg·m L-1范围内曲线线性良好,r=0.9983,回收率在范围为69%—111%.  相似文献   
109.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0.
富油煤原位热解产生的油、气等有机物会通过岩层的压裂缝进入含水层,产生一系列环境行为效应.为探究富油煤热解产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以陕北榆神府矿区富油煤与含水介质粉砂为研究对象,采用批量平衡试验,开展了粉砂对煤焦油不同组分的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粉砂对煤焦油中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的动力学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模型符合Freundlich方程,说明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受富油煤热解焦油组分含量差异影响,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量表现为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4520、0.7926、1.9015、3.6336、11.8001 mg·g-1,吸附量总和占煤焦油含量的68%~85%;随着温度的升高,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能力均有所减弱,表明升高温度不利于吸附行为的进行,且反应的ΔG0<0表明粉砂对5种组分的吸附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属于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