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566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71.
依据2010年5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了颗粒有机物的浓度变化和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春季东海赤潮高发区颗粒有机物(POC和PON)的浓度范围为91.15~3655.17μg·L-1和12.59~684.57μg·L-1,平均值分别为(745.64±632.05)μg·L-1和(126.04±106.32)μg·L-1;平面分布上,颗粒有机物整体上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点,长江口外、舟山群岛东南海域以及闽浙沿岸都出现高值;垂直分布上,颗粒有机物呈现出典型的表层高、底层低的特征,表现出大洋水的性质;周日变化上,除了30 m层以下颗粒有机物比较稳定外,各层颗粒有机物整体上表现出全日周期变化.长江口外颗粒有机物的高值中心主要受陆源输入(主要是长江径流)的影响,舟山群岛东南海域以及闽浙沿岸海域颗粒有机物高值区主要受浮游植物活动的影响,底层颗粒有机物主要受到了底层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2.
为了摸清晋城沁河流域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及关键驱动因子,于2020年10~11月对山西省晋城市沁河和丹河的62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7种,由隐藻门、绿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和裸藻门组成.沁河的优势种为小球藻、啮蚀隐藻、尖尾蓝隐藻、具星小环藻、绿球藻和绿色裸藻.丹河的优势种为啮蚀隐藻、史密斯胸隔藻、绿色裸藻、具星小环藻、小球藻和矩圆囊裸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0.35~3.15,均值为1.40,Pielou均匀度(J)的范围是0.24~1.00,均值是0.68.丹河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高于沁河,沁河晋城段中游和丹河晋城段中下游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最低.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河岸缓冲区林地面积比例是影响沁河绿藻门绿球藻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绿色裸藻的分布主要受硝态氮、总磷和河岸林地面积比例的影响,具星小环藻的分布主要受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例和温度的影响,小球藻、啮蚀隐藻和尖尾蓝隐藻主要分布受农村聚落用地和耕地面积比例的影响.丹河啮蚀隐藻和具星小环藻的分布主要受pH和硫酸盐影响,绿色裸藻主要受河岸城镇建设和草地面积影响,矩圆囊裸藻主要受林地面积比例和Cl-影响最大,史密斯胸隔藻的分布主要受水温和耕地面积比例影响最大,小球藻主要受氨氮和耕地面积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73.
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年5月21日—12月7日北黄海浮游植物4个航次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丰度及其分布、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站位聚类分析手段对北黄海浮游植物做区域划分。结果表明,4个航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22属56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广温广盐性种为主。硅藻门种类数最多45种,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为12种,其次为角毛藻属9种;甲藻门10种,种类数最多的是角藻属4种;金藻门1种。4个航次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3~18 103.5×104cells.m-3,平均为542.4×104cells.m-3。浮游植物丰度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2105.1×104cells.m-3)>秋季(29.4×104cells.m-3)>夏季(25.5×104cells.m-3)>春季(9.7×104cells.m-3)。4个航次浮游甲藻细胞丰度介于未检出~80.5×104cells.m-3,平均为6.9×104cells.m-3,浮游甲藻细胞丰度按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13.9×104cells.m-3)>秋季(8.5×104cells.m-3)>冬季(2.8×104cells.m-3)>春季(2.3×104cells.m-3)。北黄海重要优势种是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较为重要优势种有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大角角藻(Ceratium macroceros)、梭角藻(Ceratium fusus)、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季节优势种是圆筛藻spp.(Coscinodiscus spp.)、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 socialis)和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是2.024和0.636,二者分布共同特征是北黄海南部海域和丹东鸭绿江口外部海域较低。站位聚类分析表明北黄海浮游植物种类地区划分主要分为3个区域:鸭绿江口区、中部区和西部区。  相似文献   
474.
梅梁湖水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2008年的4月—11月梅梁湖水域应急监测数据,探讨了梅梁湖水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蓝绿藻含量与TP、pH值和DO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SD和EC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H3-N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梅梁湖浮游植物生长受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但主要为TP、TN、水温和风速。  相似文献   
475.
