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6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57篇
综合类   1629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选取天然羽毛压缩物和复合聚酯纤维两种吸油毡,取4种油(2种原油和2种燃料油)进行短期风化,测量2种吸油毡对不同风化程度油的吸附量。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油风化程度的增强,天然羽毛对其中3种油的吸附量稍有增加,而对其中较轻原油的吸附量减小明显;复合聚酯纤维吸油毡对4种油的吸附量都增加,且增加幅度大于天然羽毛。原因是天然羽毛孔隙大材质厚,主要靠孔隙吸油,而聚酯纤维孔隙小且薄,表面粘附油的比重较大。对高密度油而言,风化程度越大,吸油毡越难靠孔隙对其渗透吸收,而表面粘附油占总吸附量的比重增加。可见,在应对不同风化程度油时,选取吸油毡须有针对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清除油污。  相似文献   
132.
为促进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分析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面临知情权缺失、话语权受压制以及信任危机多重障碍,提出优化环境信息公开方式、疏导公众意见以及加强政府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3.
随着全球油气工业正在向海洋进军,人类钻井足迹从陆地延伸到海洋,茫茫大海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油气钻井平台,犹如洒在蔚蓝海面的点点星光。海底蜿蜒曲折的油气管道,成为全球能源运输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海底油气管道不断延伸变长,海底油气管道破裂泄漏的风险也悄然增加,成为海洋溢油事故的原因之一,防范海底油气管道的泄漏已成当务之急。与传统碰撞或触礁导致油轮泄漏、钻采平台操作失误或部件老化等原因引发的溢油事故相比,海底油气管道破裂在行为模式、影响范围、修复周期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因此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也必须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34.
通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并利用SuperMap Object二次开发模块和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设计思想与技术,开发了山东省海洋生态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山东全省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海洋生态保护区诸如:功能区划、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人员要素按城市为基础的统一规划和其空间(矢量、栅格)数据、媒体数据,文本数据及其它结构化关系数据的集成管理。并提出了对此类保护区多源数据管理的意见及建议,为同类海洋生态保护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基于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严峻形势加之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及机制的选择与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多元主体参与共治模式无疑是对我国目前实行的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模式的突破。本文在论述了海洋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对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状进行了回顾,从而阐述了多元主体参与与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构建了其治理模式以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6.
近年来,中国沿海溢油事件频频发生,海洋溢油的损害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溢油损害评估体系,海洋溢油事故所造成的生态损害往往被低估。本文着重介绍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常用模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模型中的Type A模型、生境等价分析法以及针对中小型溢油的简易评估模型,分析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溢油数据库不够完善、部分损失难以量化、参数输入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深海溢油的适用性不高等。最后提出我国应通过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评估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37.
详细介绍了电磁流体海面浮油回收分离技术的运行过程和特点;阐述了电磁流体海面浮油回收分离过程中电磁场作用下的水、气、油多相介质的流动特性和系统性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油污水处理量1 000 L/h的电磁流体海面浮油回收分离装置实验室样机的研制和水槽油污水回收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层厚度在3 mm~4 mm时,工作电流密度2 300 A/m2,油污海水处理量1 100 L/h,平均收油量(32~56)L/h;油膜厚度小于1 mm、甚至是微米级油膜,回收分离效果明显;回收油含水率小于5%,处理后的海水达到国标第四类海水水质无明显油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8.
根据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系统的应用需要,针对海洋功能区划的效力点和所用遥感资料的监测能力,确定了海洋功能区遥感监测要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涵盖资料、方法、流程和规则等的海洋功能区遥感监测方案。应用经验表明,该方案适用于对海洋功能区内开发利用活动的快速检测和对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情况的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139.
<正>经我刊主办单位同意和主管单位批准,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出审字[2013]898号、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新出报刊字[2013]68号文件,自2013年第五期起,《海洋环境科学》的主办单位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原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变更为: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洋学会,其中,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为主要主办单位,其他登记项目不变。  相似文献   
140.
以BFT(baffled flask test)法测定原油分散率为指标,评价了一种低温型海面溢油分散剂对命名为SZ36-1、QHD32-6和BX的3种重质原油的乳化分散作用,并分别考察了温度、剂油比、盐度、p H等因子对该分散剂乳化分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散剂在0~15℃温度范围内,对QHD32-6重质原油可保持较高的分散活性,分散率高达50%以上。0℃时,该分散剂的适宜使用条件为剂油比为1∶5~1∶10、p H为7.8~9.0、盐度为11.0~33.0;15℃时,该分散剂的适宜使用条件为剂油比为1∶5~1∶25、p H为6.0~9.0、盐度为11.0~33.0。该分散剂对QHD32-6和BX原油也具有较好的分散作用,但对含有高胶质的SZ36-1原油分散活性却较低,表明该分散剂对原油的分散活性与油品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