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东海浮游十足类(Decapods)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97~2000年对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十足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多样性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海4季共出现浮游十足类9种,其中秋季4种,冬季5种,夏春季各7种;中型莹虾、细鳌虾、汉森莹虾、刷状莹虾和正型莹虾是常见种,其余4个为稀有种。春季转至冬季,夏季转至秋季、秋季转至冬季,其种类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出现更替。种数分布在冬春季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夏秋季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盐度。冬春季种类变化主要与台湾暖流与黄海冷水团季节性的进退以及东海气温季节性变化有关,夏季种类分布特征与沿岸流和暖流势力强弱有关。常见种对不同季节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其出现频率和个体丰度远大于稀有种。中型莹虾的大量出现是影响东海浮游十足类多样性指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2.
山东省东平湖浮游动物与富营养化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94年对东平湖6个采样点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浮游动物的调查,共获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66属100种,查明其数量和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状况,确定了指示轻污带,β-中污带和α--中污带的15个种及其分布,根据浮游统计结果。结果:其它方法,肯定了东平湖为中营养型一富营养型湖泊,按照综合防治富营养化原则,作者提出放养鲢鳙及搭配比较,以减少湖中着生藻类和浮游动物,防治富营养化,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3.
浙江近海洋域地处暖温带和亚热交汇区,在不同季节受不同性质水系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汇和混合。通过对1990年春,秋两季浙北,中、南三区及7个重点岛群浮游动物及不同生态类型种类优化势度的计算和分析,探讨其栖息区域的群落生态特征,并从生物效应的角度判别栖息海区的水体性质。  相似文献   
154.
2004年3月~11月对人工湿地循环处理的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放养类型对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经人工湿地处理后,水质改善,对浮游动物去除率在60%以上,几乎没有影响到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循环水量最大的1号塘浮游甲壳动物隆腺溞占优势,密度较其他塘低,而生物量则高;放养类型相同的循环塘3号塘和静态塘4号塘,浮游动物种类基本相同,但种类数3号塘明显多于4号塘;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显示:1号塘>2号塘>3号塘>4号塘,说明循环塘水质好于静态塘.图4表5参21  相似文献   
155.
利用莱州湾海域历年综合调查和生态监测资料,综合分析了莱州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主要海洋生物类群的多样性状况及其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类繁多,不同航次调查物种数在几十至上百种不等,优势种周年变动和年际变化具有群落演替的特征,总细胞丰度在季节和年际间均呈指数变化,多样性指数H' (log2)平均值为2.64,秋季相对高于春季和夏季,且1959年显著高于20世纪80年代后的年份。莱州湾浮游动物种类以桡足类为主,单航次调查物种数相对浮游植物较少,优势种组成相对稳定,个体密度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多样性指数H'在1.74~2.52之间波动。莱州湾底栖生物种类众多,单航次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一般就超百种,优势种以多毛类和双壳类为主,近几年呈现高丰度和低生物量的特点,多样性指数H'近几年监测结果有升高趋势,但相对20世纪80年代仍属低值。  相似文献   
156.
梁塘河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重污染河流浮游动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3年6—8月系统调查了梁塘河的水生态环境,分析浮游甲壳动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梁塘河各采样点的营养状态指数均大于70,水体为超富营养状态. 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3种,其中枝角类13属15种,桡足类8属8种,枝角类生物量占浮游甲壳动物总生物量的53.17%,桡足类生物量占46.83%,主要优势种为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梁塘河可分为3类河段,其中ρ(NH4+-N)较高的河段内微型裸腹溞占绝对优势,其生物量达到0.46 mg/L;ρ(Chla)较高的河段内短尾秀体溞占绝对优势,其生物量达到0.30 mg/L. 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透明度、ρ(Chla)均呈显著负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3.3x+4.22和y=-0.015x+4.20. 研究显示,ρ(NH4+-N)、ρ(Chla)和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可以作为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7.
Cui FY  Wu YQ  Liu DM  Zhang M 《环境科学》2005,26(5):89-94
为解决水源水中孳生的水蚤类浮游动物难以被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有效地去除,困扰水厂正常生产运行的问题,进行了O2氧化、H2O2氧化和O3/H2O2高级氧化对水体中剑水蚤类浮游动物灭活效果的试验研究.发现3种方法中,O3/H2O2联合时除蚤效果最佳,在蒸馏水中投量为031.0mg/L、H2O24mg/L时,接触30min达到100%的灭蚤率;单独O3氧化效果也较好,投加1.0mg/L的灭蚤率为80%;H2O2氧化效果不理想,投加4mg/L几乎无灭蚤效果。进而考察确定了03/H2O2灭活剑水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加O3后加H2O2,投加间隔时间30~60s为宜;并探讨了H2O2投量、水体pH值以及有机物含量对O3/H2O2系统灭活剑水蚤效果的影响。试验中发现H2O2投量在4~10mg/L之间效果无较大变化,有机物含量对灭蚤影响较大,pH值的影响则较小。最后对O3/H2O2预氧化与水处理混凝沉淀工艺的协同除蚤效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O3/H2O2预氧化与水处理混凝沉淀工艺的协同作用将会进一步提高除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8.
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室内受控生态系统进行实验.采用于桥水库原水接种后,人工设置营养盐质量浓度梯度,模拟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水体,以研究浮游动物的生长情况,及其控制藻类生长的作用.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过高的营养盐浓度,可能会对轮虫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甲壳类动物的总数量基本由营养盐质量浓度决定.在四个营养盐质量浓度梯度下,浮游动物与藻类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浮游动物均能够发挥一定的控藻作用.当营养盐ρ(TN)=3mg·L-1、ρ(TP)=0.02mg·L-1左右,浮游动物的控藻作用最明显.当营养盐质量浓度过高时,浮游动物的控藻作用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9.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调查.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介形类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丰度变化与水团的关系,以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和优势种丰度对介形类总丰度的贡献;并与东海外海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介形类总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四季多样性指数(H')均低于2,其中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共出现浮游介形类20种,春季最多(16种),秋季最少(3种).四季皆为优势种的仅有短棒真浮萤(Euconchoecia chierchiae),其它的主要有后圆真浮萤(E.maimai)和针刺真浮萤(E.aculeata)等.春季的后圆真浮萤和冬季的短棒真浮萤对总丰度的贡献最大(β>0.90).短棒真浮萤的分布对总丰度的季节变化有重要影响,由此形成介形类特有的变化特征.图5表3参20  相似文献   
160.
重污染河道浮游动物种群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城市河道水情复杂,氮磷浓度较高,属于重污染的滞流水体.通过对试验区南园水系为期1a的调查研究表明:该河段共有浮游动物33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类24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1种.各河段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678 ind·L-1,生物量为56.028 mg·L-1.从种类数来看,轮虫类大于原生动物大于枝角类大于桡足类.从密度看,全年平均以轮虫最多,其次为原生动物,桡足类最少.从生物量看,以枝角类最高,桡足类次之,原生动物最少.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夏季较多,秋冬季较少.优势种为轮虫类和枝角类,这些种类极耐有机污染,耐低溶氧.在苏州古城区重污染河道中,浮游动物的总量与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数量等均没有线性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与苏州城市河道污染较重有关.城市河道特殊的水域环境决定了浮游动物种群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都有其特殊性.探讨了重污染的城市河道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特点,提出了控制某些优势种群发展的设想,为改善河道水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