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464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绿色视野》2011,(12):26-29
2011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安徽省巢湖市被一拆为三,原所辖县区分别并入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经此调整,合肥市现辖4区1市4县,城市空间、经济体量大幅增加。到2020年,合肥人口规模将达1000万,在皖江城市带上,一个"区域性特大城市"呼之欲出。人口多城市用水量自然飚升,现在合肥常住人口570万人,夏季平均每天用水量达到100多万立方米,足有大半个天鹅湖之大。  相似文献   
302.
长江河口淡水资源利用与避咸蓄淡水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长江口的淡水资源 ,首先要研究河口水质的污染程度以及咸潮入侵的时空变化规律。长江河口水质除边滩存在局部污染外 ,主槽水质良好。长江口南支、南港、北港盐水来源主要有北支倒灌和外海盐水直接入侵两种形式 ,盐水入侵具有周日、半月、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 ,由于北支倒灌咸水团的影响 ,低盐度值往往出现在大潮期和涨憩附近。通过修建边滩水库 ,达到控制引水时间、避咸蓄淡的目的。最长连续超标天数的推算是确定水库库容的关键问题 ,采用数理统计、二维数值模拟、ARMAX模型 +Markov模型等方法推算 ,几种方法相互印证 ,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避咸潮取水 ,蓄淡水保质” ,这是宝钢干部、科技人员总结出来的长江河口引水经验。长江口取水工程由取水系统、调蓄水库和输水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长江口避咸蓄淡水库的成功经验 ,对沿海潮汐河口的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03.
为了研究未来盐水入侵对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本研究将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土壤移置到半咸水潮汐湿地,研究土壤移置30、180和510 d后,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组分和碳获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水解酶、过氧化氢酶与酚氧化酶)对盐分增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增强对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显著,盐分增强促进土壤MBC和DOC的含量增加,土壤EOC的含量减少.植物地上生物量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强而降低,而地下生物量随着盐分的增强而增加.细菌丰度随着土壤盐分增强而减少,真菌丰度随着土壤盐分增强而增加.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强,4种碳获取酶的活性增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碳获取酶的活性受土壤Fe(III)/Fe(II)比值、土壤C/N比值及土壤真菌/细菌(F/B)比值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河口淡水潮汐湿地由淡水潮汐湿地转变为半咸水潮汐湿地,植物的根系泌氧和有机物分泌都会相应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变差,故而土壤碳获取酶的活性会相应增加,而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大量减少.因此,未来海平面上升后,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碳储量减少,并进一步加剧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淡水潮汐湿地生态...  相似文献   
304.
河口湿地是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过程最为集中和活跃的区域,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比较敏感.当前闽江河口氮负荷增强的问题不断突显,研究外源氮输入对湿地土壤硅含量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湿地开展野外原位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氮输入条件(CK:对照处理,LN:低氮输入,MN:中氮输入,HN:高氮输入)对湿地土壤硅形态、组分及其与碳氮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输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鳝鱼滩芦苇湿地土壤pH下降、电导率上升,对全氮和全碳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土壤硅含量和组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LN、MN、HN输入时鳝鱼滩芦苇湿地土壤中全硅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0.73%、2.14%、7.75%,而有效态硅含量分别增加了3.46%、2.54%、4.92%;氮输入未改变土壤全硅及有效态硅在0~10 cm深度分布的特征,均表现为表层<亚表层,但在芦苇生长的初期和后期,有效态硅的土层特征表现为表层>亚表层.从土壤硅组成比例来看,有效态硅占全硅的年平均比例在LN、MN、HN输入时分别为6.29%、5.69%、6.17%,均高于对照组(5.44...  相似文献   
305.
河口沉积物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对驱动河口及近岸海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深入了解河口沉积物特性、微生物组成及其影响因子,对探究河口及近岸海域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碳氮同位素分析技术及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小岛河河口沉积物采集的3个样点,33个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年代、有机质来源及不同年代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了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年代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岛河0~100 cm沉积物,沉积时间长达175 a,沉积物中的碳、氮来源主要是海藻、地衣、大气中的NO3-和NH4+、NO2-及海洋悬浮有机质;优势种群包括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在不同年代的沉积物之间没有差异,但种群结构组成随沉积时间延长,在不同水平上略有不同;不同地点的取样点之间α-多样性及进化特征具有显著差异;C/N是影响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  相似文献   
306.
