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了解南黄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变化,利用2008年8月在南黄海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类,并对浮游动物的群落进行了划分。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72种、浮游幼虫27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054.9 ind/m3,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现出由沿岸水域向中部水域升高的趋势,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趋势与之相反。根据浮游动物组成的相似程度,将研究海区浮游动物划分为3个群落:南黄海沿岸群落、南黄海中部群落和长江口沿岸群落,并对各群落进行了种类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类的分析。本研究的群落划分结果与之前的研究基本一致,但近半个世纪以来,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地理分布的南界向北有所推移。  相似文献   
62.
于2009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在辽宁徐大堡海域共开展四个航次的现场监测,进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优势种及其季节演替、特征种的丰度及时空分布(包括优势种、鱼卵和仔稚鱼等)以及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及物种多样性,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属于广温广盐类群和近岸暖温类群,优势种及其群落组成的季节演替较明显。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丰度,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水温的季节变化及沿岸水的输入是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丰度时空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3.
为了模拟河流水生态系统演变,探讨热带河流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在流量影响下的沿程变化规律,在求解河流二维浅水方程的基础上,考虑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悬浮碎屑、无机氮、无机磷等输运和演变子模型以及各子模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构建水生态动力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热带河流—海南南渡江下游龙塘坝至入海口段(长约28 km).数学模型采用ADI-QUICK格式差分方法对水动力学方程和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求解,进而驱动各类生物变量输运和演化.通过对河流水面线高程、营养盐含量、浮游生物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加以对比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在生态参数合理率定前提下,忽略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采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工况下的代表流量加以概化,数值模拟仍能获得局部河段浮游生物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整体相符合的结果.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均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但随流量的增大整体上呈降低趋势,丰水期上游浮游生物生物量为下游的1.6倍,枯水期达到9.3倍.受海水入侵、沿程污染排放等因素的影响,枯水期浮游生物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远大于丰水期.枯水期河道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模拟值的最大值分别为77.71和38.56 mmol/m3(均以C计),约为丰水期的3.8倍,说明枯水期水质富营养化风险远高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怀洪新河太湖新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年6月(夏季)在怀洪新河进行采样分析,并对调查区域内的浮游动物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保护区河段属中营养型河流;保护区浮游动物有4门24属33种,其中轮虫类最多,为11种(占33.33%),其次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均为8种(占24.24%),最少的为枝角类6种(占18.18%);保护区浮游动物细胞密度平均为1.82×10~4ind./L,生物量平均为2.45mg/L;水温和氨氮是影响水体环境的关键因子;水温、总氮、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pH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65.
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口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时空分布等生态特征有别于其它水体。2005年秋季(丰水期)和2006年春季(枯水期)对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沿南北支由西向东设立3个采样断面共2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27种,其中轮虫65种,原生动物107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40种。优势种包括龟甲轮虫(Keratella)、刺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砂壳虫(Difflugia)、表壳虫(Arcella)、砂壳纤毛虫(Tintinnid)、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象鼻溞(Bosmina)等。文章对南北两支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比较,南支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物多样都高于北支,南北两支的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很低。南北两支水域环境的不同造成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较大差异,文章分析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其中水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水温的季节性决定了浮游动物在时间分布上的变化。盐度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决定了其物种生态类型及空间分布。从整体上看,南北支主要受长江径流控制,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以淡水种为主,咸水种在断面3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66.
探究生态修复后九曲湾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生态位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九曲湾水库及相关饮用水源地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于生态修复前2014年4月(平稳期)、2014年7月(爆发期),2015—2016年生态修复后12月(枯水期)、4月(平水期)、7月(丰水期)进行数据采集,采用优势度、Levins生态...  相似文献   
67.
浙江北部海域春季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年春季在浙江北部海域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采用多元统计软件PRIMER 5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各类浮游动物62种、浮游幼虫12种,合计74种。经统计共有2种优势种,分别是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平面分布比较相似,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东部和东南部,并存在着向东南方向呈递增的趋势,而在杭州湾内的值比较小。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比较低,平均值为1.54。根据对本次调查获得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聚类分析,主要存在着两个生态类群,群落Ⅰ为沿岸低盐群落,群落Ⅱ为暖温带近海群落。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浮游动物对广东大宝山矿区外排酸性废水的响应,以评估周边及下游水域的水生态环境现状,于2010年9月采样调查了广东大宝山矿区周边河流的浮游动物状况,对比分析了受矿山酸性废水影响严重的水域与影响较小的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指标差异,并探讨了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检出的46种浮游动物中轮虫类种类最多,有24种,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10种和9种,原生动物仅有3种.其中受污染较为严重的受损组(S1~S3)几乎未发现浮游动物,臂尾轮虫和异尾轮虫在相对受污染影响较小的恢复组(S4~S7)占有较大优势.调查得到的浮游动物最大丰度及生物量分别为378.26 ind./L和1.990 1 mg/L.相关分析表明,pH、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CODMn)、硅酸盐及重金属铅和铬等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群落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9.
厦门海域春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应用稀释法对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率(k)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5月,西海域18测站k、g分别为2.41、0.78d^-1;南部海域27测站分别为2.43、1.32d^-1。8月18测站k、g分别为3.00、2.90d^-1;27测站分别为1.94、0.91d^-1。说明厦门海域作为典型的亚热带港湾,具有高的k、g值。分粒级研究结果显示:8月,18测站微型浮游动物对微型浮游植物(Micro)具摄食偏好;而27测站微型浮游动物对Micro和Nano级的摄食率相近。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18测站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的k、g,结果表明:春季,生长率和摄食率分别为2.00、1.02d^-1;夏季分别为1.52、0.96d^-1。  相似文献   
70.
太湖微囊藻毒素年变化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太湖 6 个样点进行了为期 1 年的微囊藻毒素(MC)的监测,探讨了微囊藻毒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在湖体中的全年变化趋势和藻类生长繁殖的全年变化趋势有共同之处,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但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峰值比藻类生物量的峰值略有滞后,并且在夏、秋季藻毒素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的时期内,有明显的起伏;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蓝藻生物量呈高度相关,如果该样点藻类优势种为蓝藻,则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藻类总生物量亦相关;和浮游植物存在捕食关系的浮游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与藻毒素含量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