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水华物种的演替及其与蓝藻毒素的关系,对于湖泊的风险评估具有重大意义。于2017年水华暴发较为严重的夏季(6-8月)对巢湖水体的理化参数、浮游植物和蓝藻毒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巢湖基本上处于富营养-超富营养的状态。24个样本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2属117种,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细胞密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其中6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35×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p.,优势度为0.397)、水华长孢藻(Dolichospermum flos-aquae,优势度为0.195)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优势度为0.181);7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31×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优势度为0.741)和黏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mucicola,优势度为0.072);8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01×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优势度为0.646)。11种蓝藻毒素在夏季巢湖水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以微囊藻毒素MC-LR、MC-RR和MC-YR为主,最高检出浓度分别为0.115、0.107、0.018 μg/L。此外,分析了拟柱孢藻毒素浓度与水华束丝藻细胞密度的关系,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表明水华束丝藻可能是其最主要的产毒蓝藻。11种蓝藻毒素的浓度均未超过饮用水安全标准的规定,但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依然需要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476.
桑沟湾养殖水域春季和夏季营养限制的现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加富生物测定法现场实验研究了桑沟湾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营养限制.结果表明,桑沟湾牡蛎和扇贝养殖水域在春季及夏季均不存在营养限制问题;海带养殖水域在春季存在Si营养限制,而在夏季存在N营养限制.讨论了在养殖海域进行营养限制研究的方法,提出了群落培养的营养加富现场实验方法是在养殖水域进行营养限制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现状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3年夏季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舟山渔场西部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最高(12 332.30×104/m3),长江口次之(3 961.38×104/m3),杭州湾水域最低(569.11×104/m3),长江口水域年间出现高值(1 000×104/m3)的稳定性明显高于舟山渔场和杭州湾;长江口(122°30′E以西)7月径流量变化是导致8月浮游植物总量年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从单一种数量优势向多种群数量优势的方向发展,以往单峰型的季节变化和单一种主导浮游植物总数量分布的格局将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478.
利用钦州湾20 a(1983~2003年)来10个航次的调查分析资料,分析了该湾浮游植物的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湾在开发初、中期,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相应的营养盐除N明显上升外,均下降显著;在开发盛期,以Chl.a表征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则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应的营养盐仍以N明显上升的趋势出现,而P和Si则保持了相对稳定状态.相关分析显示,开发初期,浮游植物突出了与直接消费者-浮游动物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开发中期,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几率明显增加,尤以秋季最好;在开发盛期前期,Chl.a只与COD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中期,无论秋季还是冬季,Chl.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均较密切,多在95%置信水平上.这种相关特性的出现,代表了不同时期海湾的水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479.
首次探讨高营养盐条件下N及N/P异动对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细胞碱性活性基团含量、细胞干重、细胞形态及细胞体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即对细胞生命力和表面吸附力的影响.N/P=55: 0.5时,叶绿素含量最高.N/P=6: 0.5为杜氏藻最佳生长营养盐条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和细胞干重最高,生长状况及生命力最佳,即N/P偏离6: 0.5,各组分含量均减少.碱性活性基团和藻细胞大小,当N/P=55: 0.5最大;N/P=6: 0.5时最小.细胞大小、碱性活性基团含量与细胞吸附海水中微量金属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80.
于2020年9月~2022年6月在异龙湖开展了20个点位、8个季节的水体水质、浮游植物碳氮同位素信号等内容的系统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δ13C信号分布范围为-28.98‰~-22.32‰,呈现了丰水年份(-26.89‰±1.34‰)低于枯水年份(-25.30‰±0.97‰)、9月高于其他月份等变化模式,同时出现了西部湖区高于中部、东部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浮游植物δ15N信号分布范围为-0.28‰~10.25‰,且丰水年份(6.28‰±1.07‰)高于枯水年份(2.78‰±1.55‰),施肥季节(6、12月)低于其他季节,以及在雨季(9月)和旱季初期(12月)西部湖区高于中部、东部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异龙湖水量的上升,具有较低δ13C信号的流域无机碳输入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降低,可能改变了浮游植物利用的无机碳源及其生长速率,从而造成了浮游植物δ13C信号的显著下降,反映了调水补水措施等人类活动影响下浮游植物δ13C信号的快速响应.同时,浮游植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