为研究盐城入海河流水生态质量状况,于2022年5月和9月对盐城主要入海河流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基于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对10条入海河流进行水生态评价。结果表明,全年水质优Ⅲ类以上断面比例为70%,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是影响断面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着生藻类香农-维纳(Shannon Wienner)多样性指数(H′)为2.77~4.4,平均值为3.97,评价级别总体为优秀。调查发现,着生藻类包括硅藻、绿藻、蓝藻、裸藻、甲藻、隐藻和黄藻共7门129种,其中5月发现着生藻88种(属),9月发现着生藻95种(属),硅藻门为全年优势种。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WEQI)评价结果为良好,良好级别占比80%,制约盐城主要入海河流生态质量综合指数的因素为水质和生境。  相似文献   
307.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18年下半年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滨海芦苇湿地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o)进行测量分析,研究海洋保护区内典型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大气CO2交换的变化规律及其环境调控。结果表明,有芦苇生长的7月-10月,各月NEE日变化曲线呈相似的“U”形,但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差异;非芦苇生长季的11月-12月,生态系统表现为微弱的净CO2释放,NEE日变化轨迹与温度波动一致。该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GPP、Reco和NEE均呈现7月-10月数值较大、11月-12月数值较小的规律。7月-10月,白天CO2交换主要受芦苇光合作用的影响,各月白天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呈直角双曲线关系,PAR可以解释白天NEE变化的45%~54%。7月-12月,夜间Reco与气温呈指数关系,气温可以解释Reco变化的62%,生态系统呼吸敏感性(Q10)为2.20。2018年下半年,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累计GPP总值达到359.67 g C/m2,累计Reco达到278.29 g C/m2,总净固碳量为81.38 g C/m2。  相似文献   
308.
张逸飞  杨平  赵光辉  李玲  谭立山  仝川 《环境科学》2019,40(3):1188-1197
扩散模型是估算水生生态系统水-大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交换通量的重要手段.选取多种参数化方法对闽江口围垦养虾塘水-大气界面CO_2气体交换速率(k_x)及CO_2扩散通量进行估算,探讨闽江口围垦养虾塘k_x及CO_2扩散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养殖期水-大气界面CO_2气体交换速率及其扩散通量均呈现显著的时间变化特征,分别表现为10月 9月 11月 7月 8月和11月 7月 8月 9月 10月的变化趋势;②风速、pH、水体CO_2、DOC和叶绿素a(Chl-a)浓度是影响CO_2扩散通量时间变化特征的重要因素;③不同参数化方法计算得出的闽江口养虾塘水-大气界面CO_2扩散通量存在显著差异(P 0. 01),表明模型方法估算养殖塘CO_2扩散通量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综合分析认为模型RC01和CW03是估算闽江口围垦养虾塘水-大气界面CO_2扩散通量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9.
溶解性黑碳(DBC)是天然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但其在河口水环境中的光化学活性尚不清楚.为解决这个问题,以大豆秸秆溶解性黑碳为目标物,使用山梨酸能量转移同分异构方法研究河口水卤素离子浓度条件下激发三重态DBC (3DBC*)的生成速率(FT)、淬灭速率(ks')、稳态浓度([T]ss)变化规律,并使用2,4,6-三甲基苯酚电子转移探针方法研究卤素离子对3DBC*电子转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卤素离子及其离子强度作用对FT无显著影响,但ks'因离子强度和Br-重原子效应而减小,导致3DBC*的[T]ss增加.高浓度DBC光化学实验证实离子强度作用引起DBC分子聚集,导致3DBC*的电荷转移过程减弱,从而抑制3DBC*的淬灭.山梨酸探针实验表明,卤素离子及其离子强度作用对3DBC*的能量转移无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3DBC*的淬灭,增加[T]ss.进一步研究发现卤素离子及其离子强度作用对低能态3DBC*(ET < 250kJ/mol)无显著影响,但抑制高能态3DBC*(ET > 250kJ/mol)的电子转移,且随卤素离子和离子强度的增加而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310.
基于2014-2019年钦江入海河口断面流量以及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3种典型污染物的浓度,本研究通过LOADEST模型优化了COD、TN和TP入海通量计算方程,其优化后的判定性系数分别为0.857、0.772和0.717,这说明优化后的方程能够满足钦江河口典型污染物入海通量及水质变化特征的评估。结果表明:(1)2014-2019年,COD、TN和TP无论是浓度还是通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N依然超标严重;(2)COD、TN和TP季节变化特征显著(p<0.01),入海通量干季低于湿季,浓度干季高于湿季,COD和TN的入海通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相关性(R2=0.897,p<0.01,R2=0.748,p<0.01),COD和TN主要来自非点源,而TP与降雨量呈显著相关性(R2=0.359,p<0.05),TP不仅受非点源影响,也受点源影响,建议加强沿江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