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3篇
  免费   621篇
  国内免费   1198篇
安全科学   2123篇
废物处理   217篇
环保管理   996篇
综合类   6340篇
基础理论   575篇
污染及防治   605篇
评价与监测   611篇
社会与环境   126篇
灾害及防治   149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769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463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环境水体监测质量控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监测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
根据排放水污染物总量监测规范,针对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排污口不规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文中指出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存在的不完善性,提出建立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使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由浓度控制转向总量与浓度结合的控制体系;建立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法规体系,规范排污行为.并阐述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4.
2005年10月,太湖湖体平均水质为Ⅳ类,富营养化程度平均处于中富营养水平。与《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湖体水质目标相比,西部沿岸区和东部沿岸区有超标现象,其余湖区各项指标均达到水质目标要求。江苏省境内太湖流域出入湖河流21个控制断面(苏州苏东河越溪桥因河道整治无法采样)中,有14条河流水质符合2005年水质目标类别要求,达标率为70.0%;9条主要人湖河流中有6条河流水质达标,达标率为66.7%。45个环湖河流行政交界断面中,  相似文献   
95.
中速定量滤纸水溶物干扰悬浮物测定的研究与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速定量滤纸水溶物干扰悬浮物测定的研究与校正孙廷春(黑龙江双鸭山矿务局环保处155103)国家环保局公布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1989年版).要求SS测定中,若以中速定量滤纸为滤料,滤纸用前先用蒸馏水冲洗,除去可溶性物质、再烘干至恒重,然而这一...  相似文献   
96.
1985年~1989年由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自治区环境监测站(研究所)对内陆流域各类水体中U、Th、~(226)Ra、~(40)K浓度进行调查,由调查的29条内陆河、23个湖泊、15座水库、55处井泉和34个自来水的统计结果表明,流域内各水体中U和~(40)K浓度的平均值与同期调查的黄河水系同类水体的浓度相近,明显高于长江水系,与全国同类水体相比亦属偏高。Th和~(226)Ra的平均浓度与全国同类水体的浓度相近,甘、新内陆区浓度较低。调查发现,一些咸水湖、井水和自来水中U、~(226)Ra,或~(40)K浓度异常偏高。  相似文献   
97.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大气CO2浓度升高(简称FACE,即Free A ir CO2Enrichment)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综述了FACE条件下,农田土壤植物生物量质量变化和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反馈作用,以及土壤痕量气体排放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98.
99.
本文依据2003年五常镇噪声污染的主要指标分析了噪声污染现状、污染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0.
硝化反应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就碳源不足的废水实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